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知识点梳理

来源:汇智旅游网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例1:人体肝脏能够利用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因此肝病患者同时易患( )。

A.软骨病

B.坏血病

C.夜盲症

D.脚气病

解体思路:我们要善于从题干中发现信息,题干已告诉我们肝脏能利用胡萝卜素合成维生素,所以肝病患者同时易患的应是维生素缺乏症,而胡萝卜素能够合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视觉,若缺少易患夜盲症。 答案:C

例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是( )。

A.水

B.有机物

C.蛋白质

D.维生素

解体思路:在此我们应对细胞中所含物质及其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在这四个选项中,维生素不参与构成细胞,首先被排除。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机物中的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则是贮备的能源物质。水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大约占细胞鲜重的91%~92%,人体内的水大约占体重的60%~70%,所以,水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答案:A

练习1:.最近,小丽出现浑身乏力、头晕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贫血。小丽在加强营养时,应特别增加哪类无机盐的摄入?( )

A.含钙的 B.含磷的 C.含铁的 D.含碘的

练习2: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因为在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知识点2:消化和吸收

例1:下列关于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消化无关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 B.小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

C.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 D.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而且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解析:该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判断。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结构特点和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小肠壁内的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小肠比较长,小肠壁内表面有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这些都扩大了消化的

面积。而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主要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关。 答案:D

例2:有A、B、C、D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肠液。A、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C、D均不能;但C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在A、B两种消化液中,适量加入D,可促使B消化脂肪,但A不能消化脂肪,则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 A.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_。

解析:已知这四种消化液中没有肠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是唾液和胰液,故A和B中一个是唾液,一个是胰液。C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故C应该是胃液。在A、B两种消化液中,适量加入D,可促使B消化脂肪,但A不能消化脂肪,所以D应该是胆汁,B应该是胰液,A应该是唾液。

答案:A唾液、B胰液、C胃液、D胆汁。

练习1:. 在四支试管中注入等量的植物油,然后分别滴加下列几组消化液,振荡并静置于37℃温水中,观察发现植物油最先消失的是( )。 A.胆汁、唾液、胃液 B.胆汁、唾液、肠液 C.胃液、肠液、胰液 D.胆汁、胰液、肠液 练习2:甘油和氨基酸分别是由什么营养物质分解来的?( )

A.淀粉、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 D.脂肪、蛋白质 知识点3: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

例1: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

A.甜食 B.谷类食物 C.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 D.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 解析:甜食富含糖类,糖类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在体内积累;单纯多吃谷类食物也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所以青少年应按人体需要合理安排饮食。 答案:D

练习1:膳食中不搭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会造成身体缺乏( )。

A.淀粉和蛋白质 B.维生素和无机盐 C.蛋白质和淀粉 D.维生素和脂肪 2.膳食中不搭配哪类食物会造成缺乏供能物质?( )

A.谷类 B.肉类 C.奶和奶制品类 D.蔬菜水果类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

1.以选择、综合分析的形式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维生素的缺乏症。

3.以选择、识图分析的形式考查钙、铁、碘的无机盐的缺乏症。 4. 以选择、和填图分析的形式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5.以选择、识图形式考查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及过程,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过程。

6.以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资料形式,考查合理膳食和平衡膳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考题

1.(2009,丰南)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2.(2009,济宁毕业)某校餐厅炊事班的师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生物教师认为这一食谱营养不够均衡,你认为加上下列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就会变得更为合理(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红焖羊肉 D.炒鸡蛋

3.(2009,临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消化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蛋白质 D.蛋白质、淀粉、脂肪

4.(2009,龙岩) 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病人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5.(2009,长沙)2008年我国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

(1)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不法分子在婴幼儿奶粉加入三聚氰胺正是假冒了该种营养成分。

(2)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对斑马鱼鳃内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 三聚氰胺浓度(克/升) 某种酶活性(相对值) 0.5 2.5 1.5 2.4 2.0 2.3 2.5 0.1 1请依照事例,将表中其他组数据左右下图中以直○

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从图表数据可看出,当水体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范围为 克/升时,该种酶的活○

性较高;但当三聚氰胺浓度达到 克/升

时。会显著降低该种酶的活性,斑马鱼的鳃因直接与其接触而受到严重损伤。

(3)三聚氰胺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需 次以过心脏后才能到达肾脏。日积月累,三聚氰胺会造成对人体肾脏的损害。

6.(2009,济宁毕业)如图为消化系统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口腔内的 能分泌唾液;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且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 构成;

(3)[3]指的是 ,它能分泌 。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质分别是( )。

A.糖类、水 B.蛋白质、水 C.水、蛋白质 D.维生素、无机盐 2.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 3.作为能源物质贮存在人体内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4.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生长激素 B.钙片、鱼肝油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 5.当人在过度劳累晕倒时,需要尽快补充的是(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 D.维生素

6.我们吃的食物中,在蛋、奶、鱼中含量较多的有机营养成分是( ),在蔬菜中含量较多的是(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7.某患者出现脖子肿大,呼吸困难,运动时心跳加快,气短等症状。他应该多吃什么食物?( )

A.海带 B.动物肝脏 C.米饭 D.水果

8.某远洋海轮上的海员,在一次航行中,一直以肉类罐头为食,时间长了,大多数海员出现了下肢沉重、手脚皮肤麻木、心跳加快等症状,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分析发生这些疾病的原因,很可能是( )。

A.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B.海员体内缺乏维生素C C.海员体内缺乏维生素B1 D.罐头食品变质引起食物中毒 9.甲每日都用不锈钢锅炒菜,乙则用铁锅。甲比乙更易患的病是( )。 A.脚气病 B.贫血病 C.坏血病 D.佝偻病

10.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时还不至于被分解破坏。有人做馒头时爱加过量的碱,长此以往,容易患脚气病。这是什么道理?( )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B.碱能破坏维生素B1

