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擂鼓(lèi) 悖时(bèi) 翘起(qiào) 茶峒(tónɡ) ....B.蚱蜢(zé) 涨水(zhànɡ) 欺侮(wǔ) 踹门(chuài) ....C.放肆(sì) 埋怨(mán) 抿嘴(mǐn) 睥睨(pì) ....D.薄雾(báo) 唢呐(nà) 眺望(tiào) 怏怏(y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竹杆 一泻千里 含糊 川流不息 B.唢呐 渡过难关 粗鄙 甘拜下风 C.撑船 轻歌曼舞 粽子 兵慌马乱 D.略影 世外桃源 山峦 左顾右盼
3.对下面句子特点、作用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正确合理的项有:
A.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
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渡船老人的孤单。)
B.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翠翠对爷爷失信的责怪。)
C.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运用反复的手法,把“不记得”写成“记不得”,也更接近口语,表现了翠翠在爷爷面前撒娇的神态。)
D.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
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爷爷的问话唠唠叨叨,罗罗索索,表面看爷爷关心别人家小孩的婚事,实际上反映了爷爷在内心对翠翠婚事的关心。)
4..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年轻时节便是一个泅水的高手,入水中去追逐鸭子,在任何情形下总不落空。但一到次子傩送年过十岁时,已能入水闭气汆着到鸭子身边,再忽然冒水.而出,把鸭子捉到,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向孩子们说:“好,这种事情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于是当真就不下水与人来竞争捉鸭子。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天保、傩送两人都是当地泅水划船好选手。
端午又快来了,初五划船,河街上初一开会,就决定了属于河街的那只船当天入水。天保恰好在那天应当向上行,随了陆路商人过川东龙潭送节货,故参加的就只傩送。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了香烛鞭炮,同一个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到了搁船的河上游山洞边,烧了香烛,把船拖入水中后,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 .
那时节还是上午,到了午后,对河渔人的龙船也下了水,两只龙船就开始预习种种竞赛的方法。水面上第一次听到了鼓声,许多人从这鼓声中,都感到了节日临近的欢悦。住临河吊脚楼对远方人有所等待、有所盼望的,也莫不因鼓声想到远人。在这个节日里,必然有许多船只可以赶回,也有许多船只只合在半路过节,这之间,便有些眼目所难见的人事哀乐,在这小山城河街间,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 ....(1)选文第一段表现了顺顺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是什么?这句话表现了边城居民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美文赏析
沈从文的妩媚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啼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中突然蹦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他是水面晃动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那年月,山林镇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帆风,因牵挂而惆怅,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
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泼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感受他们(其实也包括你自己)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心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物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发现,镜
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
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沈从文的文集。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成语“大器晚成”——究竟是书上写的有,还是我的错觉——说他为大器,肯定没错;说晚成,就颇费思量。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冷落并不可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早在1934年1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
公平自在山川日月。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
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感悟】本文是一篇怀念沈从文的散文。文章开篇就以划空之笔,饱含激情地写一地的山水
倾向一人,作者和千千万万旅游者一样,怀着朝圣的心涌向桃源,涌向凤凰城,自然而然第二段则以含蓄之笔逆溯沈从文的一段遭遇,文字简洁,含蕴深刻,且与一、三段形成对比。现实的热潮与曾经的冷遇令人深思。第四、五段两段扣住“好眼力”、“好定力”赞颂了沈从文坦然面对不公际遇的品格。那“始终妩媚着你”的微笑便是这种品格的注脚。结末,照录墓碑文字概其一生。文章以《沈从文的妩媚》为题,含蕴深刻:沈从文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面对生活的得失荣辱都能坦然对待,所以他的微笑始终是那种“最为自负”的妩媚。文章文笔轻快,行文流畅,善用整句,且兼以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蕴藉隽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