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条件是直观性。美术作品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应从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兴趣 创新 一、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教师却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这样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学生也感到厌烦,最终导致整个教学活动失败,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课时安排,老师配备。美术课程在小学教学中一般是一周安排一到两节,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美术,就需要保证授课时数,安排足够的美术老师,让老师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的培养。
2.室外美术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写生或了解并学习民间艺术。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引导学生走进我们伟大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去,让学生去感受、领悟美术的魅力,鼓励学生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3.教师的作用。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美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学要深挖教材,认真钻研,改变落后教学模式,多准备与教学相关的教具及资料;要具有较高的动手示范能力,善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应有自己的创作,增加实践的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此外,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作风,从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广泛地涉猎各美术领域。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正好用来培养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可利用多种途径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改变偏重技能传授的单一模式,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绘画中先不急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是围绕所学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多、最合理,敢于用不同手法表现绘画主题。教学形式、教学方式应丰富多样、生动有趣,强
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如在教学《变体美术字》中,教师出示变体美术字几种变化形式的范作,便能立刻吸引学生,他们不仅自己能归纳,而且打开思路,能创作出多种生动的变体美术字。
2.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因势利导,促进创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思维和认知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造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及时发现并大力扶持,给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平等环境,让学生敞开心扉,立足于自身实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形成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的评价机制是奠定教学基础、培养学生情感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评价要摒弃单一的评分模式,鼓励探索和创新,杜绝平淡和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式;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缺乏创新意识现象的发生;推迟对学生不太成熟成果的判断,鼓励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并让学生独立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形成正确看待自己、公正评价他人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
的创新能力得到正确的发展。综上所述,美术是一种教育工具,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选择美、欣赏美、创造美。
4.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念的事物形象化,进而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