项目名称: 单位工程 施工部位 工程数量 测量 施工内容 进度要求 交底时间 接受班组: 编号:
测量技术准备 1 熟悉设计施工图纸,明确建筑物与建筑物红线间的关系、各楼间距几何尺寸及与红线间的关系、各楼的主轴线定位方向位置关系、各轴线与各墙体间的关系; 施工准备 2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和高程,对其进行校核; 3 校核建设单位移交的建筑红线; 4 编制测量成果报告; 5 将测量仪器送至相关检测单位进行校核鉴定。 施工先后顺序,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细则、操作要点等。 准备工作 测量作业 自检 报验 进入下道工序 1、现场测量控制点的布置: 1) 原始坐标点校核及现场导线点:反复验算其距离和夹角,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闭合,精准度达到规范要求1/40000,已确认准确无误后,我方将在待建建筑物的四周做出4个永久性平面控制点,已满足现场施工,校核。分别为Q1、Q2、Q3、Q4。在四周做好围挡保护,每周一次进行检查和校核。 2) 控制桩点制作: 平面控制点在砼面上:先在原土层上挖长宽高:500mm×500mm×500mm的正方体基础,采用1.5m长100PVC固定在基础中心位置,基坑四周及100PVC管内浇筑C20素砼,其中,管中插入300mm长(HRB400)20的钢筋埋入管中位置,端头预留处10mm(钢筋头位置与管壁周边高差10mm)。 10(HRB400)20施工方法 原土标高AA5001000100PVCC20素砼控制桩点平面图200100200A-A剖面图 2平面高程控制点的布置 1) 原始高程点校核:往返引测高程(双仪高法)→进行高差平差计算→确定高程控制点的调和数值并记录。水准测量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按等距进行测量,水准线路不符值按测站数进行平差,计算水准点的高程,编写水准测量成果表。
1
2) 现场高程点制作:复测完毕后,将绝对高程引至永久性固定建筑物上(建筑围挡),现场高程点之间的距离为100M,用红油漆画倒三角并写出名高程控制点高程。以后不断的维护,检查和校核。 3)平面导线控制点和绝对高程控制点要报请监理验收,验收必须合格方可作为施工原始依据。 3、基础施工阶段测量控制 1)轴线投测:根据现场2个导线点和施工组织总设计,利用全站仪先定出各个流水段的基础施工的主轴线,延长3m做主轴线控制桩,将控制线形成矩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进行基坑投测。 2) 基坑高程投测:根据现场水准点,利用双人双机方式,在每个流水段的基坑的上口线外1m处,使用标砖和砂浆,设置一个临时高程控制点,以便于现场观测。下班前对临时高程控制点利用移动护栏防护,临时高程控制点每天上班前校核一次。 3) 细部轴线实测:框架柱用经纬仪和50m钢卷尺投测出框架柱的纵横轴线,利用5m卷尺施测处框架柱的边线;对于剪力墙利用经纬仪投施主轴线,再利用50m钢卷尺加5m卷尺施测出200mm控制线和结构边线。 4) 轴线控制点制作:根据施工蓝图和现场控制线,在每个楼栋的每个单元制作L型控制轴线,并能保证经纬仪通视,用于楼栋主体控制轴线的竖向传递。在L型轴线的交点及两条边线上制作三个控制点(控制点:在楼栋的基础砼浇筑前,放出位置线并预埋150mm×150mm方形钢板,在基础结构放线时,用钢筋在控制点位置描绘十字交叉线),交点距离长边点的距离不小于20m,距离短边点的距离不小于5m。 4、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测量控制 1) 施工放线洞预留:根据地下室基础或楼栋一层上L型控制点,在每次楼板浇筑时与其相对应的位置放出位置线预留施工放线洞(下口100mm×100mm,上口150mm×150mm)。 2) 轴线投测:根据地下室基础上的L型控制点,利用垂准仪将三个控制点竖向投施到楼层上,利用经纬仪和50m钢卷尺进行控制点校核。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高程投测:将现场控制点投测至每栋楼的每个电梯井或框架柱位置,制作一个水准点,并利用红油漆标记其位置和高程,用于楼栋标高的竖向传递(楼栋每次高程传递均以地下室或楼栋一层的水准点为零点,采用50m钢卷尺向上传递)。待砼墙柱拆除后,每个户型每层投施6个建筑1m线,用红色自喷漆喷绘建筑1m线的标识,用于二次结构施工和地面施工。 4)细部轴线施工:根据主轴线,利用50m钢卷尺、5m钢卷尺、墨斗、放线笔弹出每个结构的200mm控制线和结构边线;框架柱设置500mm控制线,剪力墙设置200mm。 5 、装修阶段施工测量控制 1)根据构造柱布置图对墙体构造柱、门洞过梁、拉结筋蓝线、圈梁的弹线。 2)根据电梯施工图纸弹出每栋楼电梯圈梁和天梯门洞口的过梁位置。 3)抹灰前在每个门窗洞口设置建筑1m线,用于门洞口的抹灰及门窗、栏杆的安装工程。 4)大角控制:在底层外墙面弹一条距大角300mm的线,用垂球随楼层的升
2
高每层垂吊,并与内控制轴线校核,以防大角左右错位。建筑物总高度(H)误差为3H/1000 1、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工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同时也是项目顺利交验的必要保证。 (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和粘贴完好。 (3)测量主管对作业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测绘成果进行校测、核算,并记录校核结果,测量各控制桩点必须经过校核合格后方准使用。 (4)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依据本工程特点编制测量方案,选择能够胜任工作的技术人员及测量操作人员(必须有上岗证),在施工前作好技术交底,使每位作业者都能明确职责和技术要求。 (5)各层轴线测量完成后要进行闭合检查,满足要求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测量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要做到步步校核,所有归档资料必须经过作业人员的自检、测量主管的检查及项目主任工程师的最终检查。 (7)做好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工作,所有桩点均要求明确标识,防止移位和破坏,同时要求在测量放线图做好位置标识。 (8)严格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及时监控,跟踪检查,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 2、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以《城市测量规程》为依据进行操作,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平面控制允许误差: 质量要求 角度允许误差10〃,边长允许误差1/20000,水准点符合效核闭合差为±5mm√n。 (2)控制轴线,轴线间的误差: L>20m ±5mm(相对误差); L≤20m ±3mm(对于轴线时应<±3mm)。 1)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2)标高:H≤30m时为±5mm, H≥30m时为±10mm 3)垂直度:层高≤3mm, 全高1/1000且不大10mm。 (3)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钢尺量距时,必须进行温度改正,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平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若采用吊线坠法应在无风的情况下进行,如有风可将线坠置于水桶中。 (4)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有方格网的必须效正对角线。 4)方格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3 有关措施 质量问题预防 测量验线校核制度 1.验线工作是发现测量放线错误,检查测量放线精度是否合格,确保工程质量必不可少的工序。项目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书面验线申请。 2.使用原始、有效、正确的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位(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他已知数据(坐标、标高)为依据进行验线。 3.为避免测量误差,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复核,施工中由两人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复测,工作内容和成果填入测量手薄内,并签字以示负责。 4.工程分层放线,测量员放线后首先要进行自检,由技术员和质量员进行复测。测量技术员要对重要部位(建筑物主轴线、标高传递)和薄弱环节的测量工作进行复验。经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主要附件 设计图纸 其他 附件应标注名称、页数、日期;附件也应签字 施工详图 加工图 专业工程师 接受交底人员签字 姓名 班组或工种 安全员 姓名 质量员 姓名 交底人 班组或工种 班组或工种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