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1—2427(2019)03 - 72 - 2
某金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关静芝,景 毅,张贺群,刘忠胜
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通过对某铜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铜的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可行性等。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赋存于黄铜矿、孔雀石中,可伴生回收金。该结论为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依据,以期获得更好回收指标及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吉林省;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中图分类号:TD95 文献标识码:BProcess mineralogical study of a copper ore in Jilin ProvinceGUAN Jing-zhi, JING Yi,ZHANG He-qun,LIU Zhong-sheng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Jilin, ChinaAbstract: The technological mineralogy of a copper mine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mainly occurs in chalcopyrite and malachite. Gold can be recovered concomitantly. It provides reliable data for the separ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recovery rate.
Key words: Jilin Province; copper ore; mineralogical; study
0 引言
为合理开发利用某金铜矿,对矿石矿物组成,有益元素赋存状态及嵌布特征等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孔雀石、闪锌矿、微量方铅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方解石等。可供回收金属元素为铜,可伴生回收金元素。其中铜主要附存在黄铜矿中,少量孔雀石等。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化学组成
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1.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结构:(2)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孔雀石等金属矿物呈他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集合体结
构,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见图1;(2)部分黄铁矿被黄铜矿等矿物交代呈交代残余结构,骸晶结构,见图2;(3)固溶体分离:闪锌矿中黄铜矿呈乳滴状的固溶体分离结构,见图3。 矿石主要构造:(1)黄铜矿等金属矿物呈浸染状均匀分布于矿石中,构成浸染状构造,见图4;(2)孔雀石他形粒状集合体呈脉状或沿裂隙充填构成细脉状构造,见图5。 1.3 矿石矿物组成 (1)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黄铁矿、 孔雀石、闪锌矿、微量方铅矿等。 (2)非金属矿物:透辉石、透闪石、方解石等等。
2 主要矿物工艺特征
2.1 造岩矿物特征
岩石为透闪透辉石岩,沿裂隙呈脉状充填交
表 1 矿石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chemical analysis
元素w/%Au*0.34Ag*6.3Cu0.97S1.91Pb0.008Zn0.079TFe8.94SiO247.97CaO17.26MgO9.31Al2O33.45 注:*单位为w/10-6收稿日期:2019-03-05;修订日期:2019-09-16
作者简介:关静芝(196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工程师.
第3期 : 某金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73关静芝,等
图 1 黄铜矿(-)25×Fig.1 Chalcopyrite(-)25×
图 2 黄铜矿(-)25×Fig.2 Chalcopyrite(-)25×
图 3 黄铜矿闪锌矿 (-)50×Fig.3 Chalcopyrite & Sphalerite
(-)50×
图 4 黄铜矿(-)50×Fig.4 Chalcopyrite(-)50×
图 5 孔雀石(+)25×Fig. 5 Malachite(+)25×
代,浸染状构造。主要由透辉石-次透辉石、透闪
石、方解石组成,透闪透辉石岩,呈不等粒结构, 其中透辉石-次透辉石体积分数约占50%~60%,半自形-他形,柱状变晶结构,粒径在0.4~0.8 mm之间,横截面可见辉石近直角式解理,正高突起,干涉色二级,透闪石体积分数约占20%,无色,柱状,放射纤维状,正中突起,干涉色二级,方解石体积分数约占15%,无色,高级白干涉色,菱形解理。
2.2 矿石矿物特征
黄铜矿:体积分数约占 1%~2%,粒径在0.1~0.2 mm之间,铜黄色,弱非均质性,易磨光,硬度中等,他形粒状结构 ,乳滴状、叶片状在闪锌矿中产出。 孔雀石:反射色棕灰色,具多色性,内反射,翠绿色,强非均质性,紫灰白-紫灰-棕褐色,粒径在0.1~0.4 mm之间。 黄铁矿:浅黄色,不易磨光,常具麻点,粒径0.05 mm。 闪锌矿:体积分数约总量的1%~2%左右,粒径在0.1~0.2 mm之间灰色,内反射不易看到(铁含量较高,成矿温度较高),呈他形,粒状结构,大部呈不规则状,集合体状,团块状产出,常与黄铜矿共生 ,在他形不规则粒状的闪锌矿常常见黄铜矿的乳滴状固溶体结构。 方铅矿:纯白色,他形晶集合体,微量,粒径
表 2 矿石粒度分析结果
粒级/mm+0.154-0.154+0.104-0.104+0.098-0.098+0.074-0.074+0.061-0.061+0.038-0.038合计Table 2 Results of granularity samples analysis产率/%铜品位/%0.761.233.871.195.771.0215.570.9820.160.9543.220.9710.660.93100.00 0.98铜分布率/%0.954.716.0215.6319.6142.9310.15100.00 (下转77页)
第3期
傅 77玉,等:浅析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北部地热异常成因
源科学地开发、利用和管理地热资源提供可靠数据。
由于资料有限,研究程度较低,对该区热矿水的成因问题,只是根据前人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详细的论述,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S].[2] 中国地热志[M],科学出版社,2018.11.[3] 吉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吉林省东部重点地区地热 资源调查报告[R].1997.6 结语
初步了解地热异常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类型及地热异常区的分布规律。
通过各种资料的分析对比,临江市花山镇北部地热,应属于断裂构造热储型。大气降水沿断裂系破碎带深循环,对流的冷水截取传导的地热流从而形成地热。7 建议
应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系统,定时、定期进行地热流体的水位、水温、水质动态监测,为地热资(上接73页)
表 3 铜物相分析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copper phase analysis
成分w/%分布率/%结合氧化铜
0.065.77自由氧化铜
0.076.73原生硫化铜
0.8278.85次生硫化铜
0.098.65总铜1.04100.00表 4 铜精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Table 4 Results of copper concentrate analysis
成 分w/10-2Au5.7Ag116Cu17.18S35.3TFe40.43Bi0.167MgO1.52Al2O30.72SiO26.71CaO2.12在0.1×0.2 mm左右。铜精矿多项分析结果见表4。
3 铜矿物粒度分布特征
从显微镜下看,黄铜矿与黄铁矿以集合体形式存在时,粒度较大。呈脉状分布的孔雀石、黄铜矿等粒度较细;金矿物可能粒度细,或包裹在黄铁矿中,镜下未见。分析结果见表2。从分析结果看,铜细粒级(<0.038 mm)分布较少,较易于选别。
6 结语
原矿铜品位0.97%,金品位0.34 x10-6。工艺矿物学查明: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孔雀石等,可供回收金属元素为铜,可伴生回收金。黄铜矿呈他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集合体结构,粒度以中粒级以上分布较大,物相分析表明铜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为主,镜下未见金矿物。
参考文献:
[1] 祁玉海,郑艳平,王 艳,陈建龙.某含金银铜矿石工艺矿物学 研究[J].黄金.2013,(1):54-57.
[2] 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岩矿教研室.结晶学与矿物学[M]. 北 京:地质出版社,1978.
[3] 陈 正.不透明矿物显微镜鉴定[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59.
4 铜的物相分析
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见,铜硫化
物比例占87.5%,原生矿比例较高,较易于选别。
5 产品考查
因矿石含少量铜的氧化矿石,制定了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而且在硫化浮选氧化铜时,采用硫化钠分段添加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