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经济学二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二、简答题
1、分析资本积累对资本构成的影响。 2、一大段关于新农保的材料。
分析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刺激当前农村需求的意义。
三、论述题
1、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意义。 2、理解对非公有制经济“非禁止即自由”的新思路。
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图形分析
P P LAS SAS
Y Y
P—价格 AS—总供给 Y—收入 1、AS的意思。
2、图形1与图形2的AS为什么不同?
五、经济体有三个不同的收入阶层A、B、C。其中Y代表收入,C代表消费,1代表第一个时期,2代表第二个时期,且Y (A 1)>Y(B 1) >Y (C 1),Y (A 2)>Y (A 1),Y(B 2) =Y (B 1),Y(C 2)< Y (C 1)【题中的A 1是纵向排列A上1下,我弄不出来就改成横向的了,希望大家看得懂】,MPC=△C/△Y,且b (A 1)>b(A 2)),b(B 1) =b (B 2),b(C 1)= b(C 2)。经济体由非收入因素决定的消费水平为常数且在这两期保持不变。
1、写出C1、C2的代数式。
2、C2相较于C1有何变化并给出原因。
六、阐述伯兰特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给出经济学含义及其局限性。
peibat网友回忆整理版 考研论坛西财版
七、贸易前国内均衡价格低于世界市场价格,联系图形分析自由贸易后对出口国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市场总福利的影响。
八、价格上升会导致人们对该商品消费的减少,这是经济学家也非常肯定的。但工资的上涨是否会使人们增加劳动供给,经济学家也不能肯定。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这两种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