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税收是凭借( C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C)政治权力 D)财产权力 2.税收三性的核心是( C )。
A)固定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稳定性 3.税收采取的是( A )方式。
A)强制征收 B)有偿筹集 C)自愿缴纳 D)自愿认购 4.税收原则是指一个社会治税的指导思想,包括( A )。 A)效率、公平、稳定 B)文明、公平、稳定
C)效率、公平、法治 D)效率、公平、经济 5.纳税人的最终税收负担是指( B )。
A)名义税负 B)实际税负 C)宏观税负 D)微观税负 6.根据我国的立法体制,我国税收立法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D )。 A)国务院 B)财政部
C)国家税务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7.税制与税法( D )。
A)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概念 B)在调整对象上存在差异
C)在构成要素上存在差异 D)在税收法律级次和法律效力方面存在差 8.负有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个人是( B )。
A)实际负税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义务人 D)税务机关 9.区别不同税种的最基本标志是( D )
A) 纳税人 B) 税率 C) 负税人 D) 课税对象 10.( B )的特点是税率不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边际税率
11.某税种规定对纳税人实际收入征税,税率为10%,免征额为2000元,如果某纳税人取得实际收入为10000元,则其应交税款为( C )。
A) 1000元 B) 200元 C) 800元 D) 2000元 12.在特定税种中,多征一部分税款称为( B )。
A) 附加 B) 加征 C) 加成 D) 综合负担
13.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流转税的纳税额与( A )。
A)流转额有关,与成本费用无关 B)流转额有关,与成本费用有关 C)流转额无关,与成本费用有关 D)流转额无关,与成本费用无关
14.在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的增值税类型是( C )。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扩展型增值税
15.从事货物的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经过税务机关核定的小规模纳税人,该企业的增值税年应税销售额为( C )以下。
A)国有资产所有权 B)国家对纳税人提供的服务
A)100万元 B)150万元 C)180万元 D)200万元 16.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 D )。
A)仅限于生产一个环节 B)生产、批发两个环节
C)生产、批发、零售三个环节 D)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四个环节 17.我国增值税对购进农产品的扣除税率为( C )。
A)7% B)10% C)13% D)17%
18.增值税的纳税人在销售下列货物中,适用13%低税率的货物是( D ) A)钢材 B)汽车 C)体育器材 D)粮食 19.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由( B )征收。 A)进口地税务机关 B)海关
C)交货地税务机关 D)进口方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 20.属于只免税不退税的货物是( C )。
A)天然牛黄 B)援外出口货物 C)古旧图书 D)白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税收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方式相比,具有( B.D.E )的形式特征。 A)自愿性 B)无偿性 C)有偿性
D)强制性 E)固定性
2.税收法律关系是由这种关系的( A.C.E )构成。 A)主体 B)立法机关 C)客体 D)立法权限 E)内容 3.税制基本要素包括( B.D.E )。
A)纳税环节 B)纳税人 C)纳税期限 D)税率 E)课税对象
4.按经济实体的形式不同,纳税人可分为( B.C ) A)国有经济 B)法人 C)自然人 D)集体经济 E)外商投资经济 5.税率的基本形式包括( B.C.E )。
A)名义税率 B)比例税率 C)定额税率 D)实际税率 E)累进税率 6.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关系是( A.D.E )。
A)有时一致 B)始终一致 C)完全不一致 D)在税负部分转嫁时,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是有限的、部分的 E)在税负完全转嫁时,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是完全的 7.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依据有( A.C )。 A)纳税人年销售额的大小 B)纳税人年生产量的大小 C)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 D)纳税人的税务管理水平 E)纳税人的职工人数的大小
8.从增值税计税方法看,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税人的相同点有( A.B )。 A) 销售额的确定方法一致 B)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和计算方法一致 C) 对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一致 D) 对税款抵扣的规定一致
E) 使用的税率一致
9.我国增值税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包括( B.C.D.E )。
A)4% B)5% C)13% D)15% E)17% 10.下列项目中属于免征增值税的有( B.C.D.E.G )。
A) 一般纳税人销售初级农产品 B) 农民销售自产的农产品
C) 中国书店销售古旧图书 D) 制药厂销售计划生育药品 E)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F) 农药厂销售农药 G)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 11.属于既不免税也不退税的货物有( A.C.D.E )。
A)原油 B)援外出口货物 C)古旧图书 D)铜 E)糖
12.在哪种情况下,只开具普通发票而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A.B.C.D.E )。 A)向消费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 B)销售免税货物的 C)将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D)转让无形资产 E)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税收的无偿性
答:指国家征税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给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2.税收的强制性
答: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固定性
答: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实施征税的标准,以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4.纳税人
答:是税制中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5.课税对象