C.面粉中缺乏维生素B1 D.患者吸收不到足够的维生素B1 11.能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2.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使其褪色,结果如下: 蔬菜汁种类 蔬菜汁滴加量 黄瓜汁 14滴 青椒汁 8滴 芹菜汁 15滴 白菜汁 11滴 据上表可知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 )。

A.黄瓜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3.下列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肝脏 14.下列炒菜,遇碘变蓝的是( )。

A.炒土豆丝 B.炸羊肉串 C.红烧牛肉 D.清蒸鲤鱼 15.在经以下处理一小时后,滴加碘液会使哪一只试管的内容物变成蓝色?( ) A.米汤与一定的冷开水充分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B.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C.鸡蛋清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D.脂肪微滴与一定量的唾液混合后,并将试管保存在37℃水中

16.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多肽(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维生素、盐酸、水和少量麦芽糖等。最大可能是从哪里取样的?( ) A.食道 B.胃 C.小肠下部 D.大肠 17.不能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肠液 C.胃液 D.胰液 18.不完全属于消化后最终产物的是( )。

A.甘油、脂肪 B.氨基酸、葡萄糖 C.麦芽糖、葡萄糖 D.甘油、氨基酸 19.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腺 B.肝脏 C.胃腺 D.胰腺 20.将消化液直接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腺是( )。

A.唾液腺和肠腺 B.肠腺和胃腺 C.肠腺和肝脏 D.肝脏和胰腺 二.非选择题

1.2008年秋天,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暴利,他们在鲜奶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该物质含氮量较高,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蛋白质测定含量虚涨4个多百分点。于是,少数奶农把三聚氰胺加入鲜奶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假象。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为确保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标准,这主要是因为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______________。

(3)被人体吸收的三聚氰胺由小肠到达肾脏的血液循环路线中,甲同学认为只经过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乙同学认为只经过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丙同学认为要经过心脏的全部四个腔,你同意________ (填甲、乙或丙)的观点。

(4)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小明天天喝牛奶但仍缺钙,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______。(以下任选一项)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A B 2.(2009,揭阳) 右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37C

37C

2mL唾液 2mL清水

碘液 碘液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 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 。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 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 (填“增加”或“减少”), 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3.(2009,宁夏)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嚼米饭一会儿,感觉有点甜,这是因为[ ] 中有 分泌的消化液,分解了米饭。米饭经消化后的营养成分是由[ ] 吸收的。 (2)当[ ] 分泌的胆汁不足时,将影响肥肉的消化。 (3)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 。

4.(2009,南州)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加入的物质试 管 (各2毫升) 1号 2号 3号 4号 淀粉﹢唾液 淀粉﹢唾液 淀粉﹢唾液 淀粉﹢清水 0℃ 80℃ 37℃ 37℃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碘液 碘液 碘液 碘液 水 温 时 间 试 剂 现象 加碘后的 5.(2009,泉州)下面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 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肝脏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图中的 (填字母)处,最终都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6. (7分)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与成年人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更应该吃好早餐,这是因为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较

快,新陈代谢过程中的 作用强于 作用。

(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 (3)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 (4)早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5)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6)为什么说上述的早餐食谱较为合理? 。

最新考题

1.C 2.A 3.B 4.C 5.(1)蛋白质 (2)①直方图如右

参考答案

②0.5~2.0 2.5 (3)两(或2)

(4)(1)遗传物质(或核酸)

(2)抗体 特异性(或后天性) (3)控制传染源 (4)D

6.⑪唾液腺 ⑫小肠 上皮细胞 ⑬肝脏 胆汁 过关检测

够满足生长发育较快的青少年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只要能够体现“营养全面”的意思即可)。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生物圈与栖息地

【例题】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

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解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小鸟也不例外。 答案:D

练习:

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2.下列各种动物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 A.云南兔 B.穿山甲 C.白臀叶猴 D.大熊猫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 )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 B.1 000米 C.100米 D.10米 知识点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例1】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 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 C.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 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

解析: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而B、C、D 中的因素,都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A

【例2】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 A.有害的 B.有益的 C.无害、无益的 D.有益、有害的

解析: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两者之间似乎是受益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椋鸟吃下多肉的果实后,枸杞的种子不被椋鸟消化,随椋鸟的粪便被传播到各处,这样椋鸟帮助枸杞传播了种子,对枸杞繁殖后代是有益的。 答案:B

练习:1.柑橘在北方生长不好,影响柑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温度 2.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食草动物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知识点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例1】仙人掌能够在荒漠中生长,这是仙人掌对荒漠环境的( )。

A.破坏 B.适应 C.喜爱 D.讨厌

解析: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仙人掌的叶退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贮存水分,表现出对荒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生活环境不存在喜爱和讨厌的问题。 答案:B

【例2】地球上不断有生物灭绝的现象发生,这是( )。 A.一种自然现象 B.完全是由人类引起的 C.与人类无关 D.上帝的作用

解析: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生物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栖息地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物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不是完全由人类引起的,但与人类有关。当然上帝是不存在的。 答案:A

练习:1.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可生殖范围 B.可生存范围 C.可生长范围 D.一样大

2.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改变环境

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3.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应。

A.飞行 B.草食性 C.肉食性 D.陆地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

1. 以选择题或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生物圈的概念。

2. 以资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以资料分析题的形式、选择、或判断形式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中考试题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造成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湿度 2.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奇观的生态因素是( )

A、水 B、温度 C、光照 D、土壤

5.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激活中考教学网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激活中考教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20分

1.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C.大树底下好乘凉

B.葵花朵朵向太阳 D.春风又绿江南岸

3.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若作出的假设是“霉菌适宜在潮湿、养分、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活”,那么,该探究活动应设置几组对照实验(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了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5.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

