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来源:汇智旅游网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两种护理干预方法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妇产科因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4 h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 d,无效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术后出血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肩背酸痛0明显低于对照组10%,总不良反应发生10%明显低于对照组73.3%,总发生率10.8%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53.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应用推广。

标签: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传统护理法

子宫位于女性盆腔中央部位,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生长于子宫之上,肉眼所见一般为白色球形结节,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和附近正常子宫组织存在显著界限,目前手术方法选择以腹腔镜下子宫剥除术为主,手术最后成功与否的关键除了手术的进行,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围手术期又叫手术全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1-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12月妇产科因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观察组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5.5)岁;单发肌瘤16例,多发肌瘤14例;发于体部20例,颈部10例;对照组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52±3.5)岁;单发肌瘤13例,多发肌瘤17例;发于体部18例,颈部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指征且无腹腔镜手术禁忌症[5-8],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本人和家属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试验,且入院后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进行日常护理[2]。观察组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术前予以患者一定心理护理,介绍主治医生基本信息以及病房内各项注意事项,保持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回答,对于解答不清的问题,不可含糊或者拒绝回答,可向上级请示后予以回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医疗知识的普及;术前完善各项检查,以及皮肤、阴道和胃肠道手术准备,保证术前最佳状态;术中保持患者正确体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准备抢救措施;术后在24 h内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鼓励尽早进行康复运动,尽早下床活动,安排饮食护理,同时配合中西医用药等全方位护理措施。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恢复情况包括下床活动时间、睡眠>6 h、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以及无效率;

不良反应包括术后出血、阴道分泌物量多且味臭、腰背酸痛、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10]。

1.4统計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4 h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 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 d,无效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后出血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肩背酸痛0明显低于对照组10%,总不良反应发生10%明显低于对照组73.3%,总发生率10.8%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5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女性疾病在成年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正呈一定趋势逐渐上升,尤其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生长于子宫之上,肉眼所见一般为白色球形结节,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和附近正常子宫组织存在显著界限,目前手术方法选择以腹腔镜下子宫剥除术为主,手术最后成功与否的关键除了手术的进行,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结合上述结果中数据可见,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平均24 h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 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 d,无效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术后出血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肩背酸痛0明显低于对照组10%,总不良反应发生10%明显低于对照组73.3%,总发生率10.8%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53.5%,数据中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在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女性患者身体损伤较严重,而且在术后容易留有心理阴影,因此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措施不仅只是传统护理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需要全方面人性化综合性管理护理。完善全面严谨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手术疗效更好的发挥,使患者免受一些痛苦折磨。从参考文献中也观察可知,传统护理方法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11-12]。

综上所述,我院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荆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87-89.

[2]陈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4

(11):43-44.

[3]丁友明.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96-97.

[4]童文香.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2,33(4):259-261.

[5]黄翠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6):513-514.

[6]王欣,张春艳.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41-643.

[7]李霞.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18(2):78-80.

[8]余辉霞,陈凤玲,陈锦香.人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7(22):25-27.

[9]蔡红芳.中医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河北中医,2012,34(12):1888-1890.

[10]方荣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前与术后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4):663-664.

[11]颜惠琴.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150例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4(16):83-85.

[12]潘晓梅.5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1,(12):3161-31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