答:是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6.计税依据
答:是指税制中规定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 7.起征点
答: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在课税对象确定的免于征税起点,达到起征点的按课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8.免征额
答: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在课税对象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 9.销项税额
答:是纳税人根据实现的计税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出来的,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 10.进项税额
答:是指纳税人因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简述税收定义所包含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和任务,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具体包括的含义如下: 1)明确了税收的目的; 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3)税收必须按照法定标准,借助法律实施;4)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5)税收的物质内容是实物和货币。 2.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
答: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三种形式特征;
1)税收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入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人,也不给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
2)税收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政府作为征税人和社会成员作为纳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实施征税的标准,以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 3.从立法权限的角度分析我国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
答: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是指税收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由于制定各种税收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拥有的立法权限不同,因而各种税收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效力也有所区别。
我国的立法体制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制定法律;国务院是最高权力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法律和全国人 大常委会的授权,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的规定在本部门权限内,有权制定行政规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授权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有权制 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4.为什么说课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础性要素?
答:1)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2)课税对象决定着征税范围;3)其他税制要素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税对象为基础确定的。 5.比较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答:起征点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在课税对象确定的征税起点,达到起征点的按课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免征额是根据税制的规定在课税对象中预告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实行免征额规定时,无论课税对象数额多少,每个纳税人都可以按规定扣除等量数额的课税对象,对扣除的部分免于征税,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在于:实行起征点规定时,只有达不到起征点的才能享受一定数量的免税待遇,达到起征点的则按规定纳税。实行免征额规定时,每个纳税人都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免税待遇。 6.简述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
答:根据规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视为小规模纳税人:1)从事贷物生产或提供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从事贷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贷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2)从事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3)自1998年7月1日起,凡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商业企业,无论财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均按小规模。
7.简述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依据。
答:根据增值税条例和细则的规定,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依据是看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提供准确的税务资料以及企业规模的大小。而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一般以年销售额为依据。因此,现行增值税制度是以纳税人的年销售额的大小和会计核算水平这两个标准为依据来划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 8.简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特殊作用。
答:增值税专用发票发挥着普通发票的作用,同事又不同于普通发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1)对购销双方来说,专用发票既是纳税的依据,又是扣税的凭证;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可以将一种货物从最初的生产到最终消费之间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 五.计算题(共34分)
1.某纳税人三月份取得收入为12000元,税率为10%,规定以纳税人的收入额减除8000元后的余额作为计税收入额,求其本月应纳税额是多少?并指出该项规定属于起征点还是免征额。
