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来源:汇智旅游网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 地质 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石和少量绢云母,并有少量的石英存在,其中换铁矿多分布于非层状矿体的外侧,块状磁黄铁矿长哟脉状分布的不规则黄铁矿,脉体宽约2cm左右,中间保留款1mm左右的方解石细脉,主要呈胶状或雾状。方铅矿的断面为铅灰色,解理面为白色,常为半自形,粒度多介于0.05mm至9mm之间,硬度为2.73,比重介于7.23-7.47之间,呈稠密浸染和团块状的分布。闪锌矿呈棕黑色、黑色,呈半透明状,其比重测量值为3.88-3.92,平均为3.90,闪锌矿的硬度为3.6-4,大多呈现为浸染状和细粒团块状,常与方铅矿和黄铁矿嵌生。黄铁矿呈现为草黄绿色和金黄色,呈晶粒桩,粒度在0.4-0.9mm之间,最大的可以达到1.2厘米左右。

(5)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岩相学特征:岩石中石英包裹体非常多样,分布非常杂乱,包裹体细小,主要是气液体包裹,气液比的大小不一,其中主要的类型为25左右,大气液比包裹体一般较少,与中、小气液比包裹体共存,说明可能存在着流体的沸腾,存在多期次叠加的强烈热液运动。层状矿体中与金属矿物的流体包裹丰富,其个体体积相对较大,包裹体的气液比变化大,有20%-30%、5%、超过50%的情况,并且多叠加共生,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形成密密麻麻的包裹群体,其特征和管道流体非常接近,显微镜下观察到个别较大的气液比的气泡,类似于CO2的包裹体,但实际并不存在CO2包裹体。非层状矿体与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等密切共生,包裹体较少,其分布的形态比较规则,以孤立状为主,个体较大,包裹体的气液比一般介于5%-10%.显微镜观察:本文中的研究矿床总的网脉状蚀变岩的石英流体包裹温度范围为112摄氏度至467摄氏度,包裹体冷冻的温度范围为0-19摄氏度,盐度平均值为9.34%。

3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

3.1矿床组成和演变

成矿物质包括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等元素,是矿床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矿床的表现有直接的影响。而矿床的演变有多种形式,如非层状矿体的成矿流体-近喷口相,空间位置靠近,有剧烈的热液活动,温度为中-高温;网脉状蚀变岩成矿流体-喷流沉积,具有多期次的流体叠加和剧烈的热液活动,与管道流体非常接近,在430摄氏度发生沸腾;层状矿体的成矿流-沉积相,层状的包裹体和非层状的非常相似,形状丰富,具有强烈的热液活动特征,温度为中-高温,矿体液相表明与低温海水进行了混合,改变了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3.2成矿规律

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主要表现为集中形式:其一,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规律性,规模大的碳酸盐岩矿多数在地台地区,含矿地层上多为石炭系、泥盆系、上震旦系等;其二,区域性断裂和断陷盆地明显控制铅锌矿带、矿床和矿田的分布,泥岩、细碎屑矿床呈线性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其三,矿床元素的组合复杂,单一的铅或锌矿床较少;其四,褶皱构造的分布比较普遍,有85%的矿床赋存于背斜构造中。

4结束语

我国的铅锌用量居世界前列,并且近年来呈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态势,但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其开采能力,因而要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的利用问题,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的规律对于有效的开发勘探铅锌矿产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此类的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地质矿产资源的研究中去,以便为拓展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利用提供借鉴性的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祝新友,邓吉牛.锡铁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岩管道相的识别与研究[J].地球化学.2007,36(1):37-38.

[2]张德会.矿物包裹体液相成分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J].中国地址大学学报.17(6):677-688.

[3]张志坚,夏卫华,张文淮.锡铁山铅锌矿床有机包裹体及其研究意义 [J].地球化学.1995,20(1):225-2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