①营养物质 ②空气 ③阳光 ④适宜温度 ⑤一定生存空间 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⑥⑤ C.④③②①⑥⑤ D.⑥①②③④⑤

6.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

7.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8.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9.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环境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西瓜地里长出杂草,西瓜与杂草的关系是 (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合作

10.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的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 ( ) A.有外骨骼的动物 B.长有羽毛的动动 C.四肢发达的动物 D.用鳃呼吸的动物

11.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若作出的假设是“霉菌适宜在潮湿、养分、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活”,那么,该探究活动应设置几组对照实验(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1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蕉基鱼塘生态系统中香蕉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 )

A.阳光

B.水

C.温度 D.害虫

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A.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 B.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 C.阳光、温度、水分 D.阳光、土壤和温度 15.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蚯蚓要见阳光 B.土壤中温度太低 C.蚯蚓要寻找食物 D.土壤中缺少氧气

16.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主要是( )。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17.在内陆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 )。

A.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降雨量 B.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C.提高大气氧含量,减少降雨量 D.降低大气氧含量,增加降雨量 18.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问题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⑥⑤

1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0.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二.非选择题。

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阴暗 0只 10只 1只 9只 2只 8只 O只 10只 2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表达和交流。

2.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 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 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

③ 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

④ 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 (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 中的金鱼,原因是 。

参考答案

最新考题答案 1. A 2.D 3.A 4.B 5.B 闯关测试

1 .B 2.C 3.C 4.B 5.D 6.A 7.B 8.B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D 16.D 17.B 18.D 19.C 20.A 二.非选择题

1.(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3)光 不可以 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2.(1)水阳光温度空气空间等 (2)水藻、河泥 (3)水藻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4)光 (5)

A装置中无金鱼藻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气。

第九讲: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知识梳理

知识点1:物质运输的载体

【例1】有一位成年男性刚从青藏高原归来,下列哪一项可能是他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 A.RBC4.9×10B.RBC7.9×10C.RBC4.9×10D.RBC2.9×10

12

/L WBC8.2×10/L HB132g/LPLT216×10/L /L WBC7.2×10/L HB232g/LPLT203×10/L /L WBC18.2×10/L HB112g/LPLT276×10/L /L WBC8.2×10/L HB89g/LPLT276×10/L

99

12

12

12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以及人体对外界低氧环境的适应。正常的成年男性各项血常规应为:RBC(4.0~5.5)×10/L,WBC(4~10)×10/L,HB120~160g/L,PLT(100~300)×10/L。而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由于长期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内红细胞数量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答案:B

【例2】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B、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凝剂的作用和血液的成分。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自然分为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而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凝固后的血块周围渗出的液体是血清。 答案:C

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细菌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水分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气 D.运载血细胞 3.人体受伤出血时,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是( )。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红蛋白 4.患有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时,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 )

A.白细胞增多 B.红细胞增多 C.血小板增多 D.血红蛋白增多 5.某成年男性,血常规化验结果是:RBC3.59×10

12

/L WBC14×10/L

HB127g/L PLT140×10/L。根据此化验结果判断,此人可能患有( )。 A.贫血 B.炎症 C.正常 D.贫血、炎症 知识点2:物质运输的器官

【例1】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征是( )。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内血流速度快 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常具瓣膜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⑧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脉与静脉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血流速度等方面的区别。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部分的血管,管壁较厚,管腔小,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通常无瓣膜,动脉瓣是属于心脏的瓣膜。 答案:C

【例2】现有一只新鲜的猪的心脏,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出它的左右?( ) A.手捏心室壁 B.将心脏切开 C.手捏心房壁 D.向心脏内灌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心脏的功能相适应,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四腔,左心室壁心肌最发达。 答案:A

练习:1.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发现丝带上方(靠近肢端的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膨胀起来,血管②变扁。在丝带下方发现:血管③膨胀起来,血管④变扁。试判断血管①②③④依次是( )。 A.动脉、动脉、静脉、静脉 B.动脉、静脉、动脉、静脉 C.静脉、动脉、静脉、动脉 D.动脉、静脉、静脉、动脉 2.成年人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 )。

A.肌腱 B.动脉 C.静脉 D.老年斑

3.下列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的是( )。

A.肱动脉 B.颈动脉 C.股静脉 D.毛细血管 4.某人因事故导致血管破裂,鲜血从血管里喷射出来,则破裂的血管可能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下肢静脉

知识点3:物质运输的途径

【例1】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 )。

A.2、1 B.1、2 C.1、1 D.0、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循环途径。注射的药物在臀部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由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经主动脉输送到咽部扁桃体。共2次经过心脏,1次经过肺。 答案:A

【例2】右图是有关循环系统某部分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填写空格。(a、c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1)如果B依次代表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则a是_______血管,C是_______血管。 (2)当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叫做_______,位于_______血管的近心端。 (3)如果b处为毛细血管网,当a流的是静脉血,c流的是动脉血时,则b是缠绕在_____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结构、与心脏相通的血管,以及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左心室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答案:(1)肺静脉 主动脉 (2)动脉瓣 主动脉 (3)肺泡 练习:1.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 B.心脏 C.肺部的毛细血管 D.肝脏 3.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

A.肺静脉 B.主动脉 C.肝动脉 D.肺动脉 知识点4:关注心血管健康

【例】吸烟对心脏的影响不包括( )

A 使红细胞数量增加 B 使血液粘稠 C 使血管腔变窄 D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解析: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血管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增加心脏负担。血管腔变窄血压升高主要由一些脂肪物质沉淀在血管壁上造成。 答案:C

练习:1.下列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青少年无关 B.只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就不可能得心血管疾病 C.出现低龄化倾向 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血管疾病 2.酒精对于水蚤心率的影响是,酒精浓度增加会导致( )。

