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
1.掌握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考点详析
【高考真题】
一、【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1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技法指津】
一、诗歌的意象
2○
1○
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在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的使用,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特定的含义。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这就是流沙河所说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另外,特定的意象,还往往象征特定的形象,诗人也往往用这样一些特定意象表达情感的同时,塑造特定的形象。意象表达特定情感,塑造特定形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仍能找到实例,
如提到“蜡烛”,就让人想到“奉献”这样一种情感,往往是塑造“教师”一类的形象;提到“盾牌”就让人想到“保护弱者”这样一种情感,往往是塑造“警察”一类的形象,一提到“玫瑰”,就想到“爱情”这样一种情感,往往塑造的是恋人的形象(其实在古典诗歌中,中国人是不用玫瑰表示爱情的,而是用“莲花”来表示,因为“莲者,恋也”);等等。
上面所说的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更是比比皆是,如,一提到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塑造的往往是隐士的形象;一提到“月亮”,往往指“思乡”之情,塑造的往往是游子的形象;一提到“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塑造的往往是“好友”的形象;一提到“鸿雁”,往往指书信,指“羁旅伤愁”的情感,塑造的也往往是“思乡者、思人者”的形象。等等,还有很多。对于意象,我们需要积累,供备考之用。同诗歌名家一样,大家也需要对这样意象进行理解意义上的识记,即通过理解这个意象是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表达这种情感来进行识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读懂诗歌,也可以再遇到考试意象的题目时,直接套用“表达的术语”。
②判断意象的象征意――――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
当看到一道诗中的意象后,如何判断其所指代的象征意呢?有三种方法。
A.套用法。就是把平时积累的意象的象征意识记住,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供大家考试中若遇到可直接用。当其中一个意象,自己没有积累到,或即使积累到了,但考试时忘记了。这时,就可用联想法和谐音法。
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 1.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
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
典型代表——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
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2.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
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
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这首著名的《山居秋暝》:
③清新素雅的意境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可以说是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④凄冷寒凉的意境
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 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三、形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以下几种:
①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诗歌写了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四、鉴赏诗歌形象方法指导 1、人物形象方法指导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如,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2.鉴赏意象方法指导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这首二十字的千古绝唱中,粗线条地描绘了落日、晚山、黄河、大海等意象,显示出登高远眺的特点,“落日”在西,“大海”在东,视野开阔。既有落日近山的奇异风光,又有千里黄河归大海的壮丽景象,甚至还有滔滔黄河水的声响,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能够有力地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思想愿望,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迁移训练】
1.(14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题玄真子①图
【宋】张元斡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②笑。 明月太虚③同一照,浮家泛宅④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⑤,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①玄真子:指唐代诗人张志和。②渔童和樵青:指玄真子的两个奴婢。③太虚:天空。④浮家泛宅:指舟居。⑤烟波老:指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
【小题1】词的上阕作者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作者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3分) 2.(14届河北邯郸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①“钓鱼子陵”二句:严光,字子陵,刘秀请他做谏议大夫,他辞官不就,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张翰,字季鹰,见秋风起思家乡莼菜鲈鱼脍,遂归隐。 【小题1】曲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进行鉴赏。(6分) 3.(14届云南昆明高三复习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岸帻 (宋)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