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学杂志2002年第21卷第2期 ・心电学百年纪念专栏・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和处理原则 刘仁光陈亮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de complex tachycardia) 将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是指QRS时间≥O.12 s、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 3.临床电生理检查 当上述分析仍不明确的情 速,可分为单形、多形和双向性,临床以单形最为常 况下,如病情和条件允许,可进一步作食管心房凋搏 见,为一临床常见急症。单形性宽QRS波群心动过 或心内电生理检查。 速按起源部位可分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His束 二、鉴别诊断 以下,占80%)和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His束分 1.临床常用鉴别诊断法。 叉以上)伴心室内传导异常(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束 (1)心电图分析 找P波分析与QRS波群 关 支传导阻滞、旁道顺传及高血钾、抗心律失常药物、 系。如能明确房室分离及室房文氏传导(图1)或心 严重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引起的非特异性QRS 室夺获QRS波群变形是明确室性心动过速的有力 波群增宽)两类。此两类鉴别诊断又常以 导联宽 证据,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有限。主要是由于在宽 QRS波形分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和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群心动过速时P波常重叠在QRS—T波群中, 型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在临床上有重要意 在心电图l2导联中难以发现;同时在室性心动过速 义。现介绍单形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析思 中房室分离仅占20%一50%(30%有1:1室房传导, 路、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2o%有文氏型室房传导)。 一、分析思路 分析QRS波群特征。①QRS时间:右束支传导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析思路为:心电图分 阻滞型>0.14 s,左束支传导阻滞型>0.16 s多见于 析.结合临床.必要时作电生理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②QRS电轴:重度右偏(一180 ̄~一 1.心电图分析是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 90。)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右偏(+90o~+ 主要依据。(1)应尽可能提供分析所需要的心电图资 180。)支持室性心动过速。③QRS形态特征不符台典 料:①心动过速的12导联心电图。肢体导联有助于 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支持室性心 电轴判定,胸导联有助于波形分析。②为寻找P波, 动过速。即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 呈R、Rr 、qR 分析P波与QRS波群关系,应加作1~2个长程记 型或 呈rs、Qs、QR或R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录,如Ⅱ、v 或加作I s导联(正极置胸骨右缘第4 时 Ⅵr>30∞或s渡钝挫、Rs时间>60∞或 肋间,负极置胸骨右缘第2肋间)、S 导联(正极置 呈oS、QR型支持室性心动过速。 胸骨右缘第5肋间,负极置晌骨柄),必要时应加作 发作前后心电图。①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 食管导联。③如有可能应提供发作前后的心电图。 有心室内传导阻滞且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相 (2)分析方法:①找P波,明确P波与QRS波群的关 同;或有预激表现,且预激渡方向与宽QRS波群心 系。②分析QRS波群特征(时间、形态和电轴)。③发 动过速时初始向量方向一致的支持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前后心电图对照分析(有无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 诊断。②期前收缩:有室性期前收缩与宽QRS波群 滞、预激综台征及与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时QRS波 心动过速时相同,支持室性心动过速;有房性期前收 形的关系)。 缩伴心室内差异传导,且波形与宽QRS波群心动过 2.结合临床分析。在心电图分析基础上结合病 速时相同支持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 史、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刺激迷走神经及药物反应等 (2)结合临床分析。病史、血流动力学改变、刺激 迷走神经和药物反应均有助两者鉴别(表1)。 (3)电生理检查。 作者单位:121001锦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电学杂志2002年第2l卷第2期 丹 ~'v 堑 一— — 、 一 ●i rJ-一 』 _ 一 ~ ll 譬 B j 特 …}J册 料 :l~}I J I} I J・ __ 】 . .i L Es0 J 』^ J Lh -. 陋 ÷ ¨。学 :. ’n一 — 广n f]■~ … 卜 卡 A f f f f f t T ・ -’A.V 、.. 一 ,p,“, 0 t }/、p 0・二一 /、 ・ V I l J l 1 『 l { f } I } l 1 . 图1患者男性.23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5年,曾多扶来院检查未发现心脏异常。A发作时示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后均 可见P 渡.R.P问期为0坤s.曾误诊为房室折返 D动过建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B食营电投后描记Ⅱ和食管导联,室房 文氏传导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 表I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情况比较 食管心房调搏。