A.心率增加 B.心率降低 C.心率忽快忽慢 D.心率先慢后快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1.以图表形式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贫血、化脓和伤口流血后凝固现象。 2.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血型的类型和输血的原则。

3.以识图分析的形式考查三种血管的判断及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4.填图分析的形式考查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适应的特点。

5.以识图形式考查血液循环的知识,解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化。 考题1:(2009,丰南)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 ) A.Ⅰ→Ⅲ→Ⅱ→Ⅳ B.Ⅳ→Ⅱ→Ⅲ→Ⅰ C.Ⅰ→Ⅲ→Ⅳ→Ⅱ D.Ⅳ→Ⅱ→Ⅰ→Ⅲ 答案:D

2.(2009,福州)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红细胞 答案:D

3.(2009,湖州)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 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的进行着自我更新。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A.分布极广 B.管壁极薄 C.血流缓慢 D.管径较粗 答案:D

4.(2009,济南)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答案:A

5.(2009,济宁)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答案:A

5.(2009,济宁毕业)王晓明患阑尾炎,去医院化验血液后发现( ) A.白细胞减少 B.红细胞增多 C.白细胞增多 D.血小板增多 答案:C

6. (2009,长沙)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 ,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 。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 (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 血。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 内被利用。 答案:(1)毛细血管 慢 (2)小肠 (3)静脉 (4)线粒体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

1.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 )。

A.肺动脉 B.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肺泡处的毛细血管 2.给严重脱水的人注射的生理盐水,质量百分数是( )。 A.0.1% B.0.7% C.0.9% D.0.3%

2.有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烧伤面有大量的液体涌出,需要输血,在输血时最好输入( ) A.血浆 B.全血 C.浓缩的血小板 D.浓缩的红细胞

4.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现用B型血清检验,甲、乙两人的血液凝集,且甲只能接受丁的输血,则丙的血型为( )。 A.B型 B.A型 C.AB型 D.O型 5.在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

A.心室和心房间 B.心室和动脉间 C.动脉内 D.静脉内 6.进行皮下注射就是把药物直接注入( )。

A.动脉 B.组织液 C.静脉 D.毛细血管

7.当手掌磨出泡被刺破时,会流出淡黄色的液体。这些液体和下列哪种成分最接近?( )。 A.血浆 B.血液 C.血清 D.水 8.如果某人的一个心动周期是1.2秒,那么他的心率是( )。

A.65分/次 B.40分/次 C.50分/次 D.100分/次

9.一名运动员的心率是50次/分,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舒期比一般正常人要长得多,这样对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极有好处,因为( )。 A.能加速血液循环 B.能减缓代谢速度

C.能把血液充分挤压到身体各处去

D.能使血液充分回流到心脏,并使心肌得到充分的休息 10.人体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是( )。

A.动脉血内 B.静脉血内 C.组织细胞内 D.组织液内 11.正常情况下,能够穿透过毛细血管壁,在组织间隙游走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12.贫血者易头晕,造成这一症状的原因是( )。

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C.脑部神经细胞缺氧 D.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失调

13.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分别是( )。 A.肺静脉和肺动脉 B.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C.下腔静脉和肺动脉 D.肺动脉和主动脉 14.测定血压和脉搏的部位分别是( )。

A.肱动脉,桡动脉 B.桡动脉,肱动脉 C.臂动脉,桡动脉 D.肱动脉,腕动脉

15.在病人的上臂部抽血化验或输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静脉 C.动脉、动脉 D.静脉、动脉 16.某人因外伤大量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紧急抢救的方法是( )。 A.止血带远心端捆扎 B.止血带近心端捆扎

C.止血带从伤口的两端捆扎 D.清洗伤口,涂上药水 17.用手捏心脏壁,左心室壁较厚,原因是( )。 A.左心室承担的输送血液的路途远,需要较大的压力 B.左心室承担运送的血量大,需要较大的收缩力

C.左心室承担运送含氧和养料较多的动脉血,需要较大的压力 D.自然形成,没有特殊意义

18.如果某人的血压经常为20.5/13.5千帕,这个人的状况是( )。 A.高血压 B.正常 C.低血压 D.心动过缓

19.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速不同,按血流速度快慢排序,正确的是( )。

A.肺动脉>肺静脉>肺毛细血管 B.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 C.肺静脉>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D.肺毛细血管>肺动脉>肺静脉

20.某同学脚背受伤发炎,医生在他的左臀部注射消炎药。此药剂到达足部的历程是( )。 ①左心房、左心室 ②右心房、右心室 ③肺 ④主动脉 ⑤肺动脉 ⑥肺静脉 ⑦下腔静脉 ⑧下肢动脉

A.⑦①⑥③⑤②④⑧ B.⑥①⑤③⑦②④⑧ C.⑦⑥③⑤①②④⑧ D.⑦②⑤③⑥①④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右下图表示人体不同组织处血管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A、C比较,血管B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中流动的是静脉血,C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则B是____________处的毛细血管网;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则在A、C内流动的

都是_______血,C内血液中浓度明显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B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A所示血管为___________,在B处完成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为臀大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C内流动的是__________血。

(6)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C内血液与A内血液相比较,除二氧化碳外,含量

明显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正常单 项 目 范围参考位 值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白细胞 3.5~5 110g/L ~150 3.5~10 912正常结项 目 范围参考果 值 ×10/L 3.8 130 ×10/L 13.2 血小板 血 / 型 淋巴细胞 0.7~4 9单 结果 位 100~300 9×10/L / 220 A型 ×10/L 2.5 ⑪由该报告单可以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_____ 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

⑫若某人的血清与该同学的红细胞能发生凝集反应,则此人可能是__ _______血型。 ⑬若该同学感染了乙肝病毒,则其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定的 物质来消灭该病毒。通过给易感者接种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他(她)在健康状况下获得针对乙肝的特异性免疫力。

