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问题研究

来源:汇智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问题研究

作者:骆玉红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01期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涌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新旧金融公司相撞击,导致旧有的传统的金融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革。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的转型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01 -0084-02 互联网金融作为近几年较为重点的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一些商业银行面对这种形式,需要不断的转型以适应当前多变的金融环境。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行业提供的服务更为便捷,吸引很多用户的青睐,传统商业银行要想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转型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存在问题分析 1.商业银行的融资格局以及商业银行支付中介地位有所变化

(1)商业银行的融资格局的变化。互联网背景之下,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透明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差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为资金的供方和需方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平台,用户可以轻松的完成金融服务,其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且交易便捷等诸多优点被广大的用户所接受,因此很多资金从银行中解放出来,流向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中,导致商业银行的融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变化。商业银行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存、贷、汇”三个方面,我们常说的一些互联网金融仅仅涉及到银行业务中的“汇”的部分,但是互联网金融由于创新性较强,利用资源优势加以线上线下业务之间的整合,不断的扩宽自己的服务,这样银行作为资金中介的地位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利用巨大的客户使用群,推出了余额宝业务,这样支付宝就具有了一定的投资功能,并且余额宝的利息和银行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也就进一步对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商业银行数据运用灵活性较低

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对于大数据产生的影响逐渐重视,但是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来说,传统的商业银行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很多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电商平台,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客户群数量小,和电商相比毫无竞争优势,因此单纯的依靠自己组建的数据平台无法支撑银行的运营。第二,商业银行自身虽然拥有巨大的客户群,但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开发过程中往往仅仅是表面功夫,挖掘程度不够。第三,商业银行对于大数据的挖掘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数据库的应用上,对于不同数据的整合应用甚少,这样就导致其灵活性相对较低。 3.金融产品个性化较少,针对性不明显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的商业银行比较来说,其客户粘性较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拥有更为广泛的大数据资源,对于市场上的一些需求可以精准的捕捉。因此,对于目标客户定位时也就更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于市场需求可以更为迅速,创新能力远远高于传统商业银行,因此会随着客户的变化不断的进行产品的创新,对于客户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客户具有较高的粘性。商业银行由于大数据资源的缺乏,在进行金融产品的制定时不能和客户的需求相吻合,很多银行推出的产品仅仅是模仿同行的产品,创新度明显不足,导致商业银行吸引力降低,出现很多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策略 1.建立大数据运用体系,提高数据挖掘及管理能力

(1)利用社交媒介,提高数据收集整合能力。互联网金融不断深入的发展,一些社交网络平台诸如微信、微博以及MSN等,对我们生活影响较为广泛,这些平台对于客户的一些消费等习惯可以更好的了解。因此,这些信息为商业银行进行深度挖掘提供了帮助,商业银行可以与该类平台合作,加强融合。第一,和微信、微博等平台加以合作,更好的对群体的动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第二,进一步加深银行微信官方平台以及微博官方平台的建设,同时保护好客户的隐私。

(2)建立大数据综合运用系统。大数据库复杂纷繁,在利用数据库时应当处理好其内在的关联性,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大数据库内的资源也就不能很好的利用。因此,商业银行在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合作时,也要加强大数据之间关联。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设专门的数据处理部门,将一些数据加以连接整合,提升数据的整体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大数据综合运用系统。同时,在后期的平台维护中,及时进行修复、升级,提升整体利用效率。 2.加强银行间合作,实现优势共赢

新的经济形势,必然会产生新的竞争景象。当前环境之下,单打独斗已经不是发展的潮流,更多的是寻求行业间的合作,合作竞争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模式的一大模式。采用合作竞争,对于企业双方的发展都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合作的同时又保持一种竞争关系,这样就最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合作之间的成本,扩大规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因此,银行之间的竞争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3.立足用户思维,更好的进行精准营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一般采用的经营模式较为粗放,对于财力、人力等都是浪费,因此,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进行战略的调整,更加精准的加以营销,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项策略。这就需要我们细化目标客户,对于不同的客户添加上不同的标签,从而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一方面,将各大网站加以联动,实时关注目标客户的动向,然后根据目标客户的喜好进行分类、例如,对于出行者、购房购车者等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信息的推送,更加精准的实现了营销。另一方面,对于大数据库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根据不同的客户消费习惯、收入以及成员等,对金融产品进行精准的营销调整,更好的实现精准营销策略。 4.构建线上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当前已有的金融业务,如果结合互联网,对于商业银行的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上也有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和互联网结合转型进程之中,需要对自身的风险因素加以管理。当前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不是十分的完善,监管体制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性,很多法律法规的出台,甚至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样,对于合作方的管理问题,客户资源问题等,会滋生出新的风险问题。因此,商业银行转型出现的风险较多,加强线上风险管理机制,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大合作力度,更好的完善线上风险管理机制,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的发展。 5.业务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第一,不断的优化业务结构。互联网金融涌现,商业银行的固定客户,大型企业逐渐向直接融资市场转化,商业银行因此转变航向,将焦点集中在小企业或者是个人客户上,一些零售业务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将长尾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更好的挖掘潜在的客户。同时,商业银行对自己的业务加以积极的分析,将业务的范围更为明确的锁定,积极的维持持续增长的业务,对于一些优势不明显的业务,考虑其是否适合进行转型,总之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业务的整合。第二,向多元化转型。一方面,很多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取得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牌照,很多企业也在积极的开发理财产品,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公司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施展拳脚,从而进入到相關的投资市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的通过互联网,不断的将自己的业务范围加以扩充,这样可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因此,通过合作,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最终更好的促进双方的共赢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也在不断的加以转型适应新的形式,这种大环境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我们需要克服当前的一些问题,积极的在这一现代化的趋势之下,努力转型,应对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晓毅.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白钰琪.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创新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5. [3]邬敏炜.商业银行信息化经营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骆玉红,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三站支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