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来源:汇智旅游网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习北方军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茅盾先生写的这首诗是赞美白杨树的,我们的文学家在另一篇散文中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标题直接点明写作对象——白杨。那么“赞白杨,白杨赞”似乎更简洁明了。“礼”字的加入是否多余?(生答)

“礼”,本义是敬神的祭拜仪式。“礼赞“即以最高级别,最崇敬的方式赞美白杨树。

过渡:标题饱含对白杨的激情赞美,这样句子在课文中也有多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检测,默读课文,勾画直接抒情“礼赞”白杨树的句子。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⑥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个别读

分析1——区别:“实在是”与“决不是”的客观存在。“ 那”与“这” 距离的拉近,“赞美”与“高声赞美”的递进,这一切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逐渐浓烈。

分析2——找相同:从始自终,白杨树的“不平凡”反复出现。

小结:“不平凡”既是礼赞的原因,也是课文的线索。

2、赞美白杨树的语言如奔腾的瀑布。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基调来读。——高亢激昂,读出一种激情和豪气。朗读中感受礼赞的情感美

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用勾画批注的方式,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真正感受到白杨树“不平凡”。

1、白杨树的环境

预设(1):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傲然”高傲的样子,将耸立的白杨树比作哨兵(比喻、拟人),寥寥两句,绘轮廓,写尽白杨的挺拔和气势。这样的白杨一出场,给人怎样的心理冲击?

——惊奇地叫了一声。 (齐读第三段)师用饱含情感、明亮、厚实的声音融入朗读。读: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过渡:我很好奇,这让人惊奇的白杨,生长在何处?

预设(2):背景渲染

第2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铺陈(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的)黄土高原的雄壮、伟大,是否多余?

为白杨树的出场布置背景,并制造“千呼万唤使出来”的艺术境界,渲染白杨树的“不平凡”,烘托白杨树的英姿。(特别是“单调”一词欲扬先抑,突出“不平凡”。)

2、读与品 白杨树的形神

预设(1)工笔细描白杨树——扣有“表现力”的词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工笔细描: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进取、质朴的特点,紧扣力争上游(人格化的语言),使白杨树呼之欲出。附:两个“笔直”“像加过人工似的”的反复使用,强调白杨树的挺拔,傲然挺立,似伟岸的哨兵。“银色、淡青色”都是冷色调,暗示白杨树的质朴、低调、内敛、庄重的品质。“晕圈”即“光圈”,白杨树犹如穿了一件有色泽有光彩的外衣,闪现出异样的光辉。

绘白杨,未见一个“美”,却浓墨泼洒,写尽了白杨树的“不平凡”(不同凡响)。

预设(2)议中含情 对比中见不平凡。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环境的恶劣与白杨的顽强生命力,体型小与决心大作对比,集中表现白杨树的不折不挠的内在气质。

附加(备):第7段,“它没有……不美,算不得……,但是它是……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两个“没有”似乎在否认白杨的美,算不得树中好女子,为抑。“可能不美”到盛赞“伟丈夫“先抑后扬,突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

写至此,我们发现与白杨树空间的距离在缩短,作者与白杨树发生了共鸣,真正地从白杨树身上体会到一种神韵。

齐读: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决”——坚决的、坚定的语气朗读,更加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点评后再读)

过渡:读到这,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没有更多的联想?周敦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它仅仅是想赞美莲花吗?(是赞美像莲花一样不同流合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高洁品性的人),在本文中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处。

3、读与悟 白杨树的象征

预设(1)反问、排比里浓烈的情感美(生答)

象征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当具体的白杨进而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我们在不平凡的白杨身上感受的是一种象征之美。

朗读中感受这种不平凡的象征之美。 师读反问句。

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为什么?反问、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补充:词语的选用也非常阳刚、大气。

白杨象征平凡而又众多的农民,英勇而又静穆的哨兵,广阔而又壮烈的精神和意志。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作者那满腔的情感,为什么如此浓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背景链接: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40年3月受朱德邀请,到革命圣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他目睹北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强烈感受到北方军民的战斗豪情。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国统区,凋敝肃杀,民心涣散。一腔昂扬的革命激郁结于心,迫切需要情感的载体。《白杨礼赞》应运而生。共产党与老百姓的革命激情,这个十一,我们正在阅读的《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在西北”篇,也是颇有感触,通过一个小视频——军民共生产的劳动场面,从侧面感受这份革命的豪情。

四、总结归纳,情感升华

一九四三年,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某画家作《白杨图》,茅盾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为画题字。写下: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茅盾,他以笔为武器,愿与全中国广大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奋战民族解放斗争的灿烂明天。

五、拓展延伸

我们心中的白杨

同学们,幸福的今天来之不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我们是未来,我们是希望,在激扬青春的成长路上,愿年少的我们,赋予白杨以崭新的意义,用奋斗书写,我们最美的芳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