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才荷
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5期
一、万科简介
万科地产创建于1984 年,于1991 年1 月,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由此拉开了万科万亿市值的伟大征程,截至2016 年末,万科地产已在全国布局,进入了大陆65 个城市,主要分布以长江长三角为核心的上海浙江区域、以京、津、冀为核心的北方区域、以及以珠三角为核心区域,2016 年,万科公司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 强”,排名第356 位;2017 年再度入榜,排第307 位。在众多地产大腕的众多公司中,万科是最早完成股份化、完成上市的。万科股权改革,王石及管理层放弃股权这事,仍属于国有背景,股权分散,为后来举牌埋下了伏笔,当然那时的王石肯定也没想到以后发生的这种事情。事实上,这种改制在当时也有这样的案例,尽管算不上普遍。
二、万科股权之争始末
2015 年12 月7 日,万科发布了第一大股东变更提示性公告,至2015 年12 月4 日,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管计划,在深交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买入了万科公司A 股股票549,091,001 股,占了公司总股本的4.97%。至此,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合计持有万科A 股股票2,211,038,918股,占公司现在总股本的20.008%,为万科第一大股东。2015 年12 月,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又化巨资两次买进万科H 股份,共涉及资金52.43 亿元。其中,12 月10日,出资36.92 亿元买入万科H 股1.91 亿股; 12 月11 日,第二次在场内买入万科H 股7864 万股,每股均价19.73元,涉及资金15.51 亿元。通过这两次大额购买,钜盛华对万科H 股的持股比升达22.45%。
而当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之时,半途中却加入了同样是保险资金代表的安邦保险公司。据万科公告,至2015 年12 月7 日,安邦保险公司通过了旗下公司动用上百亿元资金,合计持有万科5% 的股权。不久,万科公司又主动引入深圳地铁集团公司对其投资,但事件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即华润股份对万科公司董事会直接绕过股东会的深铁S 合作程序提出了不同意见,历来是万科的坚定伙伴华润公司却与宝能联合了起来,在2016 年6 月共同发布声明反对万科重组方案。
2017 年6 月9 日,恒大地产发布公告,恒大地产及其附属公司将持有万科的15.53 亿股A 股份,以292 亿元转让给深圳地铁公司。加至之前从华润公司受让的股份,深圳地铁公司持有的万科A 股份达到了29.38%,一跃超过宝能系25.4% 的持股份额,成为万科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至此,喧嚣尘上近两年的万科股权之争终于落幕。恒大集团以亏损70 亿元的代价化解了万科股权僵局。深圳地铁在各方支持下,如愿成为了万科第一大股东,战略转型升级开启;此前锋芒显现的宝能系,或许逐步退出是可以预料的结局;而恒大地产虽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至于经历重大风波的万科公司,必将从此步入发展正轨。
三、对万科股权之争的分析
( 一) 股权之争到底争什么?
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为了追求各方的各种利益。对于华润原第一大股东,长年来与万科经营层达成了默契,万科在赚钱,华润来收钱;后来的宝能系的增持,频频举牌,想在
董事会参与进去,发挥重大影响,也无非是经营决策中带来利好;再后来的恒大和深铁,且不说恒大的高风亮节,持有股份净亏70 多亿的转让,不看重眼前的利益,实则是有长远和战略的布局;深圳地铁肩负深圳地方的使命,接手万科,也是顾全大局,为了全局利益。
( 二) 股权之争为什么发生在万科?
我们来分析,一方面,万科之股份化改革以来,股权分散,即便是原大股东华润也只有20% 多些,对万科没有控制权。另一方面,万科是世界上最大的居住开发商,具有充足的现金流,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优质企业,万科作为中国发展最为成熟的开发商,受到险资青睐并不为奇。当然也不排除王石为代表的经营团队对原投资方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这样,任何觊觎万科控制权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场内市场增加筹码,进而控制公司,达其目的。
四、万科股权之争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启示
( 一) 处理好委托代理的关系
收购历来都是曲折坚苦的,期间涉及了太多的纷纷争争里面关系错综复杂,而且在中国这个体制下,也绝不能忽视政府在幕后的推动力,总结而言,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遥想王石一手创立万科帝国,对企业感情无人能及,作为万科帝国的绝对帝王,这种优越感自是不容侵犯,更别说是来之民营经济体的宝能系所谓“野蛮侵入”。但万科股权之分散,绝对是一道不可修复的硬伤,虽然目前随着恒大转让给深圳地铁告一段落,但相信在不久的若干年还会有类似的“宝能”介入。
( 二) 政府需要加强收购资本的监管力度
历史告诉我们,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就是次级房贷被华尔街“野蛮人集团”——财务投资们不断加杠杆,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了连环爆炸,所以,市场配置资本的改革方向要坚持,对资本进行有效约束的监管也决不能荒废,更不能对资本放任自流。从证监会表态中看出,一是相信市场的力量,二是要切实保护中小的利益股民。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来讲,最终关注的肯定是企业经营业绩,股权花落谁家倒不是最关心的,值得庆幸的是,在最近股权纷争激烈之际,万科股价相对平稳,这不得不肯定万科规范的治理机制。人性和逐利往往决定走势,此时就需要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并购重组相关的法规制度,营造出相对公平的商业环境。
( 三) 必须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必须依法依章程办事,必须符合法律程序,进一步完善股东会、董事会制度,实行企业家股权激励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体系,尤其是经营管理者持股,更是企业内部股权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经营管理层与企业所有权有一定的关联度,增加对企业的关切度,是股权激励的重要举措。包括经营者直接持股、管理层收购、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等,都是资本与投资的关系。万科公司于2014 年搞了合伙人制度,管理层都买了股票,然后委托出去由中介机构进行操作。宝能说这是“内部能控制”,这种万科合伙人计划,类似管理层收购。万科合伙人制度也许是管理层收购的一种尝试。这种制度在国有控股的公司中推行难度很大。就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国有股,这是体制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搞股权激励是改革的一个难点。而阿里巴巴合伙人制是无疑最成功的,以马云为首的管理层牢牢控制了公司的经营与财务决策,这一点上,万科都应该好好参考与借鉴。企业若自身不进行有效的变革,那么外部环境和力量就会对企业自身的经营形成很大的冲击,公司治理将持续存在潜在的隐患。
五、结束语
持续两年的万科股权之争,是我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收购与反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万科股权之争实质上就是公司经营层与资本投资者之间的控制之争,属于公司治理的应用范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上市企业股权分散化必将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如何做好委托代理机制,如何发挥企业家创造价值以及资本市场效率,将是以后公司治理的一个重点。只有充分相信市场,尊重规律、规则,才能有效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真正市场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等问题。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