解:属于免征额 应纳税额=(12000-8000)*10% = 400(元)
2.某种税规定,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上的(含5000元)按10%的税率征税,5000元以下的不征税。某纳税人4月份取得营业收入10000元,计算本月应纳税额是多少?并指出该项规定属于起征点还是免征额。
解:属于起征点 应纳税额=10000*10 = 1000(元) 3.某批发企业200×年5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 向一般纳税人批发A产品2000件,每件售价260元;
(2) 清理出一年以上没有退还的包装物押金收入16000元; (3) 发生销货退回6400元,并收回购货方退还的增值税发票; (4) 向个体户批发B产品100件,每件售价46.8元(含税价); (5) 5月份发生的进项税额为60012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批发企业5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
解: 1)计税销售额=[(260*2000)+ 16000-6400+{46.8/(1+17%)*100}] =533600(元)
2)销项税额=533600*17%=90712(元) 3)本月应纳税额=90712-60012=30700(元) 该企业5月份应纳增值税额:30700(元)
4.某装饰材料公司当月购进装饰材料价款200万元,当月销售装饰材料销售额为400万元,另完成一项装修工程获得装修款50万元,装修中购进一些货物供使用,有电器、五金材料合计3万元,辅助材料4万元,电焊机一台0.3万元,金属切割机一台0.2万元。假设上述各项购销货物税率均为17%,购销价款均为不含税价款。如该公司的销售业务与装修业务未各自单独核算,请计算该公司当月应纳增值税额。
解:1)销项税额=(400+50)*17%=76.5(万元) 2)进项税额=(200+3+4)*17%=35.19(万元) 3)当月应纳税额=76.5-35.19=41.31(万元)
该公司当月两项业务合并增值税额:41.31(万元) 5.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0×年12月份发生以下购销业务:
(1)从一般纳税人手中购进各种原材料,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52.7万元;从一般纳税手中购
进低值易耗品,取得的专用发票注明的税款为4.2万元。
(2)从一般纳税人手中购进设备一台,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13.5万元。 (3)本月销售货物取得货款为425.8万元。
(4)本月将价值5.6万元的自产产品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 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12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
解: 1)计算进项税额:购进固定资产不得抵扣,故进项税额=52.7+4.2=56.9(万元)
2)计算销项税额: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的产品视同销售,则:
销项税额=(425.8+5.6) *17%=73.338(万元)
3)应纳增值税额=73.338-56.9=16.438(万元) 该企业12月份应纳增值税额为:16.438(万元)
6.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年3月份发生以下购销业务:
(1)购进各种原材料并验收入库,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3.072万元,支付运费0.4万元,并取得运输发票;
(2)购进一项专利,支付价款5万元;
(3)用自产的元器件组装成10台音响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该批元器件的成本为1万元,国家规定的成本利润率为5%;
(4)销售产品取得销售收入91.95万元(不含税价)。 要求:计算该企业3月份应纳的增值税。
解: 1)进项税额=(3.072+0.4)*7%=3.1(万元)
2)视同销售的元器件的组成计税价格=1*(1+5%)=1.05(万元) 3)销项税额=(91.95+1.05)*17%=15.81(万元) 4)应纳税额=15.81-3.1=12.71(万元)
该企业3月份应纳税额为:12.71(万元)
7.某粮油加工厂为一般纳税人,200×年10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从农民手中购进玉米,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价款为14万元并按规定缴纳了收购环节的农业特产税1万元;从粮食收购部门购进小麦,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3.5万元,购进的农产品均已验收入库;
(2)清理出一批霉烂变质的杂粮,经核实该批杂粮不含税的购进价款为6万元,进项税额已经抵扣; (3)外购钢材20吨,已验收入库,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8万元,税款为1.36万元,本月份将该批钢材转移送本厂粮食仓库的在建工程;
(4)本月销售大米、面粉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0万元,为其他单位加工粮食取得不含税加工费收入4万元。
要求:计算该加工厂10月份应纳的增值税。
解:1)进项税额={(14+1)*13%}+{3.5-(6*13%)}=4.67(万元) 2)销项税额=(20*13%)+(4*17%)=3.28(万元) 3)应纳税额=3.28-4.67=1.39(万元)
本月不缴纳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为1.39%(万元) 8.某化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4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向一般纳税人销售溶剂油2000桶,每桶不含税收入268元(其中包装物价款为8元尚未逾期),该企业包装物不随同产品销售,而是采取收取押金方式; (2)清理出一年以上没有退还的不含税押金收入1.6万元;
(3)发生销货退回(销货方已作账务处理),收回的购货方退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金额6000元,税额1020元;
(4)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涂料100公斤,每公斤46.8元(价税合计);
(5)本期发生的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40708元,期初末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为10072元。
要求:计算该化工厂4月份应纳的增值税。
1)销项税额=[(268-8)*2000+16000-6000+(46.8*100)/(1+17%)]*17%=90780(元) 2)进项税额=40708+10072=50780(元) 3)应纳税额=90780-50780=40000(元)
该化工厂4月份应纳的增值税额为:40000(元)
9.某工业企业为一般纳税人,有出口经营权,该企业生产的沙发出口兼内销并实行统一核算。200×年3月份发生以下购销业务:
(1)内销沙发取得不含税收入27万元;外销沙发的离岸价格为41万美元(当期人民币外牌价为1:8.3);
(2)接受加工,取得含税的加工费收入2.34万元;
(3)本月购进原材料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为82万元,货已到并验收入库。 要求:计算该工业企业应缴或应退的增值税(退税率为15%) 解: 1)销项税额=(27*17%)+{2.34/(1+17%)}*17%=4.93(万元)
2)进项税额=82(万元)
3)应纳税额=4.93-82=-77.07(万元) 4)应退税额=41*8.3*15%=51.045(万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