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

来源:汇智旅游网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

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

[摘要]一体化改革是未来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气门检测》这一课题为例,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气门检测;教学设计;教育教学

依据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任务设计环节将典型故障案例与实际工作任务相对接,以此展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最终达到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乐于学的教学效果。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以《气门检测》课题为例 (一)情景设定

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本次课程故障为汽车发动机气门组故障,那么作为维修工我们如何解决该问题呢?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我们应会规范拆装气门机构,通过规范维修解决发动机动力不足、无法启动问题。本次课题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

此次授课针对的是19-30班中级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处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全班一共20人,均为男生。根据课程安排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将全班分为4组,每组5人。

2.学生特点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思路,最终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本次任务,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很高。

学生优势:1.对汽车发动机有初步认知;2.能正确选用拆装专用工具;3.动手实操能力强;4.分工合作,团结写作能力强。

学生劣势:1.学生学习持久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2.逻辑思想能力欠缺;3.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

利用:1.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前预习所学内容;2.重在职业能力培养,激发学习热情。

策略:1.设置工作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利用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法展开教学。

(三)学习目标 1.课前目标:

在学习交流平台上,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前预习导案试题部分内容。

2.课中目标:

(1)情景模拟中完成维修接待与接车问诊表的相关填写。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工具规范拆装气门机构,正确描述气门组件名称。 (3)能够规范完整检修进、排气门。

(4)通过查找维修手册,结合故障现象,制定出检测方案。

(5)按照制定的检测方案,选择正确的工量具,规范进行操作,实施检测最终排除机械故障。

(6)根据维修手册,完成检测,做好现场6S管理。 3.课后目标:

(1)能够依据所学内容,根据维修手册制定气门检测方案,完成课后拓展任务。

(2)能够自主选择一款其它车型,针对气门的拆检内容,完成知识迁移。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课前 理解气门机构及组件的结构和作用 掌握气门组件的组成 整理 信息收集,归纳互相沟通 课中 计划 查找维修手册,根据手册制定拆检自主查找资料 利用各种教学资分工合作 共同讨论 规范维修操作流程 源 课后 气门间隙检查 知识拓展 独立思考 (四)学习内容 1.学习任务描述

某客户的一辆13款科鲁兹轿车,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上部有噪音,转速正常的故障现象。作为将来的维修人员,你需要根据维修手册的相关要求,以工作页为指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气门机构的拆检,并在排除故障后交付验收。

2.学习内容分析

在此次学习任务中,通过分析鱼骨图,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接车问诊,明确学习任务,并填写维修工单。

(2)以预习导案和工作页为引导,结合教材、互联网等资源,自主完成信息收集。

(3)学会正确使用维修手册,快速找出故障点,并掌握气门的拆检方法。 (4)分工协合作,根据故障现象制定诊断流程,并进行展示说明,在此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学习使用检测工具,完成零部件的检测、更换或维修,并排除故障。在此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锻炼基本的操作能力。

(6)通过考核与验收,学生学习检验标准,培养责任感和荣誉感。 (7)严格按要求整理现场,做好6S管理,规范和提升职业素养。 (8)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发现问题并取长补短。最终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其他机械故障

3.学习重难点分析

重点内容 气门机构的拆装方法和规范检修。 确立依据 学习重点 气门机构的拆装故障确认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查找汽车维修手册,而且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1.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结合相关教学资源,共同归纳总结出故障点,进而制定计划。最后有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检测方案,分组点突出重点 2.教师引导启发,微课辅助,对照维修手册,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针对性的为有问题学生答疑解惑。 评。 难点内容 依据检修方案,正确规范地实施拆装检修,最终排除故障。 确立依据 学习难点 实施检修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在检修过程中如何正确规范地作业,是现阶段学生的短扳。 1.查阅维修手册,以此来确定检修标准。 突破难点 3.检查控制,在实施检测的过程中实时记录,最大程度约束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教师演示,示范基本气门检修方法。 (五)学习资源 1.硬件资源:

一体化教室——信息收集,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实训工位——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完成实施检测的环节 实训车辆——用于此次教学实车检测 工量具——用于检修气门元件好坏 2.软件资源:

教材PPT,电子课——.以教材所学为出发点,供学生课中参考查阅,教师进行启发性讲授:

动画视频,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气门检修突出重点; 维修手册——在制定检修方案环节提供参考,规范操作流程; 预习导案,工作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气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习交流平台——用来布置课前预习,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便于师生实时沟通

(六)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本次学习以工作任务驱动开展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气氛活跃,最终基本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

1.设计亮点

(1)翻转课堂。运用学习交流平台,前置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引入预习导案。以预习导案为载体,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课中工作页引导。明确细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5)情景模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企业标准规范操作,对接实际工作环境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6)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不足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对于维修工单的填写不够规范,大多数同学对自主能力不强,懒惰心理严重,同时在实施检测时,操作过程不够严谨细致。

3.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强带弱”的分组方式凸显学生引导的模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自我探究学习。其次在实施检测过程中,老

师加强巡回指导,针对个别重要环节,通过教师亲自示范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结束语

在整个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通过课前导案预习,维修手册的查找检修故障方法,这种自主学习建立检修思路,结合技工院校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特点,气门组的检修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同时熟悉工作流程,遵循企业6S管理规定、安全作业,最终与企业工作模式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朱海清.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以《新车发动机舱检查》为例[J].案例教学.2021(02).

[2]于仕斌.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J].2007(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