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

来源:汇智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对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 张遂,刘斯文 (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山西太原030012) 【摘 要】本文从文化旅游产业的角度,在分析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及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 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现状特点;战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4—2768(2002)05—0l80—02 之称。山西保留下来的各类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3.5万余 处。许多古建筑壁画堪称全国之绝,如芮城的永乐宫壁画;全国 最大的寺院群五台山佛教圣地;全国三大古代石雕艺术宝库之 一山西是国内著名的文物大省,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明 显。如何才能转换山西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我们认为,加 快发展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是理想的战略选择。 一、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分析 的云冈石窟等。这些文物古迹从另一个侧面折射着当时的文 5 魅力无穷的名人文化。山西的文化名人自有史以来可谓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更是华夏 化,具有深厚的历史韵味。 文明的摇篮。中科院财贸所研究员白仲尧在一次论坛中曾指 出:“山西悠久的文化历史,风韵独特的黄土文化与黄河文化可 以说享誉国内外。正确的旅游战略就应当用文化景观带动自然 景观,走文化旅游的道路。”山西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主要 体现在其丰厚博大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态。 1.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晋商文化与民间艺术文化是山西 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山西商人从事国内外贸易,称雄世界五 个多世纪,世界经济学界将他们列于意大利商人之侧。在长期 从事商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 数不胜数。大诗人白居易、王维、王勃、王之涣是山西人;柳宗元 是山西人,新近发现的柳氏故居也颇耐人寻味;司马光、罗贯中 是山西人。 6.远播海外的关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浓缩为“文”、“武” 二字,文讲儒雅,以孔庙为崇拜场所;武讲勇毅忠信,以关帝庙为 崇拜场所。明清以来,因山西人经商多缘故,关帝又演变为财 神。 7.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文化。山西有众多的革命纪念地, 如屯留县上党战役主战场和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文水县 刘胡兰纪念馆;黎城黄崖洞八路军总部兵工厂旧址等,这些地方 已成为新一代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山西具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明显的文化旅游资源优 势,为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是:以义制利,儒贾相通,经商爱国,敬业进取,团结协作等。 与晋商文化相关联的还有山西独特的大院文化。同时,山西的 民间艺术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戏曲、杂技、秧 歌、小调、剪纸、刺绣等,他们也是山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忽 略的资源优势。 2.文明灿烂的古建艺术文化。山西是我国各类古建筑现存 最多的省,达18118处。其中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达106 处,占全国现存同类建筑的70%以上。 二、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特点 第一: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整体开发。2000年,国家旅游局 副局长孙钢同志在(对山西旅游规划的点评意见>一文中曾尖锐 的指出:“在发展旅游业的大思路上,山西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 训,着眼于全省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而不要总是局限于某 个地区、某类资源的开发。”山西文化旅游的发展基本上延续了 传统的点式开发,各地依据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孤立进行,全省 的文化旅游产品缺乏整体性。同时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 3.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儒释道融合是山西文化的一个重 要特点,魏晋南北朝是山西宗教文化发展的一个繁盛时期。因 而山西的许多名山大川无不遗留下宗教活动的痕迹。如五台山 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地;北武当是我 国北方最秀丽的道教圣地,还有纯阳宫,龙山石窟。另外儒文化 体现在晋祠、文庙,还有北方最大的圣母堂。 4.源远流长的文物古迹文化。山西有“中国地上文物宝库” 【收稿日期】2002—07~05 统一规划与科学论证,盲目开发,重复开发十分严重;旅游产品 品牌少,知名度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忽视其它旅游资源的开 f作者简介】张遂(1957一),男,山西芮城人.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乐副教授;刘斯文(1980一),男,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99级 旅游管理学生。 ● 18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发。如生态旅游,从而导致文化旅游资源效益配置低,难以形成 与资源相匹配的高产出。 第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特色是文化旅游的灵 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文化旅游就在于通过创新以满足消费 者“求知、求新、求奇”的需求。虽然近几年山西在利用文化旅游 资源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发了几个在全 国叫得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如“晋北佛教(宗教)古建文化游”、 “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游”、“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但与山西文 化的总丰度和厚度相比还远远不够.旅游项目缺乏独特的风格 和显著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品位不高。 第三:资金缺乏导致旅游资源浪费与破坏。资金缺乏是山 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山西旅游业发展与全国大多 大院为核心构建晋商文化旅游带;以临汾尧庙、洪桐大槐树、解 州关帝庙为核心构建晋南根祖文化旅游带。