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解剖学、⽣理学、病理学、病理⽣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化、微⽣物学、医学统计学中与普通内科专业有关的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普通内科专业(包括⼼⾎管、呼吸、消化、泌尿、⾎液和造⾎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常见传染病)的基础理论。
3、掌握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内镜诊断学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相关专业知识
1、熟悉与内科有关的外科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科学、肿瘤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胞⽣物学、分⼦⽣物学、遗传学及流⾏病学等。 ⼆、专业实践能⼒
1、熟练掌握普通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并能及时正确处理上述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对本专业的⼀些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些疾病有⼀定了解,能对其进⾏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练掌握普通内科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性⼼肌梗死、⼼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性出⾎热、⽀⽓管哮喘、⽓胸、⼤咯⾎、消化道⼤出⾎、DIC等)的救治。
3、掌握普通内科⼀般疑难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原因待查、颅内⾼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熟练掌握普通内科各项临床常⽤的操作技术,如:腰椎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组织活检术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等。
5、熟悉普通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如:⼼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髓细胞分析及常⽤临床检验化验项⽬等。
6、对普通内科常⽤药物的作⽤、副作⽤、药理及药代动⼒学等知识均应有较全⾯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药。
7、对普通内科发展与动态要有较全⾯的了解,特别是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普通内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液和造⾎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传染病等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些重⼤疾病(如:⼼⾎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如:⼀些疾病的分⼦⽣物学、细胞遗传学等⽅⾯的研究进展和⼀些诊疗新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检查技术的单光⼦发射断层⼼肌显像
(SPECT)、核磁成像检查技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技术(CT)等临床检查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应⽤,尤其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或治疗上的应⽤价值。 2、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定的了解。
3.对普通内科近5年来的新进展有较全⾯的认识和了解。 附:普通内科专业病种 1、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脏病、⽀⽓管哮喘、⽀⽓管扩张症、各类肺炎、肺栓塞、⽀⽓管肺癌、肺脓肿、肺结核、胸膜腔积液、⽓胸、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矽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 2、⼼⾎管系统疾病
⼼⼒衰竭、⼼律失常、⼼脏性猝死与⼼肺复苏、⾼⾎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脏瓣膜病、感染性⼼内膜炎、
⼼肌疾病、⼼包疾病、成⼈先天性⼼脏病、主动脉夹层、多发性⼤动脉炎、⼼脏疾病的介⼊治疗等。 3、消化系统疾病
⾷管疾病、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炎症性肠病、⼤肠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肠癌、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胰腺炎、急性中毒等。 4、泌尿系统疾病
肾⼩球肾炎、药物等引起的肾⼩球疾病、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间质性肾炎、隐匿性肾炎、尿路感染、肾⼩管酸中毒、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液净化及肾移植的有关问题。 5、⾎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再⽣障碍性贫⾎、溶⾎性贫⾎、巨幼细胞贫⾎、粒细胞减少和缺乏症、⾻髓增⽣异常综合征、⽩⾎病、淋巴瘤、多发性⾻髓瘤、⾻髓增⽣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出⾎性疾病如DIC、⾎⼩板减少性紫癜、⾎管性紫癜、凝⾎功能障碍性疾病等、输⾎及造⾎⼲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等。 6、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疾病;如: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甲状旁腺疾病、下丘脑疾病、垂体瘤、代谢综合征、肥胖症、低⾎糖症、⾎脂代谢异常、⾻质疏松症等等。
7、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韦格纳⾁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管炎、⼲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和⽪肌炎等。 8、传染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型脑炎、⿇疹、流⾏性出⾎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败⾎症、破伤风、流⾏性脑脊髓膜炎等;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寄⽣⾍感染性疾病如阿⽶巴病、疟疾、⾎吸⾍病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