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卷(3)【江苏卷】
语文试题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家训传承至今,自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惋惜 ,家训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受历史局限的影响,有些家训 带有封建迷信的颜色。曾惋惜过岳飞之死,但究其缘由,竟为家训。“忠君爱民”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家训,这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过分的愚忠所造成的悲剧, 。
A.瑕不掩瑜 未免 令人扼腕 B.白璧微瑕 不免 令人惋惜 C.瑕不掩瑜 未免 令人叹息 D.白璧微瑕 难免 令人叹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即将出台掩盖大中学校各训练阶段、掩盖听说读写译综合力量和各种形式外语学习成果,使我
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B.假如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安排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共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乐观性,不利
于社会公正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进展。
C.新颖蔬菜口感好,养分丰富,但是它的表面经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颖蔬
菜应当洗净较为平安。
D.“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
多青年人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3.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很多山。(辛弃疾《菩萨蛮》)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简洁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万物的寿命都有长有短, , , 。 。 。 。但城市拿它做行道树倒也合适,树大叶阔,今日栽种,翌年就可享受绿荫了。
①树种不同 ②生命的长度也迥异 ③树也一样 ④这种“速成”的泡桐寿命很短,不几年就枯死了,而且质地粗疏、弱脆,不堪大用 ⑤凡是易成活、长得快的树都短命 ⑥有一种树叫泡桐,几年功夫发面似的巨大粗大,树身多汁,小时候顽皮,拿小刀戳一下,汁液就流出来,像人的眼泪
A.③⑤②①⑥④ B.⑤②③①⑥④ C.⑤②①⑥③④ D.③①②⑤⑥④ 5.下图是世卫组织的图标。对该图标含义的解释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该图标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所掩盖的联合国标志组成。联合国标志代表世界,一条蛇盘绕的权杖即
是卫生组织的标志。
B.由于蛇在西方被作为医务工作者或医科学校的标记,而且欧洲一些药店的标记是一条蛇缠绕在一只
高脚杯上,再加上联合国标志,就成为世卫组织的标志。
C.蛇象征具有抢救人类力量的事物,象征人类健康长寿,高脚杯则代表人类收集蛇毒的工具;它们加
在联合国标志上面,就代表世卫组织。
D.高高直立的长剑上钉着一条弯曲的毒蛇,象征消退疾病;长剑立在地球上面,表示世卫组织的作用
就是要消退地球上的疾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招羌酋水令逋等十七族万一..千帐。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当侬寇之后,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
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不解鞍,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
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张守约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招羌酋水令逋等十七族万一..千帐 万一:数字,一万一(千)。 B.第.功最多 第:排次序。 C.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 摇动:进攻,冲击。 D.泾水善.暴城 善:经常,经常。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守约文武兼备,恪尽职守。担当广南走马承受,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接受;提拔
为融州知州,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疆祸害。
B.张守约治军严明,令行禁止。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
全军发出禁止出击的命令,严禁部下劫掠。
C.张守约足智多谋,格外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领兵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直立战旗,贼兵慌张
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鬼章将领一千七百人投降。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慕家族强横凶狠,率部落众人滋事生害,他率军征伐,将其当场斩首;
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从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约适巡边,与之遇,不解鞍,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4分) (2)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4分) 9.张守约“第功最多”,文段中主要叙述了他的哪些功劳?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感皇恩
①
陆 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②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③!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家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感皇恩:词牌名。 ②杜陵:指代长安。 ③许:观赏,信任。 (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4分)
(2)陆游决心归隐的主要缘由有哪些?从词中择取原句精确 作答。(3分)
(3)从陆游决心归隐的缘由中,可以捕获到作者内心的哪些主要心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渔父》) (3) ,使我不得快活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_____ 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5)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朱熹《朱子家训》)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7)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泽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 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观察“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假如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芫的地上升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 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凹就获了这个奖。有伴侣问, 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当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菜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全部人的家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宏大,辉煌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射着宽敞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坚韧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菜籽沟,也是芥子之微。佛经中说:须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涵大千世界。中国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光明的芥子,村庄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失去自己的记忆,也