3.在你生命的每一秒钟,心脏都让你的血 液不停地循环流动。请据图1回答问题。

(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 (2)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 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

图1

(3)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 ) A.左心房 左心室 B.左心室 左心房 C.左心房 右心房 D.左心房 右心室

4.下面右边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4.2-5.0)×10

个/L,白细胞为(4-10)×10 个/L,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请据图回答问题 (“[ ]”中填写序号,“ ”内填写文字。)(6分) (1) 图中[ ]是红细胞。某人经常精神不振, 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

9

12

3×10个/L。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和_______丰富的食物。 (2) 当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 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机体的这种免疫属____________免疫。

5.如图是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相关图解。请据图回答: (1)血液流经小肠时 的含量增多,这是因为小肠是 的主要场所。 (2)血液流经肾脏时 的含量减少,这是因为肾脏是 的场所。 (3)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 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

(4)包括上述各器官在内的各个结构层次构成的 所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互相 的,从而使生物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通过上述各器官系统,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人体内不断地进行 和 的交换与转变,这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12

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A 5.C 6.B 7.C 8.C 9.D 10.C 11.B 12.B 13.A 14.A 15.B 16.A 17.A 18.A 19.A 20.D

二. 1.(1)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肺泡 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3)动脉 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4)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静脉 (6)营养物质

2.(1)炎症 白细胞含量过高(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范围参考值) (2)B型或O型(只答其中一种不给分) (3)抗体 乙肝疫苗 3.(1)肌肉 (2) 左心室 (3)A

4.(1)[2] 贫血 铁(蛋白质) 蛋白质(铁) (2)[1] 非特异性 5.(1)营养物质 吸收 (2)尿素等废物 形成尿液 (3)氧 能量 (4)生命系统 协调配合 (5)物质 能量

第二讲:严整的生命现象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例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在视野中出现气泡,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气泡的变化是( )。

A.不变形、不移动 B.会变形、会移动 C.不变形、会移动 D.会变形、不移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和气泡的分辨能力。我们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有时会留下气泡,只有了解气泡的特点,才能将细胞与气泡加以区分。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植物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 答案:B

【例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可以判定污点在( )。

A.玻片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解析: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因为污点在反光镜上不会在视野中看到。 答案:C

练习:1.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 D.反光镜

2.若要使位于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是( )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3.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若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应该选用 ( ) A、较大光圈,平面镜 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凹面镜 D、较小光圈,平面镜 知识点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例题】水和无机盐可以进入活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活细胞,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细胞壁有保护作用 C.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D.细胞质具有流动性

解析:物质的进出主要由细胞膜控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让有害物质轻易进入细胞,也不让有用物质任意渗出细胞。而任何物质都可以自由通过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与细胞核和细胞质关系不密切。此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作用。 答案:A

练习:1.下列各项中动物细胞所不具有的是( )。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质

2.下列各项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线粒体 知识点3: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例题】组织的形成是( )的结果。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解析: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而构成生物体的组织的出现,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可见相同的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是组织形成的基础。 答案:C

练习: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 A.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③细胞核平分为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3.细胞分裂受细胞中( )的控制。 A.叶绿体 B.线粒体 C.遗传物质 D.液泡

知识点4: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例题】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是( )。

A.食用 B.观赏 C.食用和观赏 D.繁殖后代

解析:一株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生殖器官的作用就是繁殖后代。 答案:D

练习:1.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

A.皮肤 B.肝脏 C.胃 D.血液 2.植物体的茎是( )。

A.营养组织 B.营养器官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A.个体 B.系统 C.器官 D.组织

4.下列结构都是你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它们当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A.洋葱表皮 B.杨树的叶 C.西瓜 D.月季花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1.以选择、识图题形式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其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成像特点是重点考查内容。

2.以选择、识图形式考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及各部分的功能。 3.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 4.以识图形式考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5.以选择的形式判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比较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考题: 1.(2007·济南中考)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 A.视野变暗 B.视野范围扩大 C.细胞图像变小 D.细胞数目增加

2. 根据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8分)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包括:①准备;②制片;③ 。

在制片过程中,撕取内表皮时,可能有汁液溅出,这是细胞质里的 内的细胞液流出。接着,要小心地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在撕下的内表皮上这样才能避免 而影响细胞的观察。 (2)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8】 ,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

中央,应向 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10】 。 (3)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8×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

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是 ,物镜是 。

3. 下面是两种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5分)

(1)左图植物细胞最外层【A】是 ,【C】是 ,它能够进行,它

能够进行 制造有机物。

(2)动、植物细胞的【D】 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 控制着物质

的进出。

4.小玉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组织切片,她判断该生物是动物。她的判断依据应该是 A、该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 B、该组织细胞没有细胞壁 C、该组织细胞没有线粒体 D、该组织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线粒体 ⑤液泡 ⑥细胞核 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⑦

6.你想没想过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 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A B C D

7.下列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一个受精卵 B。一块洋葱表皮 C。一个西红柿 D。植物的根 8.细胞分化生长的过程依次是:

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 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9.下列结构属于组织的是( )

A.皮肤 B.神经纤维 C.肌腱 D.唾液腺 10.向日葵和老虎相比,向日葵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共20分。

1.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图1),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 “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 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图1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2.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3.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

4.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10×和40× B.10×和l0× C.5×和l0× D.5×和40×

5.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下与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视野、细胞的数目 A、小、亮、多 B、小、暗、少 c、大、亮、多 D、大、暗、少

6.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O×转换成45×。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 ( )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刭图像。后者 与前者不同的是( )

A.视野变暗 B.视野范围扩大 C.细胞图像变小 D.细胞数目增加 8.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 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9.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的小肠上皮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细胞核 ⑥中央大液泡 ⑦细胞质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⑦

10.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在清水中。目的是( )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11.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消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 .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 .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D .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12.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⑤

