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实习报告

来源:汇智旅游网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报告编写人:卢兴健 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02班

指导老师:朱恺军 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1

目录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3 二、 课堂实验记录…………………………………………………3

岩石的观察与记录……………………………………………………3 矿物的观察与记录……………………………………………………4

三、 野外实习………………………………………………………5

线路一实习记录与分析………………………………………………5 线路二实习记录与分析………………………………………………8

四、 实习总结………………………………………………………12

2

一、 实习目的与要求

1、

自然地理实习是在自然地理学课程的内容之一,通过课外实习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结合实际,加深对课程中地层、地制构造和地貌等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观察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使在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2、

在实习中学习观测点地址特征与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草图的绘制等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收集第一手自然地理学的资料。

3、 4、

认识实习中所见的有代表性的三大岩类,并学会区分它们。

练习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学习归纳、分析和总结野外观测的成果。

二、 课堂实验记录

1、

岩石 岩石名称 岩浆岩类 花岗岩 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 辉长岩 闪长岩 辉绿岩 玄武岩 流纹岩

岩石的观察与记录

颜色 肉红色 肉红色 肉红色 黑 灰白 灰绿 红褐 红褐 物质成分 钾长石(肉红色),斜长石(白色),少量黑云母 钾长石(肉红色),黑云母数量较花岗岩多 正长石,斜长石(白色) 辉石,斜长石 角闪石(白) 辉石 正长石 正长石,斜长石,石英 3

结构 构造 全晶质 块状构造 全晶质 块状构造 隐晶质 半晶质 半晶质 隐晶质 隐晶质 半晶质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气孔构造 流纹构造

流纹斑岩 石英斑岩 粗面岩 安山岩 黑曜岩 沉积岩类 石英砾岩 砂岩 页岩 凝灰岩 石灰岩 变质岩类 片麻岩 云母片岩 千枚岩 大理岩 石英岩 板岩

棕褐 黄绿 青灰 灰黑 黑 黄 红 黄 肉红色,黑色 黑 浅黄色 黑色 黑绿色 咖啡色 乳白色,黄色 青绿 正长石,斜长石 石英 长石 斜长石 长石、黑云母 石英 硅、钙、粘土、氧化铁 长石、石英 长石,黑云母 方解石、白云石 长石 、石英 云母、角闪石 长石 、石英 方解石、白云石 石英 粘土、粉砂 半晶质 流纹构造 半晶质 隐晶质 隐晶质 玻璃质 碎屑结构 碎屑结构 泥状结构 碎屑结构 化学结构 变余 变余 变晶 变晶 变晶 变余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板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片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块状构造 块状构造 板状构造 2、矿物的观察与记录

矿物 矿物名称 正长石 斜长石 块体石英

形态 板状 板状 块状 颜色 肉红色 肉色 乳白 条痕 4

光泽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硬度 7 5.5-7 5.5-7 比重 小 小 中 解理或断口 二组解理 二组解理 断口

晶体石英 白云母 黑云母 辉石 角闪石 方解石 白云石 蛇纹石 磷石灰 高岭石 黄铁矿 赤铁矿 褐铁矿 磁铁矿 滑石 萤石 石膏

六棱柱状 片状 片状 板状 块状 板状 板状 板状 粒状 粒状 粒状 板状 块状 板状 块状 板状 柱状 透明 透明 黑褐 黑 黑(方解石) 透明 白,黄 黑,浅绿 黄绿 白 浅黄铜色 红褐 黄褐 黑 乳白 青绿 乳白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金属光泽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金属光泽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无 金属光泽 无 无 无 无 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7 2 2 7 5.5-7 5.5-7 5.5-7 5.5-7 5.5-7 5.5-7 5.5-7 5.5-7 5.5-7 5.5-7 2.5 5.5 2.5 小 小 小 中 小 小 中 小 小 小 中 中 小 中 小 小 小 断口 单组解理 单组解理 单组解理 断口 三组解理 三组解理 / 断口 断口 断口 一组解理 断口 一组解理 一组解理 四组解理 断口 三、 野外实习

1、 线路一实习记录与分析

时间:2010年12月25日上午 天气:阴

地点:D1(青山湖大桥往板桥转弯处,硅质岩观测点)

D2(牧家桥,燕山期斑状花岗岩(205-135百万年)观测点)

D3(藻溪镇,板岩观测点)

D4(乌家坞,凝灰岩观测点)

1、1青山湖大板桥拐弯处第一处(如图)是典型的硅质岩的观测点。该处硅质

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典型的化学沉积岩。经过风化和发育还是可以看得出岩石具有明显的层面与层理构造。据老师介绍,概述硅质岩较硬的是化学沉积岩,

5

较软的是泥质岩现象。

第一处 第二处

1.2 牧家桥是本次路线一野外实习的第二个实习地点。

图一:大块花岗斑岩 图二 小块花岗斑岩

1.3第三处观测点是藻溪镇——板岩的观测点。

6

板岩 板岩

1.4 第四处观测点是乌家坞,这是一处凝灰岩观测点

凝灰岩 凝灰岩

2 线路二实习记录与分析

时间:2010年12月26日 天气:阴

7

地点:临安瑞晶石花洞

2.1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2 典型溶洞地貌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2.2.1 菊花石

2.2.2石钟乳与石笋

石笋与石钟乳的形成: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在流经石灰岩岩层的时候,能够溶解少量的碳酸钙,使之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这种水在加热或蒸发以后,碳酸氢钙又会变回来成为碳酸钙。 生成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构成的。洞顶有很多的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渗透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后,那里就会留下一些石灰质的沉淀,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愈多,终于形成了乳头。以后,乳头外面又包起一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就形成了姿态万千的钟乳石。 石笋其实就是钟乳石的孪生兄弟。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起来。 石笋与石钟乳的形态:

2.2.3石

图二

图一 图三

8

2.2.4边石坝与石幔帘

如图所示就是由片状沉积形成的巨大的石幔地貌2.3 溶洞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3.1断裂构造 2.3.2 石柱的错段 2.3.2坍塌

四、实习总结

9

,石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