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班级 课名 《狼》 设计者 吴元亮 授课时间2014、6、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如“顾、犬坐、洞、隧、意、弛”等的含义及其用法,并能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理顺句子,读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如“顾、犬坐、洞、隧、意、弛”等的含义及其用法,并能翻译课文。 通过朗读理顺句子,读通文意,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联系生活体验,把握文章的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探究发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通过提问,激起兴趣。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 1、《狼》的作者是谁? 2、他所处的朝代? 3、《狼》这篇课文出自他的小说集? 4、《聊斋志异》是什么意思? 5、《狼》这篇课文的体裁?6、小说里塑造了哪两个形象? 学生活动 学生用抢答和齐答的方式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 采用抢答和齐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的兴趣,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学环节 听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读字词,整理笔记。 设计意图 为了积累字词,朗读时读准字音。 通过朗读理顺句子,读通文意。 幻灯片展示文中的重点字词 幻灯片展示文中的重点句子的停顿 理清故事情节 1、填动词,概括故事情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试着进行翻译,总结概括故事情节。老师就每一自然段的重点文言知识进行解读。 2、品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的好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均可以,说说为什么好。教师进行引导、点评。(引导学生注意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提出问题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出狼和屠户的形象。 4、对于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想一想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总结概括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情节。 2、自己试着翻译文章。 3、回答老师的提问。 4、品读语句。 5、分析出狼和屠户的形象。 6、概括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评狼。 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1、温习小说三要素的知识,对这篇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2、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 3、锻炼学生品读语句、分析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 思考问题探究主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解读文本,分析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