1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1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物像模糊,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15.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16.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 )。 A.细胞数目减少 B.细胞数目增多 C.细胞数目不变 D.无法找到细胞 17.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不可能在(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18.切成熟的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液

1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细胞结构看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0.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从( )开始。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膜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下图中,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形成B。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____复制后形成形态、数

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3)B通过___________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4)在上图的结构层次当中,人体具有而植物没有的是【 】______________。 (5)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图中所示的系统具有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为 ,

②过程使细胞在 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不同功能的组织。

(2)A、B、C三种细胞中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3)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为 ,怎样才能

观察到染色体? (2分)。

3、根据右图的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_,它有保护和________作用。 (2)、图中②的功能除保护以外,还能控制____________。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________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______

(5)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 ]_________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

② ②

环境的相互联系。

(6)洋葱、大象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_______________构成。 (4)种下番茄种子会长出番茄,决定该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的 4. 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6分)

(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 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 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是 ,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 。 (2)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

视野②时,操作方法是 。 (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 细胞时的效果图:

你认为 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 因为装片中有 ,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 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 。 5. 下表给出的是4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倍数

显微镜序号 A 0× 1B 5× 1C 0× 5D × × 根据上表回答:如果用这4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____号;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____号;看到细胞最大的是_____号;看到细胞数目最小的是_____号

0× 80× 45× 1镜 2目镜 4物 参考答案

考题答案 1.A

2.(1)染色 液泡 气泡 (2)反光镜 左侧 (3)10× 40× 3.(1)细胞壁 叶绿体 光合作用 (2)细胞核 细胞膜 4.B 5. B 6.B 7.B 8.A 9.C 10. D 过关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C 3.B 4.C 5.D 6.B 7.A 8.D 9.C 10.B 11.A 12.A 13.C 14.B 15.C 16.A 17.D 18.D 19.D 20.A 二.非选择题

1.(1)受精卵 (2)细胞分裂 (3)细胞分化 (4)E系统 (5)消化 吸收 2.(1)细胞分裂 形态结构 (2)A (3)① 将正 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分)。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动物的类群

【例题】夏天下过大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C.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解析:蚯蚓白天一般穴居在土壤中,只在晚上才爬到地面上来取食。下过雨后,白天也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土壤中充满了雨水,空气大大减少,蚯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答案:A

练习1.下列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对虾 B.蜈蚣 C.蛇 D.水蛭 2.侧线是下列哪种动物所特有的?( )。 A.鱼类 B.环节动物 C.昆虫 D.鸟类

3.我们判断蚯蚓的前端和后端,最方便的是根据( )。 A.体节的形状 B.环带的位置 C.刚毛的长短 D.口和肛门的区别 4.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A.体表外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5.蝗虫、蜻蜓等昆虫腹部不断进行收缩和舒张,这是它们在进行( )。 A.呼吸运动 B.消化活动 C.产卵 D.感受气味 知识点2:动物的运动

【例题】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B.由骨骼、骨骼肌组成 C.由骨骼、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D.由骨、骨连结、肌肉组成

解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骨和骨连结合起来称为骨骼。A项错在“关节”,关节只是骨连结的一种形式;C项错在“骨骼”,骨骼包含骨连结;D项 错在“肌肉”,肌肉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种,后两种不构成运动系统。 答案:B

练习:1.下列结构属于骨骼的是( )。 A.一根肋骨 B.一块脊柱骨 C.前肢骨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和其余三种最不相同的是( )。 A.麻雀 B.蚯蚓 C.鱼 D.鲸

3.某运动员在训练中不幸受伤,经检查得知是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部分断裂,这部分是( )。 A.关节 B.肌腹 C.韧带 D.肌腱

4.动过关节手术的病人,在恢复期间需要定期注射一种药物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这种药物将被注射到( )。

A.肌腱上 B.关节腔内 C.肌腹上 D.骨髓中

5.下列哪种结构和关节的牢固性无关?( )。 A.关节软骨 B.关节囊 C.韧带 D.关节外肌肉 知识点3:动物的行为

【例题1】: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下列 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公鸡报晓C 母鸡孵卵 D 小狗作算术题

解析:选D。学习行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这是判断学习行为的重要依据,。其他几项都是先天行为。

【例题2】:用性引诱剂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

A取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迁徙行为 D昆虫之间的通讯

选D:昆虫利用性外激素引诱同类前来交尾,性外激素的气味是昆虫之间的语言用于通讯。 【例题3】:对下列动物的表现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鸟类飞行属于动物行为 B动物吼叫属于动物行为 C金龟子假死不属于动物行为 D动物的注目凝视属于动物行为

解析:选C。动物的行为指动物的动作,包括移动、身体局部运动静止不动等。因此假死属于动物的行为。

练习1. 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孔雀开屏、蚂蚁搬家、蜘蛛结网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鹦鹉学舌、鸿雁传书、飞蛾扑火 D.老马识途、猫捉老鼠、飞鸽传信

2.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狗会做算术题 B.蚯蚓走迷宫

C.黑熊走钢丝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3.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人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4.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例1] 【例题】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A.互惠互利、和谐统一B.相互独立 C.相互竞争D.相互对立

解析:生物圈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也有着和谐与稳定的关系。动物以植物为食,同时动物又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粪便、遗体分解后的无机物又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二者是互惠互利、和谐统一的关系。 答案:A

练习1.能帮助植物传粉的动物主要是( )。 A.环节动物 B.鱼类 C.昆虫 D.鸟类和哺乳类 2.下列与“仿生原理”无关的是( )。 A.冷光灯与萤火虫 B.农药与毒蛇 C.薄壳建筑与龟壳 D.雷达与蝙蝠回声定位 3.仿生学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该学科主要是( )。 A.将动物基因进行改造,使动物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B.将动物的某些器官移植到人体上治疗疾病

