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影响或制约竞争优势的因素与障碍是什么

来源:汇智旅游网
·影响或制约竞争优势的因素与障碍是什么?

竞争优势的建立受哪五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为什么会成为制约一个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主要障碍?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在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高建华观点

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5个因素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开发出了著名的竞争压力模型,在这里没有必要去详细介绍其内容,但有必要分析一下其要点,以及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还未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去应用它,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任何企业都是现代社会“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生产技术,质量控制,还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有些企业即使管理很好,运作很有效,但获利能力仍然很低,如中国的PC行业和ISP(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就是目前一个很好的例子。竞争优势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产品差异战略:即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市场细分和目标选择后,放弃一些市场,侧重一些市场,以便向主要的目标市场上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避免正面冲突和恶性竞争。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则可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实体,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客户群,如有些饭店集团在一个地方有两个不同档次的饭店。 专注经营和特色经营是产品差异战略的又一个具体体现,如沃尔沃汽车有别于其他高档车的地方就是侧重于安全特性。

2。成本优势战略:企业的成本涉及多个方面,如管理运营费用;原材料成本;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投资;营销费用等。通常企业比较注重原材料成本控制,但是如何控制管理运营费用和营销费用,如何达到规模经济水平,如何利用技术进步而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在追求成本优势的时候,还必须考虑竞争对手能否“复制”,否则很难维持其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奶制品企业要想降低成本,就要把初级加工的生产基地靠近无污染的牧场,这样其产品才能具有高质量原材料成本优势和就地加工运营费用低的优势, 我们国家的很多奶制品企业大多利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原材料就地加工。

3。目标集中战略:在市场细分后只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提供非常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激烈的竞争,同时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在很小的范围内或市场上专注经营,以形成竞争优势,如北大方正的中文电子排版系统和金利来的男士职业服装。

那么,我们的企业又是如何做的哪?以PC机制造业为例,不妨分析一下其特点,众所周知,PC机制造业是一个典型的难以建立竞争优势的行业,整个大环境决定了全世界只有几家(或十几家)大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其他企业或早或晚会被淘汰出局。可是纵观今日之中国市场,家电企业纷纷进军PC机制造业,不知他们是否有成熟的战略?又是什么动机驱使这些企业进入这样一个无利可图的市场?是否清楚如何在这样一种竞争格局中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后发制人。

竞争优势的建立不是一个企业可以控制的,它是与市场,与竞争对手相关的,互动的,也就

是说,不仅要知道自己企业往哪里走,在什么方面建立竞争优势,还要知道竞争对手会往哪里走,会选择什么战略。大多数国有和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还处在适应阶段,不可能也不应当全面出击,选定一个主攻方向来营造竞争优势是当务之急。通常说来行业中的“老大”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也是竞争格局的主要影响者。处于劣势的企业为了竞争并获得短期高额利润,往往会不惜牺牲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而采取加剧竞争激烈程度,损害行业生存能力的举动,从而改变或搞乱游戏规则。

高建华观点:

为什么叫职业经理人?大家可能都知道职业篮球队并没有严格的后卫,前锋,中锋之分,每个人必须能扮演各种角色,这可能是职业经理人一词的来源。衡量职业经理人的四个方面标准:财务方面,用户方面,员工方面,运作方面。财务方面是指完成自己的任务,不管是营业额还是利润指标,或者是花费控制,成本控制等与钱有关的方面。用户方面是指完成任务的同时是否令用户满意,如果以损害用户的利益或令消费者不满为代价完成任务,是不能接受的,通常用户反馈,用户满意度调查就是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员工方面是指完成任务是否以牺牲下级员工的利益或不重视下级员工的利益为代价,从而给企业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我们每一个经理人都应当记住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用户。运作方面是指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以牺牲公司的长远利益来换取小部门或自己任务的完成。

职业经理人应具备战略设计和规划的能力,可以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把握住机会,使得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

高建华观点:

当今中国的市场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摆脱了计划经济束缚的部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壮大,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大起大落,带给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和思考。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战略、战术都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只是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被过去几年的成功掩盖了,另外在很多行业竞争还不是很激烈, 所以容易把人带入误区。同时,一些成功的企业过分地依赖其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过分地强调市场宣传策划的作用,并希望通过一个好产品,一个好策划来创造轰动效应,带动企业的发展。应当说,这种思想在短时间内无可指责,但却潜伏着很多致命的危机,与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不适应,与国际惯例不匹配。如果大家同意中国在5-10年内将会形成一个相对规范化的市场这样一种观点的话,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当往何处走,要作些什么准备来迎接挑战,把握未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 我们看一下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15年前, 整个市场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很难总结出某个市场的规律和游戏规则, 但是从10年前开始, 基本上进入了略微透明的状态,人们开始发现市场上的一些规律,开始明白在市场上竞争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 在前两个阶段, 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大多是那些非常有实力, 有长远打算的跨国公司和熟悉中国市场的, 把握机会型的周边地区性公司. 而从5年前开始,市场 进

入了半透明状态, 很多规律都已经比较明朗, 行业规范, 竞争环境都有很大改善, 即使是一个刚刚加入竞争的新公司, 也能从前人的经验当中总结出游戏规则, 所以更多的外资企业 来到中国, 加入竞争的行列, 这种状况依然会维持5年左右的时间. 本人认为, 在5年之后, 中国会进入基本透明的阶段,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这个进程会自觉不自觉地加速, 10年之后, 可能会向发达国家一样, 成为一个完全透明的市场, 各种企业在同样的环境中, 以同样的待遇参与市场竞争.

如果大家同意上述假设, 就有必要想一下, 我们如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我们应当做些 什么准备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应付自如, 才不会被淘汰. 本人认为, 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应当从现在开始逐步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按照市场营销的游戏规则办事, 哪些企业早一步了解并掌握市场营销的原则, 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 哪些企业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尽管在尚未规范的环境中, 很多战略战术需要调整才能使用, 有时候不得不“用不规范对付不规范” , 但是绝对不应当成为可以不学习不掌握的借口, 明白了不用与完全不明白是两个概念, 况且未来的竞争对手会有更多精通游戏规则的跨国公司, 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 怎么谈得上知己知彼. 另外, 企业的规范化之路有两种选择, 主动规范与被动 规范, 一种是有远见的, 主动的变革, 并以未来的国际化高标准作为参照物, 另一种是被动 规范, 被政府, 被其他企业逼到墙角之后, 不得不采取措施, 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