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新课标)选必修3】

来源:汇智旅游网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材料“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 3.69 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

思考: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袁隆平院士也确信过去的饥荒不会再发生,那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下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板书)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讲授新课】

师:你知道哪些粮食作物?

1 / 10

生:(可能的答案)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 出示图片及资料:“资源供需平衡与失衡示意”

师:回顾资源安全问题——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粮食安全也是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阅读课本,说说什么是粮食安全?

生:(可能的答案)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师: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从粮食生产到我们的饭桌上各个环节都是安全的。 出示图片“影响粮食安全的四环节”

师:粮食包括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而布明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担忧,我国早在1996年就已经做出了回应。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

2 / 10

下。

播放视频“中国与千年发展目标: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出示材料“《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师: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阐述了我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一贯立场。这意味着,我国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粮食总产量应该怎样计算?

生:(可能的答案)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 师: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国的耕地资源状况。

出示图片“世界耕地面积前十国家的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

3 / 10

师:阅读图表资料,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数量少、质量低

师点拨:①数量少:总量世界第三,人均少=人口总量大+城市建设占地+退耕还林还草。 ②质量低: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胡焕庸线和秦岭淮河一线,年降水量400mm等降水量线与胡焕庸线相当,是我国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东南部雨热同期,我国90%的耕地分布在这,除了东北地区外,可开垦的耕地已基本开垦殆尽;西北部为干旱半干旱区,以牧业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这,耕地只分布在局部水资源条件好的河谷地带和绿洲地区。

出示图片及材料“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全国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为220.48万公顷,约占后备耕地资源总量的41.1%。其中,集中连片的后备耕地资源仅62.6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

师:读图评价中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构成情况。

生:(可能的答案)总的来说开发难度大。后备耕地资源在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偏远地区,不仅数量是有限,而且生产力水平低,开发难度大。

4 / 10

(板书)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出示图片“2015年我国质量等级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

师:阅读图表资料,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少,中、低产田比例高。优等、高等合占30%,中、低等合占70%。

师:哪些自然环境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生:(可能的答案)气候、地形、地质条件、水文等因素。 师: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生:(可能的答案)耕作方式;灌溉方式;农药、化肥的施用;采矿行为等。 师点拨:长期耕作造成耕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为了保肥增大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导致耕地污染、土壤板结、地力衰减;废水、废弃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造成耕地污染;禽畜养殖业主产区的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量,远超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

出示材料及图片“从数字看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材料一: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土壤肥力基础薄弱,污染和退化严重。我国现有耕地

5 / 10

中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2.5%到4%的水平;近30年来,我国耕作土壤的ph值下降了0.13到0.80,其中,南方地区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全国19.4%的耕地土壤被污染,污染集中分布在有色金属矿区,工业区污水灌溉区和大中城市周边区域。

材料二:我国华北地区平原耕层已经普遍由原来的20到30厘米减少至10到15厘米;近五年,我国沙化耕地面积增加了391000公顷;2006到2014年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比例由31.7%提高至37.7%。

材料三:目前全国农田平均地膜残留量为60到90千克每公顷,每公顷地膜污染较重区域,如新疆的农田地膜残留量平均达到255千克每公顷。另外,我国耕地中尚有超过20%的坡耕地,尤其在长江上游、黄土高原、西南岩溶区等地。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不容忽视。近年来,生物降解地膜很受欢迎。

师:阅读资料,指出我国耕地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

生:(可能的答案)①耕地肥力基础薄弱。②耕地土壤酸化加剧。③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④地膜残留污染严重。⑤耕层变薄,耕地退化如盐渍化、沙化等。

师点拨:长期耕作造成耕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为了保肥增大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地膜,导致耕地污染、土壤板结、地力衰减;废水、废弃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造成耕地污染;禽畜养殖业主产区的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量,远超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

出示图片“耕地质量问题的主要表现示例”

师: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请你为保护耕地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可能的答案)用养结合,改良培肥,增施有机肥;治酸、控污;回收残膜;发展节水灌溉;开展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

6 / 10

(板书)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出示图片“中国各省区耕地平均质量”“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中国城市分布图”

师:阅读图表资料,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耕地质量总体从东南向西北降低,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相似;耕地质量较高的农业种植区,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城市化和工业化等非农建设用地侵占优质高产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耕地质量较低的区域,这些地区大多是水热条件不佳或盐碱地、红壤地、风沙地、干旱地、涝洼地等限制性因素较高的耕地。

(板书)3.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出示材料及图片“我国各地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一个季风气候特点明显的国家,天气气候复杂。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我国成为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

7 / 10

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冷害等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h㎡,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到6%。

师:阅读图表资料,说出我国耕地资源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受旱涝灾害、低温冻害等影响,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师点拨:我国水热同期,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热量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安排在暴雨洪水多发的雨季;年际降水量差异导致旱涝灾害频发,造成我国粮食产量剧烈波动;我国各地区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低温冷害的风险。

(板书)4. 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例分析,认识了我国耕地资源具有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等特点,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较大。 【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8 / 10

(1)说出a区域主要农作物。说明a地区因大规模扩大粮食生产而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危害。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根据图像,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

(1)小麦、玉米、水稻;湿地破坏;局地气候恶化,涵养、调蓄水量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多发等。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9 / 10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图示地理环境特征及我国耕地资源的状况。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a区域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水稻;我国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湿地破坏; 其危害有局地气候恶化,涵养、调蓄水量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多发等。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b、c、d三省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三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山地丘陵比重大;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农业用地较少。

(3)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再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符号和“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符号,再看其在我国的分布;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从左图可看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东南地区的一些省级行政区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从右图可看出,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下降趋势。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