C.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原理,发明创造各种各样的仪器和设备 D.将动物的部分身体或结构应用于仪器和设备中 4.下列对生物反应器的叙述,不正确的( )。 A.生物反应器可以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任何物质 B.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 C.生物反应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D.某些动物进行基因改造后,其乳房可以分泌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1.以选择、识图的形式考查蚯蚓、蝗虫、鲫鱼、家鸽、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

点。

2.常以识图的形式考查动物类群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常以选择、识图形式考查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作用。

4.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生理基础和实例判断。 5.常以选择形式考查社会行为的实例判断及群体中信息交流的形式。 6.常以选择、资料分析形式考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最新考题

1、(2009福州)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 A.奔跑

B.蠕动 C.行走 D.飞行

2、(2009恩施)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3、(2009湖洲)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

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 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

4、(2009绵阳)“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那些运动方式( )

A跳跃、爬行 B.奔跑、蠕动 C.飞行、游泳 D.行走、跳跃

5、(2009潍坊)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 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

6、(2009苏州)据 CCTV - 4 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患,“母子”情深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正确的解释是( ) ① 是先天性行为 ② 是学习行为 ③ 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④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 ④ B. ② ④ C. ① ③ D. ② ③

7、(2009山东)“鸟类的黑手党”― 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锥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 是先天性行为 ② 是学习行为

③ 是由遗传因索决定的④ 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 .② ④ C . ① ④D. ② ③ 【闯关测试】

一.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

1.把刚挖出的蚯蚓放在干燥的沙土里,不久就会死去,其主要原因是( )。 A.体内水分蒸发,失水过多 B.干燥的沙土中没有食物 C.体表粘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D.沙土阻滞了呼吸通道 2.下列不是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长有翅 3.剪去胸鳍和腹鳍的鱼,鱼体将( )。

A.不能游动 B.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C.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D.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

4.下河捉鱼时,往往已经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因为其体表有黏液的缘故,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敌害捕食 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气体交换

8.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D.恒温动物需要的能量少

9.下列哪项与家鸽适于飞翔生活无关?( )。

A.长骨中空 B.体表有羽毛 C.产卵 D.身体呈流线型 10.下列不属于家鸽骨骼特点的是( )。

A.骨很薄 B.长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 C.有的骨愈合在一起 D.突出的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肌肉

11、有些蛾初羽化时只靠味觉来找食物,因此不能找到无味的花但当它采过无味的花后,最

后建立了视觉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后就能采无味的花了,这种行为称为( ) A.学习行为 B.取食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12、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孵卵都是(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

1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A.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释放臭气 B.青蛙在繁殖季节雌雄抱在一起 C.大雁冬去春来

D.白蚁群体由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组成,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 14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 A.大雁飞翔时不断变换飞行“方阵”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 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 网B.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 C.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 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16、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A.黑猩猩通过堆叠箱子摘下悬挂在高处的香蕉 B.狼将捡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17.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A.骨髓腔中的骨髓 C.骨骺端的软骨层细胞

B.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D.骨松质中的骨髓

19、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 A.睡较柔软的弹簧床 C.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B.背单肩书包 D.少参加体育运动

2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B.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

C.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关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二.非选择题,每个1分共30分。

1.右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A类与B类结构相同之处是身体都由 构成。

(2)C类大多能飞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之一是:身体呈 , 前肢 ,体表被覆羽毛等。

(3)D类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4)A、B类与C、D类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 (5)C类的呼吸方式为 ,D类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 2.右图是人体屈肘动作图,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人的运动系统是由 和肌肉组成的。

(2)一块骨骼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①是肌腱,②是 。 (3)人做屈肘动作时,骨骼肌接受了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而收缩,

进而牵动骨绕 活动,产生屈肘动作。

3.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__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 于_______________ 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____行为。 4、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扣求食的金鱼喂它 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________行为.其他大山雀偷

喝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 行为.

(2) 美国红雀喂鱼得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头和牛奶的

行为是在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

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① ② 5、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因素吸

引蜜蜂飞向花朵呢?某校的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1) 猜想促使蜜蜂飞向花朵的因素。

猜想意: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验步骤: 猜想 试验原理 试验步骤及操作 需要记录的数据

猜想一 比较单位时间内飞向不同条件的纸花上的蜜蜂只数,来判断影响蜜蜂飞向花用相同颜色,大小相同的两组纸花,分别沾上蜂蜜,挂在树枝上 在单位时间内飞向大、小不同的纸花的蜜蜂数 猜想二 朵的原因 6.右图是关节模式图,请你分析回答

⑪关节的特点既牢固又灵活。在运动时[ ] 能减少两骨之间之间的摩擦,[ ]

里有少量滑液,从而使关节活动 ;[ ] 能把构成关节的骨联系在一起,使关节 。体育锻炼能使周围的韧带和[ ] 增厚,提高伸展性。

⑫有时会发生[ ] 从[ ] 脱落出来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脱臼。

参考答案

[最新考题]

1.B 2.D 3.C 4.C 5.B 6.C 7.A [闯关测试]

1.C 2.D 3.C 4.B 5.C 6.B 7.B 8.C 9.C 10.D 11.A 12.B 13.A 14.C 15.A 16.A 17.B 18.B 19.C 20.D (1)体节

(2)流线型 变成翼 (3)胎生哺乳 (4)脊柱

(5)双重呼吸 肺

2.(1)骨骼 (2)肌腹 (3)关节 3.(1)先天性 (2)学习 (3)学习

第八讲: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知识梳理

知识点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例1】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A.黏附细菌 B.消除杂物 C.分泌黏液 D.温暖冷空气

解析:鼻腔内的黏液是由鼻黏膜分泌的,毛细血管不会分泌黏液,毛细血管也不与黏液和鼻腔内的空气直接接触,不会黏附细菌,消除杂物。但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可散发出热量,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 答案:D

