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达十年左右,随着各行各业的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国际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从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中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能更好的面向世界,迎接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较多的风险也挑战。通过运用跨国经营理论,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现状以及优劣势,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出建设性的战略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1、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年时间,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我国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8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他们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的比重分占60%和4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发展到现在,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主要有以下种方式:出口、贴牌生产、战略联盟、对外直接投资等。 1.1出口
出口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方式。据第三次工业企业普查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达到665.6亿元,占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额2051.18亿元的32.45%;在乡镇企业中226526家乡办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542.71亿元,占乡办企业出口交货值总额近90%;而全国乡及乡及以上的三资工业企业中48847家中小企业出口销售收入达到3185.76亿元,占49559家三资工业企业出口销售收入总额的80%。所以,中小企业是我国发展对外出口的重要力量。 1.2贴牌生产
目前,贴牌生产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形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下,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低,资源相对丰富,生产能力较高,贴牌生产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一种普遍形式。我国实行贴牌生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装业、家电业和信息行业(如电脑、手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虽然贴牌生产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军国际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和实惠,如规避技术风险,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避开同跨国公司的正面交锋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贴牌生产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从产品价值链角度来看,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中,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最低;我国企业往往无法通过贴牌生产获得核心技术;贴牌生产促进了外资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加强,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我们应更多地借鉴台湾企业的经验:通过贴牌生产
积累资本、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的质量,发展自己的品牌,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1.3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8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见表7)由表可以看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没有进入稳定的增长阶段,增长幅度年度间变化很大。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提供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0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355.38亿美元,占世界投资存量68663.62亿美元的0.52%,投资范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海外中资企业几乎都采取独资形式,或中方处于控股地位的合资合作企业,股权比重在40%—70%。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不够灵活。此外,投资地区分布不够合理,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中等技术制造领域,逐渐向高科技领域发展。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 2、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跨国出门,走向世界,从事跨国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企业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2.1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优势
首先,有一定的产权优势。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产权约束非常明确,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每步投资决策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投资决策时会非常谨慎,正是有了一份谨慎,成功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其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虽然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力从事大型研究与开发工作,但对事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其创新热情非常高。目前,已有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突破。而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在小规模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强,善于在大企业技术垄断的夹缝中立足,成本低,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费也较少。
再次,有一定的跨国经验的积累。尽管中小企业多数规模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其中的一部分在服务国内市场的同时,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国际市场,在海外建厂、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或利用网络进行国际贸易。
2.2 知识经济时代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有了新的内涵,主要是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一国的国际
竞争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信息的竞争,胜败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国家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而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由于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它在保护充分竞争、活跃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大企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目前,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创造了65%左右的GDP。因此,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跨国经营,能否与国际市场保持密切联系,能否与国内同行进行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决不仅仅是个微观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质量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3、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困境
虽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在客观存在必然性,但是,当前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抗风险能力低、国际竞争力较低、跨国经营人才短缺和实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不但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常常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 3.1 抗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不很充足,在对外投资中抵抗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 3.2 国际竞争力较低
要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有高竞争力的企业,但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力不甚强。同时文化差异也是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东道国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进而演变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排斥, 从而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3 跨国经营人才短缺
跨国经营是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企业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3.4 存在法律与政策风险
由于受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的约束,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税法、劳工法律、资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敏感,难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和转移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旦风险来临便无法应对,就难以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因此,中小企业在做出跨国经营决策之前要
对东道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宏观投资环境进行国别比较,也要对两国的比较生产成本、企业特有要素收益、出口销售的额外成本、国外生产的额外管理与协调成本等微观条件进行比较,按照跨国经营决策模型等科学方法做出决策,力求把安全度高、获利大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确定为直接投资对象。
4、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以海尔为榜样,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进行跨国经营。然而,众多中小企业对此却显得不太热衷,似乎这是大企业的事,自己规模较小,品牌不响,外向经营能力不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其实大企业有大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利条件,只要扬长避短,中小企业也一样可以跨国经营。我国中小企业比较普遍的状况是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资本又比较有限,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体制也不完善;但也有部分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融资能力、体制比较灵活等。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状况,主要有以下一些经营战略以供参考。 4.1网上跨国经营。
网上跨国经营就是网上贸易,即电子商务,是在国际互联网上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国际商务活动。这种经营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有巨大的适用性: 第一、网上贸易可以节省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所需经费,从而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的致命弱点。同时通过网络能更有效的推广品牌和核心产品。使产品能更好更快的销售到国际市场。
第二、减少中间商的盘剥也是利用电子贸易的优势之一。许多中小企业本小利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就只能依靠中间商。如果中间商不负责,无法搞好售后服务并提供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就会无所适从。外贸界人土指出:现在许多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国外客户、大型分销而都在想方设法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产品,因此电子商务是企业与买家接近的最好机会。
第三、网上贸易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比以往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花较少的钱打进新的国际市场,特另是一些发达的欧美市场,这对于弥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信息解弱这一点有突出的帮助。
第四、网上贸易可以减少出口贸易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 第五、网上贸易无地域、时间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便于把中小企业的产品及时地推向全球,提高其知名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网上贸易配套措施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网上贸易这一跨国经营方式。但随着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司的进一步成熟,网上
贸易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意识到通过最新的电子贸易方式在网上寻找更多客户的优越性,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必将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收益。
4.2 通过海外华人进行跨国经营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迎合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顺利进行市场开发。华人对亲缘、地缘、业缘所赋予的信用内涵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他们在国外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既可减少成本费用,又能加快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4.3建立跨国经营的集群组织结构
我国温州、广州地区已经形成了不少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中小企业集群。集群企业间的互动关系源于互惠的资源交换和企业间的冲突企业间关系的维持有时没有特定的契约,而是以承诺信任及相互的利益进行的。这样一种集群的产业网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通过精细的专业分工和紧密的协作,对外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在集群组织基础上立起来的行业协会,在技术研发、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应对他国“反倾销”控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4.4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的跨国经营
中小企业以其某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捷径和重要策略。这样可以利用国际网络的资源潜能,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其机制,获得和利用更多的资源;利用其接近资源的能力、实现自身的资源;利用学习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技术转移,获得更多的先进技术;利用市场反应能力。提高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水平;利用本地化经营,培养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中国是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密集型项目合作上具有很强的实力,有的中小企业还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了与该网络进行大规模生产合作的基础,也有的在本行业中有较长的生产历史,更具备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持能力的条件。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协作网络,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不仅可以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中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在我国建立起现代化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使我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升级和优化,促进配套企业的生产协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迅速达到国际要求,并通过网络销往世界各地,逐步参与国际竞争,并积
累跨国经营的经验,培养一大批掌握世界先进科技的人才和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管理人才等。 5、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解放,经营得当,走出去后肯定会 “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赵旭.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4,(6).
[2]朱桂方.日本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对我国跨国经营的借鉴与启示[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3]徐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
[4]刘鑫.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战略[J].经济与合作,200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