构建三个文化旅游 带可以更好地突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创立品牌” 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构建这三个文化旅游带可以集中财力投 资于最具魅力、最具潜力的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上,从而有利于 “品牌塑造”,激发旅游者的猎奇欲望;构建三个文化旅游带还可 以有效地保护文化旅游资源,防止为了眼前利益对文化旅游资 源进行破坏性的过度开发。并在此基础上,为形成全省旅游业 全面发展大格局,形成对各类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 地,要兼顾其它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3.以现代营销理念营销山西文化旅游产品。山西文化旅游 产业发展滞后与其营销力度及营销理念不无关系。山西文化旅 数省(市、区)相比之所以长期滞后.其中的一个直接原因是由于 投资体制上存在的种种症结,造成山西旅游投资的严重不足,而 投资不足又突出表现在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方面。许多景点的 开发因财力不济处于半搁置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许多 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尽快改变“酒好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树 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把自己的特色营销出去。在现代科技日 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当以各种各样的手段营销山西文化旅游 产品。利用新闻媒体如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反复宣传山西的 特色文化以及特殊的文化旅游产品形象;广泛开展网络营销;开 展大型会展。让旅游者了解山西,认识山西。同时,还应通过服 务强化促销。即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施标准化服务,引进 并重用人才,提高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山西旅 游业的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发展良机。如鹤雀楼的重建,由于资金缺乏时建时断,历时几年 至今尚未竣工。资金缺乏还导致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因缺乏必要 的保护而遭到破坏,如永济普津渡口遗址的开元大铁牛,由于缺 乏必要的保护现已锈迹斑斑。 第四:文化旅游产品营销力度不够。山西旅游产品知名度 低是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虽说, 目前山西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旅游文化命题, 诸如古建筑文化、尧文化、佛教文化、关公文化、晋商文化、民俗 文化、黄河文化、根祖文化、炎帝文化等等,而这些博大精深的文 4.多渠道融资。资金短缺是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十多 年来,山西用于旅游业的开发投资远远落后于其他旅游业发达 的省份。这种资金投入不足与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极不 相称。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就应当贯彻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旅游建设资金。首先应当拓宽引资渠道,扩 大利用外资的途径。其次,在国家政策允许下广开集资渠道,按 程序发行债券、股票、旅游彩票等方式吸引社会游资.用于山西 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再则,积极鼓励民间或个人投资。 5.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力度,实现山西文化旅游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开发得 化蕴义究竟如何在山西旅游业的发展中寻求到一种具体有效, 且活泼生动、有血有肉的展示形式,仍然缺乏具体有效的手段和 方法。如何才能发展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变文化优势为经济 优势,在加大文化旅游产业营销力度的同时注重生态旅游的开 发营销,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三、加快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 面对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怎样才能发展山西的 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认为: 1.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新力度,深刻挖掘文化旅游内 当可以造福子孙后代,反之则贻害无穷。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保证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去应对:①要利用法律的手段严 格禁止对文物古迹的人为破坏,使旅游资源保护走上法治轨道; 涵。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仅在于对原始的风俗、建筑等的 恢复或重建,最重要的还在于对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山西有许多潜在的文化资源或隐藏于民间或记载于史书 之中。成立专门的晋文化研究所,联合山西各大专院校充分发 掘山西文化的内涵。同时由于文化旅游的特殊性,它具有市场 ②要加强管理,加大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茸投入,树立旅游资 源永续利用的观念,对文物古迹经常检查,及时维修;③要加强 对文物保护方法的科技攻关,防止自然原因对文物的侵蚀。 【参考文献】 【1]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8. [2]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6. [3]张正明.晋商经营文化[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11. [4]穆雯瑛.晋商史料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3. [5]张慧霞,董红梅.加快发展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J].生产力 研究,2001.(6). 共有性,因而可以以出版、影视等文化产业的形式充分展现三晋 文化的深刻内涵。 2.构建三个文化旅游带。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定要 从全面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对全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做出统筹 规划、合理布局。区域间要处理好线与线的关系,区域内要处理 好点与线的关系。山西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有其规律性,随着近 年来旅游实践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三个文化旅游带:即以云冈 [6]张成德.董继斌.2001—2002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M].山西人 石窟和五台山为中心构建晋北宗教古建筑文化旅游带;以晋中 民出版社.2001.12. (责任编辑:x校对:L) 1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