【例2】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 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解析:首先,分析各项叙述与肺气体交换作用的关系,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物质进出,即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则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答案:B

【例3】当吸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和肺内气体分别是( )。 A.等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B.等于大气压,混合气体 C.高于大气压,混合气体 D.低于大气压,新鲜气体

解析:肺与外界通气的原因是肺与外界之间存在着压力差。吸气刚停止时呼气尚未开始,表明肺与外界没有压力差,即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而每一次呼吸过程,肺内总是存在着一部分气体尚未呼出,所以肺内的气体是混合气体。 答案:B

练习1:气体进出肺泡的直接动力是( )。

A.肺泡的弹性 B.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C.肺内和外界气体的压力差 D.心脏的舒缩 2.下列哪项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

A.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数目很多,总面积很大 C.肺泡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 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表示氧从外界进入肺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鼻腔→气管→肺泡

B.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C.鼻腔→咽→气管→支气管→肺泡 D.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4.呼吸运动是指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 A.肺泡的弹性 B.气体分子的扩散 C.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知识点2: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例1.10g蛋白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质量的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 ( ) A.20g B.10g C.30g D.13g

解析:糖类、蛋白质、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2343千焦/克,3891千焦/克。经计算可知,大约13克的糖类分解产生的能量与10克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能量相当。 答案:D

练习1:下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无机盐 D.维生素

2.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中的化学能 B.食物中的能量 C.太阳光能 D.热能 3.质量相同的营养物质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无机盐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知识点3:空气质量与健康

例1: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 )。

A.呼吸道黏膜 B.血液 C.肺 D.大脑

解析:吸烟和吸食毒品对人体危害很大。对肺、大脑、循环系统都能造成不良影响。就对呼吸系统来说,有毒物质首先接触并损害呼吸道黏膜。 答案:A

练习1:1.下列哪种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低?( ) A.刚装修过的房间中 B.工业区 C.园林公园 D.空气污染严重处 2.为了保证空气新鲜清洁,应做到( )。

A.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勤打扫房间环境 D.以上三项都不可少 3.吸烟或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 )。

A.呼吸道粘膜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内的血液 D.肺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

1.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作用及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2. 以曲线图、柱状图的资料分析考查吸气呼气时的相关器官的变化。 3.以识图形式判断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时的血液成分的变化。 4.以选择形式考查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5.以选择形式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行考查,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防治措施及吸烟的危害。 考题

1:(2009,丰南)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

A.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C.呼吸道、肺 D.鼻、气管、支气管、肺

答案:C

2. (2009,淮安)下面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表,在“成分”一栏中,甲、乙、丙表示二氧化碳、氧气、其它气体,其中表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成分 甲 乙 丙 合计 吸入气体/% 20.96 0.04 79.00 100.00 呼出气体/% 16.40 4.10 79.50 100.00 A.甲 B.乙 C.丙 答案:B

4. (2009,绵阳)你的身体时刻都在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你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变化是( )

A.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答案:C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气管和支气管 D.肺 2.既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又是消化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

A.鼻腔 B.咽 C.喉 D.气管 3.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

B.鼻黏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 D.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进入肺的空气

4.感冒时,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进食无味,是因为( )。 A.由于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B.由于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C.由于病菌阻挡,空气通过鼻腔量少

D.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5.肺泡数量多,其意义是( )。

A.使气体流通加 B.使肺内气体容量增多 C.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使肺内氧含量增加 6.吸气时,空气进入肺。下列与之矛盾的是( )。

A.膈肌舒张 B.肺容积增大 C.肋间肌收缩 D.胸廓增大7.肺泡内能完成气体交换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高 B.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低 C.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高 D.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含量比血液里的低

8.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9.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哪项是正确的?(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10.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1.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下列哪一项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最正确?(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第一次测得的数值 12.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3.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14.为了增加肺的通气量,最有效的办法是( )。

A.增加心率 B.增加呼吸频率 C.加深呼吸 D.减慢呼吸频率 15.右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尿素

16.右图是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a、b、c三部位的压力由大到小依次是( )

A.abc B.cab C.acb D.bca 17.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的大,主要原因是( )。

①参与呼吸的肺泡数量多 ②每分钟呼吸次数多 ③肺较大 ④参加呼吸的肌肉收缩力强 ⑤身体营养状况好

A.①③ B.②⑤ C.①④ D.②③

18.运用呼吸运动的原理给溺水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分钟的次数应为( )。 A.应快速进行,次数越多越好 B.应与正常呼吸频率相当,每分钟15~20次 C.应缓慢而充分地进行,大约10次即可 D.应保证30次以上

19.一般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B.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不变 20.下列各反应式中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是( )。

A.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氧+水+能量 D.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 ,向乙瓶 ;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瓶。

2.图20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都 。

(2)在坐标系中的B点,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

3.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 上部黏膜内有 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2)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 ] 。 (3)痰形成的部位是[ ] 。

(4)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 。 4.如图是呼吸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过程A是通过 实现的。

(2)过程B是指 ,它和过程D都是通过 实现的,与B、D两过程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5.右图是人体内的组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一”表示 的通气过程。 (2)图中“二”表示 的气体交换过程。 (3)图中“四”表示 的气体交换过程。

(4)图中“一”过程是依靠 实现的,图中“二”和“四”过程都要通过 作用才能完成。

6. 如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经过气体交换,图甲中血液变化是 血变为_____血。

(2)在血液循环途径中,图甲所处的是什么循环?图乙所处的是什么循环? 答:甲是 ,乙是 。

(3)若图乙所处的组织受到病菌的侵入,血液中的何种成分将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该处把病菌包围,吞噬掉。

答: 。从人体免疫的角度看,这是人体三道防线中的第 道防线,属于 免疫。

参考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