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24 道建筑 Railway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1995(2013)08—0024—03 利用既有桥梁顶进施工地道桥的方案设计 尹贻新 ,郭勇刚 ,章有德 (1.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山东济南250022;2.成都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济南市济齐路与京沪铁路三、四线交叉处原各为1孔16 In低高度混凝土梁桥,道路拓宽过程中, 既有梁桥需拆除另顶进地道桥。本桥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既有桥台及基础,合理选用D型便梁支点进 行线路加固。施工过程中,在桥位附近打设止水帷幕防止降水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沉降。通过合理安排 施工工序,保证了道路交通运输。 关键词:城市道路 地道桥 顶进 线路加固 曲线调整 施工工序 一中图分类号:U445.46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995.2013.08.07 为U型桥台,均为扩大基础。桥下净空5 in。京沪三 线位于直线上,京沪四线位于缓和曲线上,曲线半径 为800 m。 1 工程概况 济南市济齐路与京沪铁路三线、四线交叉处原各 为1孔16 In低高度梁桥。现因道路拓宽,梁桥需拆除 另顶进地道桥。济齐路既有路面宽11 m,与京沪铁路 三线夹角70.96。。道路中心线与铁路交叉处京沪铁 路三、四线线间距15.34 In,路基高度为4.82 nl。京沪 铁路三、四线跨越既有济齐路分别为1孔16 m低高度 混凝土梁桥。三线桥桥台为耳墙式桥台,四线桥桥台 济齐路设计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路面宽度为50 m。根据横断面设置,地道桥孔径采用(10.5+ 13.0+13.0+10.5)m框架,两中孔为机动车道桥 孔,两边孔为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桥孔,地道桥立 面图见图1。新建地道桥与既有1孔16 m梁桥关 系图见图2。 8( 1 , 1 21o 1 050 景 :1o 5 1 490 1 300 109 1 1 490 10. 1 300 ( l 1 1 210 1 050 j ;O : 萎 、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赉 r 机动车道 釜 受 机动车道 1釜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弛 } 孳…O K ’管线o杲~ |雠一 L。 l~孵 设水管绫0施 管线 l l I l~ J(2 3 O 粟管 水 } } lI l l 图1地道桥立面(单位:em) 2 线路加固 2.1线路加固方案 本地道桥顺道路方向桥长为57.45 m,垂直道路 方向桥长为54.30 m。由于施工期间道路不能封闭, 本桥设计为4孔分体地道桥。线路加固方法可采用纵 挑横抬梁法和D型便梁法。根据两种加固方式的优 图2新旧桥关系(单位:em) 缺点综合对比,本桥采用D型便梁加固法加固线路。 2.2便梁支点布置 收稿日期:2013-05-26;修回日期:2013-06—15 作者简介:尹贻新(1978一),男,吉林集安人,工程师,硕士。 地道桥位于曲线段内,接触网支柱比较多,桥位处 有1孔16 m低高度混凝土既有桥台及基础。为减少 2013年第8期 尹贻新等:利用既有桥梁顶进施工地道桥的方案设计 施工对道路交通运输的影响,保证施工中不中断交通, 同时充分利用既有梁桥基础,便梁支点根据具体情况 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混凝土支墩 京沪三线既有1孔16 nl低高度混凝土梁桥桥台 为耳墙式桥台,扩大基础。耳墙式桥台为轻型桥台,顺 线路方向尺寸较小,无法利用既有桥台,桥台处支点采 用桩接盖梁支点。桥台与盖梁冲突部位混凝土凿除, 挖孔桩布设在桥台扩大基础外侧。地道桥顶进过程中 挖土扰动范围内设置挖孔桩接墩柱作为便梁支点。挖 孔桩采用圆形混凝土护壁,开挖一节支护一节,混凝土 灌注时,不允许出现断桩现象。 京沪四线既有1孔16 m低高度混凝土梁桥桥台为 U型桥台,扩大基础。便梁中间支点采用桥台帮宽,帮 宽混凝土与桥台混凝土之间采用钢牵钉连接为一整体。 对于挖孔桩距钢木支墩较近的支点,为避免开挖过程中 对钢木支墩的扰动,采用混凝土整体式支墩。 2)桩柱及桩接盖梁支点 顶进过程中便梁支点布置见图3。 图3顶进过程中便梁支点布置平面(单位:cm) 2.3挖孔桩计算 50 mm,两线起道均为65 mm。调整轨道标高时线路 纵断面在两端需进行微调,既有坡度较小,施工时应注 意两边坡段的顺接。 恒载包括便梁梁重、线路设备荷载,铁路荷载为 “中一活载”,设计行车速度为45 km/h。