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对策 李明水王素琴/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委员会 近年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所谓“新型”, 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经营制 度创新,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 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业家庭经营的市 场竞争力,破解农村空心化、农民兼业 化、土地零碎化等现实难题。 南京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 体现状分析 农业经营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从 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 个人或组织。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主要包括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 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 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等。本文着重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两类 新型经营主体。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 强化四项推进措施:一是加强名 录管理。201 2: ̄--进入省重点合作社名 录965家,新增400家左右;二是深化 五好创建。201 1年认定了省“五好” 合作社32家、市“五好”合作社72 家。获得全国示范社称号2家、省“百 佳”合作社7家;三是加强财政扶持。 市级财政采取项目补助、贷款贴息、 规范化建设奖补等方式扶持合作社发 展,各类农业和科技项目资金向合作 社倾斜;四是推动横向联合。探索组 建跨区域的生产、营销合作联社;引 导各类合作社叠加运作;探索组建区 26|,‘东襄材 瞒 域性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实现更大规 模、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全市合作社 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覆盖产业广 泛,覆盖了20多个产业品类。二是市 场竞争力提高,由生产逐步向加工销售 拓展,实施质量提升和品牌战略。三是 单体规模扩大,社员数1O0~500人的 合作社占43%、500人以上占6%。四是 带动能力增强,201 1年统一销售额62 亿元,年销售额1000~3000万元的占 7%,3000—5000万元的占1%。农户参 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超过70%。 (二)农业龙头企业 推进思路上突出三个重点: “密 切一个关系”,企业紧密联结产业和 农民的关系; “强化两项保障”,政 策扶持和辅导服务; “发挥三大作 用”。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 收、保障市场供给。采取了四大措 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市政府先后 出台了税收、水电、用地等优惠政 策,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加强 命名监测。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 原则,实施动态管理、分级管理。三 是创新服务举措。培训企业高级管理 人才,开展银企合作,组织推介展 销,推动企业自建基地和上下游合 作,编印政策汇编和案例。四是注重 示范引导。规范产业化利益联结机 制,引导企业参与农业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推动农业区域化布局、专 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南京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元,带动农户数增长了10%。呈现三 个特点:一是产业匹配度不断增强。 从产业品类看,粮油加工能力匹配较 好;园艺中茶叶加工匹配度较好;需 要加工的经济林果基本匹配;畜禽奶 产品、水产品加工或销售总体匹配度 较好;二是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 农业主导产业均有1 O家左右重点企业 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分 配等多种形式带动;三是企业竞争力 不断增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部建 立了质量管理制度;有9家企业获得 “中国驰名商标”、2家企业获得“中 国名牌农产品”、21家企业获得“江 苏名牌农产品”的称号;有50多家企 业建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 从发展现状看,南京龙头企业和 合作社发展不平衡、经营带动能力还 不强、规范运作水平也有待提高。农 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存在薄弱环节:一 是生产环节。企业参与投入农业基地 建设有待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 高;二是加工环节。企业加工能力、 技术含量不足,HACCP、lSO等质量 管理数量不多;三是销售环节。企业 利润总体不高,农户从农产品加工、 销售环节获得的利益还不多。 培育南京现代农业新型经 营主体的对策 按照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 27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2家、市级1O0家,实现销售收入1300多亿 化农业经营机制改革的要求,培育现 息,优先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 产品加工,延伸到储藏、运销、服务 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突出职业农 供社会化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 等领域。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合 民、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 时,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的家庭农 作,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等关键问题进 业“四个重点”。 场,加强品牌、旅游推介,资助学习 行技术集成,从技术研发、改进、转 等方式的扶持。 3、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 1、/JO,陕培育职业农民。荷兰、 日本、西欧发展现代农业的历程充分 化、运用推广等着手,促进农产品产 业化开发,使龙头企业真正成为涉农 证明,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需要农 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就是农民不断学习 产业的组织者和服务者。二是出台导 民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加快培养职业 现代农业知识,以及不断改造传统小 向明确的扶持政策。突出企业项目建 农民。有利于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 技、提升现代化装备和生产手段、发 展规模经济。首先,要进行农村土地 制度创新。推动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 交易市场,利用市场经济杠杆推动土 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 种自己的地,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 地,同时,让自愿离开土地的农民有 退出和补偿机制,为职业农民创业提 供更大舞台。其次,重视培养青年农 民。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加大对职业 农民培-gll: ̄l,助力度,提高农民学习和 掌握先进技术、分析市场信息、增强 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的能力。培养一 大批有资质的职业农民持证从业。出 台政策鼓励引进、留住大学生等人才 开展创新创业;与高校或职业教育学 校开展重点人才委培教育,满足现代 农业发展需求。 2、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 场的经营主体一般为专业大户、职业 农民或社会资本投入主体。家庭农场 可以是粮油、蔬菜、园艺、畜禽、水 产等生产类型,也可以借鉴法国、日 本发展市民农园和民宿、观光、自然 休养、体验农业的经验,因地制宜发 展休闲旅游农业、循环农业、市民农 园等多功能的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 场组建或加入合作社,或者与龙头企 业建立产业链合作关系,增强市场竞 争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政府应从 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用水、用电。农 业综合补贴,人才引进支持,贷款贴 农的自我超越过程。重点是坚持合作 社的性质和宗旨,即:使用者是所有 者——对合作社拥有所有权和进行投 资的人,是使用合作社的人;使用者 是控制者——合作社的控制权掌握在 使用合作社的人手中;使用者是受益 者——合作社的收益在其使用者之间 进行分配。坚持合作社与社员权利义 务对等的原则,增强合作社持续发展 的动力。推进思路上,坚持“围绕一 个目标”,加快建成现代农业经营组 织; “强化两大服务”:提升合作能 力、增强合作意识; “突出三个重 点”:推动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产业 化经营、规范化建设。政府扶持重点 上,一是加强合作社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等 的扶持;二是给予合作社税收、用 水、用电、土地流转、生产和附属设 施用地、发展休闲旅游、加工销售用 地等政策倾斜;三是加大财政扶持资 金引导力度,大力开展以规范财务和 民主控制为核心的辅导培训,加快推 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四是推动金融 和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合作社内部开 展信用服务,弘扬合作文化和合作精 神,促进合作社做强做大、健康发展。 4、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一是 推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涉农产业发 展。美国农业比重仅为1.6%,但其涉 农产业的GDP占比高达8.1%,涉农产 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5.06倍。支持龙 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发展农 设和规范运作两个方面,对农产品原 料价格大幅波动时龙头企业托底收购 带来的损失给予税收优惠和一定的风 险补偿,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 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三是加快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引进、培育并重,加强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推 动组建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注重将 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兴 办的生产或中试基地培育成带动力强 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5、营建有利的政策环境。现代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经营体制 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快完善 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是进一步明确税 收、用地、水电、人才、资金、科技 服务、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优惠政 策。同时,营造良好政策运行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创业就业环境,支持 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发展。二是夯 实农业发展基础。持续加大对农业的 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 业体系、技术体系、加工流通体系、 基础设施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支持 保护体系“六大体系”,增强对社会 各类资本投入农业的吸引力。三是加 大改革创新力度。利用南京作为全国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城市、高 淳县作为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培 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验区的契机, 努力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机 制、农民组织制度等方面,率先进行 改革试点。努力取得突破。口 2013/02总第332期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