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题
1.(14届陕西省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闲 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
【注】 禅观:即禅理、禅道。
【小题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①
【解析】
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提升题
1.(14届安徽淮南高三二模)阅渎下面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小题1】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4分)
【解析】 【小题1】
三年高考题
一、【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
①
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②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答:
二、【2014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三、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
②
③
①
后两句,喻诗人为终南山的“石里藤”,坚韧。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