桩顶外力计 算如下: D24施工便梁重量,按每排桩顶便梁重为244.5 kN计; 4施工工序及施工防护 4.1交通组织 活载支反力,按双孔重载加载,冲击系数取 1.238,则每排桩顶活载最大反力为3 057.4 kN; 济齐路为济南通往齐河的主要通道,交通繁忙。 桥位处于济南市市郊,铁路大、小里程交通通道均为较 小涵洞,无法满足绕行要求。因此,地道桥预制、顶进 及恢复线路期间,道路均不能封闭交通。施工过程中, 既有道路需保持通行。道路以外地道桥施工完成后, 将道路改移至新建地道桥内,然后拆除既有道路、桥 梁。临时道路与顶进工作坑相接处设钻孔桩防护,框 离心力为49.2 kN,制动力或牵引力为266.4 kN, 横向摇摆力取100 kN,主动土压力为774:95 k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进行荷载组合,求出单桩设计 承载力3 123.7 kN,并确定桩长为24 m。 3线路曲线调整 立交桥施工过程中须架便梁限速(45 km/h)通 行,限速区段现有三处曲线,京沪三线两曲线半径分别 为500 m,2 000 m,缓和曲线长分别为100 m,50 m;京 架外临时道路与既有道路顺接。施工场地范围内道路 设置警示标志及防护设施,以保证道路交通及施工 安全。 4.2施工工序 沪四线曲线半径为800 m,缓和曲线长为150 nl。三线 根据道路交通组织要求,地道桥预制及顶进过程 的施工工序如图4所示。 两曲线超高分别为115 mm和50 mm,四线超高115 mm。施工过程中三线第一处曲线和四线过超高均 >50 mm,因此三线第一处曲线和四线均需要减少曲 线外轨超高。曲线地段采用大机抬道,将三线、四线的 内轨起道,外轨标高不变,从而降低外轨超高;起道完 成后曲线外轨超高三线第一处曲线为50 mm,四线为 步骤1:首先预制1号箱体,混凝土达到强度后, 顶进1号箱体就位。再铺设临时道路,将道路改移至 1号框架内。 步骤2:同时预制2,3,4号箱体,拆除部分桥台顶 进3号箱体。 26 铁道建筑 一 塞 ——临1时接 黼触罔 北京 l喜一再 一上海 2 450(D24型施工便粱丙式低位)lL2 450(D24型施工便粱丙式低位) 2 450(D24型施工便粱丙式 1 l必 ! 型里堕三堡墨要墓堡焦 / I 』 士 ‘ !雩 1 2 450(D24型施工便粱丙式低位)lJ.2 450(D24型施工 ◎◎◎ 『 ] ③] [@] 、 J毫: (d)步骤4 / 图4地道桥顶进过程施工工序(标高,m;尺寸单位:mm) 步骤3:纵移D型施工便梁,拆除既有低高度混凝 土梁、桥台及基础。 步骤4:同时顶进2,4号箱体就位,施作出入口挡 土墙,恢复线路。 4.3施工防护 在保持道路通行的条件下,利用既有桥梁墩台顶进地 道桥。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及施工组织,把施工对 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为城市中既有桥拆除扩建提供 了一个新思路。 参 考 文 献 桥位处离小清河仅为350 m,地下水位标高为 22.92 m,比框架底板高0.37 m,工作坑、挖孔桩施工 过程中,需采用大口井降水。桥位处建筑物较多,且离 桥位处较近。为保证降水过程中周围建筑物不发生沉 降,在地道桥施工范围以外,就影响所及采用三层水泥 搅拌桩止水帷幕封闭地下水。 [1]王兵,王德华.大跨度下穿顶进框架桥线路加固设计[J].铁 道标准设计,2010,12(7):71—74. [2]陈宜,彭华,蔡小培.桥涵顶进限速45 km/h线路加固体系 施工改进实践[J].铁道建筑,2011(6):45・48. [3]周长清.顶进桥线路加固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技术,2010 (增):84—87. 为保证止水效果,水泥搅拌桩桩长除满足计算要 求外,桩长延伸至不透水的、承载力较高的土层内。水 [4]梁红燕.顶进式下穿铁路框架桥设计[J].铁道建筑,2009 (6):25—27. 泥搅拌桩相邻两根桩纵横两个方向都搭接,形成大块 整体,沿基坑周围布置。 [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002.5—2005 铁路桥涵地 基和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6]刘辉.在重载铁路下顶进框构涵的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 2007(7):11・12. 5 结语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原有城区的范围不断扩 [7]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大,既有铁路逐渐由城郊转入城市范围内。原有道路 等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大的交通需求。本桥设计中, (责任审编 孟庆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