①食管导联明确房室分离或室 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 房文氏传导有助室性心动过速诊断。②心房起搏夺 有鉴别诊断意义。但按胸导联ORs波形标准符台室 获心室ORS渡群变形支持室性心过速诊断(图2)。 性心动过速还应进一步排除旁道顺传性室上性心 心内电生理检查。①房室分离支持室性心动过 动过速和伴非特异性ORS波群增宽性室上性心动 速。②v波前无H渡或H.v间期<30m是确诊室 过速 性心动过速的金标准。⑧心室起搏标测或激动标测 旁道顺传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当心室完全 可进一步明确其起源点。 通过旁道激动时,ORS波群形态可与起源于心室基 2.Brugada 4步鉴别诊断法(图3)。 底部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相同。宽ORS渡群心动过 匦亟堕 垂匝 速时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有助排除:①v4一 QRS 匦匝五亘 — 堕壹夏 三圊 1,,,,』 波群以负相渡为主(不能除外马海姆纤维型预激综 匡亟至亟亘 墨叵巫面五垂亟互j亘 .否 合征)。② ~v6QRS渡群呈QR型(限无器质性心 脏病者)。③额面ORS电轴重度右偏(一18o。~一 巨亘垂 里一盏 90。)。④房室分离。反之发作前后有预激表现,且宽 ORS渡群心动过速初始向量与预激波方向一致,是 垂耍 [五二亚 画茎垂 巫 旁道顺传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力证据。 匡匹 垂重亘 l置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非特异性ORs渡群增宽临 床常见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奎尼丁、 图3宽QRS渡群心动过速Brugada 4步鉴别诊断法 双异丙吡胺、普罗帕酮、氟卡胺、英卡胺及胺碘酮 Bnlgada 4步鉴别诊断法对室性心动过速、室上 等)和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等情况。对前者结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电学杂志2∞2年第2l卷第2期 87 A ’。鞋 :薯臻 ii 荽£ :1 遴 。 :: : _ : 。j_……一: 嚣 墨{… 菇奢鹜X茑 ’ 墨:1 … 强’ 鬟 型 ;: i ● ‘ 。一 一 …-I::: B ESO::・:^一--.…- :J^ .--. ……n: ::: ...…~一“÷:j ・:.:_|_ 冁 蒸辱 辫 善 ;Ij!::【{ I. .}lI.1II.、:::.1’: - C 图2一例室性心动过速 A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宽QRs波群 动过逮.P渡不清 B食管导联P啵清楚,房室舟离,明确室性心动过速诊 断。C. st・s:间期为320 m旦心房起搏夺莸心室,0Rs波群变窄,进一步证实室性心动过速诊断 临床用药史常可鉴别。但应指出某些抗心律失常药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会加重心功能不全,其优点是 (如普罗帕酮)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也可引起单型室性 半衰期短)。胺碘酮静脉用药安全有效。心功能正常 心动过速;同时,对能减慢心房扑动频率的药物如氟 者也可选用普鲁卡因胺或普罗帕酮。在终止发作同 卡胺,可通过减慢心房率使房室变为1:1传导,导致 时应考虑治疗基础心脏病,去除诱因(心功能不全、 心室率加快而引起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此时仍应按 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及预防复发。②室上性 前述思路进行鉴别。对于高血钾致ORs波群增宽 心动过速终止发作常用药物: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 结合临床、血清钾检查及高血钾性T波改变,鉴别诊 缓慢静脉注射(两者均有负性肌力作用和抑制传导 断多无困难。尽管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宽ORs 系统功能副作用)。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 波群心动过速较少见,但正确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指 注。毛花甙c静注(起效慢,已少用)。旁道顺传型 导意义,不容忽视。 AVRT应禁用毛花甙C和维拉帕米。终止发作后应 三坡 理原则 酌情选择射频消融根治或口服药物预防复发。 应按临床情况而定。 3.当鉴别诊断困难时应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 1.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下降、意识障碍) 可考虑电复律,或静脉应用普鲁卡因胺或胺碘酮。 的宽ORS渡群心动过速应尽早行电复律。 应注意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有负性肌力作用的抗 2.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首先进行诊断,进一 心律失常药物 步明确用药。①室性心动过速复律常用药物:利多 (收稿;2OO2—02—25) 卡因较常用,但效果欠佳(剂量大时易出现消化道和 (上接第76页) 度二尖瓣狭窄、重度冠状动脉近端狭窄和重度脑动 术。对高危者应及早处理,如很好地治疗冠心病,包 脉狭窄者属相对禁忌证。试验时应监测血压和心电 括药物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术或冠状动脉 图,根据心率与血压的变化判断其结果。 搭桥术(PCI或CABG)。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现在还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直到最近,在检测心脏性 是个难题,冠心病者用I类药反而病死率更高。看 猝死的诸多方法中均不提Q。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 来只有p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有一定作用,但在预 而贻误病情,个人建议不应倡用。 防心脏性猝死上不如植入心脏复律陈颤器。 四、防治问题 (收稿: 002一∞一O1) 在心脏性猝死发作时应非常及时地作心肺复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