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先生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着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个庙,那里原来有个祠。当然,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每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逝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个“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一个村庄重新成为一个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一个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这个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回到家乡。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动身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他现在正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2.作者解释“垒”的繁体字写法,与介绍“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有何关联?(4分) 13.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想起钱穆先生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
之感。(2分)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地在点一盏灯。(2分) 14.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村庄文化之灯次第熄灭的缘由。(6分) 15.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芥子之中的灯”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人开心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示意,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诞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
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缘由。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分,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石涛《画语录》说,“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这里所说的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制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必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气。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丽。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虚实相生,才完成一个艺术品。中国书法艺术里这种空间美,在篆、隶、真、草、飞白里有不同的表现,尚待我们钻研。 (选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有删节)
16.文章第三段说 “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中国书法能够成为艺术品”的缘由。(6分) 七、作文(70分)
19.依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据说,解放前在有名学者潘光旦担当清华教务长时,当时的安徽省主席刘振华有两个儿子要求来清华旁听,潘拒绝说:“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由于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假如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东坡《志林》云:“白乐天尝为王涯所谗,贬江州司马。甘露之祸,乐天有诗云当君自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予读白集有《咏史》一篇,注云:九年十一月作。其词曰:“秦磨利刃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入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正为甘露事而作,其悲之之意可见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
2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5处)。(5分)
乐天有诗云当君自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不知者以乐天为幸之乐天岂幸人之祸者哉盖悲之也。 21.请指出白居易乐观提倡的文学运动的名称,用他自己的话归纳他的文学主见。(2分) 22.依据文意,说说白居易对甘露之变的情感态度。(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 ) A.《三国演义》常会为重大大事的发生支配一些预兆,如袁绍被诛杀当日听到了“十日卜,不得生”的
童谣;孙坚中伏被害前遇风斩旗杆;诸葛亮死时有将星陨落。
B.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是一个表面进步、实际上落后的旧学问分子,他的口头禅是“差不多”,
“这回又完了”,他嘴上反对太太买彩票,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还是动心的。
C.小男孩马诺林贯穿了《老人与海》整本小说。开篇与结尾小男孩真实的消灭,而在小说的中段,也
就是老人在大海上孤独奋战时,小男孩则消灭在了老人心中,给老人以坚韧的信念。
D.《边城》的结尾,作者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它好像既给人一种期望,又让人抹不去那一丝幻灭感。
作者在表现湘西真善美的抱负之外,也流露出命运无常的叹息。
E.《哈姆雷特》剧中人物的语言各具特色:哈姆雷特的直截了当、波洛涅斯的矫情迂腐、奥斯里克的
咬文嚼字均恰到好处地体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24.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一回中“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记
于何处,作者有什么用意?(5分)
(2)请简要分析《半夜》中,吴荪甫最终惨败的缘由。(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自唐以来,鄙视杜甫的人很多,而大吹大擂地向他学习的生怕以黄庭坚为最早。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读书多”的人或者看得出他句句都是把“古人陈言”点铁成金,明白他讲什么;“读书少”的人只觉得眼睛里仿佛搁了金沙铁屑,张都张不开,更别想看东西了。当然,以前像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去的,不过他跟黄庭坚有极大的不同。李商隐的诗主要都写华丽的事物和绮艳的情景,所接受的字眼和词藻也偏在这一方面。黄庭坚歌咏的内容,比起这种诗的来,要繁富得多,词句的性质也就
简单得多,来源也就广博冷僻得多。李商隐的诗,意思往往似有若无,欲吐又吞,不行捉摸;他用的典故词藻也经常只为了制造些气氛,牵引些情调,仿佛餐厅里吃饭时的音乐,所以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文浮于意”的印象。黄庭坚有著著实实的意思,也宠爱说教发谈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谈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精确 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黄庭坚曾经把道听途说的艺术批判比于“隔帘听琵琶”,这句话正可以形容他自己的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26.黄庭坚和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27.文中说“李商隐爱把典故镶嵌绣织到诗里”,请指出李商隐《锦瑟》中“镶嵌”了哪四个典故,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