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548038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9.22
(21)申请号 202020029698.0(22)申请日 2020.01.06
(73)专利权人 安徽建筑大学
地址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锦绣社
区紫云路292号(72)发明人 段建华 马巍 李月 阮晓光
陈永根 常红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387
代理人 喻振兴(51)Int.Cl.
E04B 1/20(2006.01)E04B 1/21(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属于建筑装配领域。该节点包括:横梁;立柱,其上一体浇筑有牛腿;以及,连接套件,其包括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第一套件为由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一块第二连接板构成的C字形结构;第二套件包括底板和两块立板,立板一体成型在底板的两侧,底板的一端延伸至立板的外侧,横梁与牛腿搭接的一端的两侧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的宽度与立板的厚度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套件,使得预埋螺栓的数量大大降低,通过连接套件之间的连接,使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形成一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抗震性能,当连接套件损坏或螺栓损坏也方便进行替换,降低了后期维护难度。
CN 211548038 UCN 211548038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柱,其上一体浇筑有牛腿,所述立柱背离所述牛腿的一侧设有第二预埋螺栓;以及,连接套件,其包括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
所述第一套件为由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一块第二连接板构成的C字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横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预埋螺栓相对应,所述横梁的一端搭设在所述牛腿上,所述第一套件包覆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的一端;
所述第二套件包括底板和两块立板,所述立板一体成型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立板的外侧,所述横梁与所述牛腿搭接的一端的两侧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宽度与所述立板的厚度相对应,所述立板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底板搭靠在所述横梁的上端面上,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六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套件,其为由第一靠板和第二靠板连接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一靠板抵靠在所述牛腿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靠板抵靠在所述横梁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靠板上开设有第七连接孔,所述第二靠板上开设有第八连接孔,所述牛腿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预埋螺栓,所述第一预埋螺栓与所述第七连接孔相对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八连接孔相对应,所述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五连接孔以及所述第八连接孔相对应的让位孔,所述第五连接孔和所述第八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横梁的一端为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朝向所述立柱的方向向内收缩,行成一梯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件的外表面均涂覆有聚乙烯层。
2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大力推进,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升。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生产效率高、环保效益好、节约能约、减少现场湿作业等优点引起国内外学者多角度的研究。而在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中梁柱节点的研究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多样的装配式梁柱节点结构形式反应的抗震性能及延性也有所差别。
[0003]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将梁柱连接成一个整体,起到传递荷载和抗震耗能的作用,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关键。目前我国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的连接方法主要采用整体现浇,这种方法存在施工效率低,安装、更换构件困难,节点变形能力不足,耐久性低,现浇节点的质量难以保证,后期养护困难等缺点。一些装配式结构采用螺栓紧固连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震性,但现有技术中连接节点的螺栓一般多采用直接预制的方式,预埋在预制梁或预制柱中,这种方式不便于后期损坏及震后修复和替换。因此需一种连接能力强,装配效率高、节点质量可靠,后期养护方便的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梁柱节点存在的不便于损后修复、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0005]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包括:[0006]横梁;[0007]立柱,其上一体浇筑有牛腿,所述立柱背离所述牛腿的一侧设有第二预埋螺栓;以及,
[0008]连接套件,其包括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
[0009]所述第一套件为由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一块第二连接板构成的C字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所述横梁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预埋螺栓相对应,所述横梁的一端搭设在所述牛腿上,所述第一套件包覆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的一端;
[0010]所述第二套件包括底板和两块立板,所述立板一体成型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底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立板的外侧,所述横梁与所述牛腿搭接的一端的两侧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宽度与所述立板的厚度相对应,所述立板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底板搭靠在所述横梁的上端面上,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第六连接孔,所述第六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
3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2/4页
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0011]更优地,还包括第三套件,其为由第一靠板和第二靠板连接成的L形结构,所述第一靠板抵靠在所述牛腿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面上,所述第二靠板抵靠在所述横梁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靠板上开设有第七连接孔,所述第二靠板上开设有第八连接孔,所述牛腿远离所述立柱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预埋螺栓,所述第一预埋螺栓与所述第七连接孔相对应,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五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八连接孔相对应,所述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五连接孔以及所述第八连接孔相对应的让位孔,所述第五连接孔和所述第八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0012]更优地,所述牛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横梁的一端为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相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六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0013]更优地,所述第一连接块朝向所述立柱的方向向内收缩,行成一梯形结构。[0014]更优地,所述连接套件的外表面均涂覆有聚乙烯层。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通过连接套件,使得预埋螺栓的数量大大降低,通过连接套件之间的连接,使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形成一整体结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将牛腿、横梁和立柱连接形成一共同体,大大提高了抗震性能,同时由于预埋螺栓数量较少,因此当连接套件损坏或螺栓损坏也方便进行替换,降低了后期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图1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一;[0019]图4为图1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二;[0020]图5为图1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6为图1中第一套件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7为图1中第二套件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8为图1中第三套件的结构示意图。[0024]附图标记说明:[0025]10、立柱,11、牛腿,111、第一预埋螺栓,12、第一连接块,121、第一连接孔,13、第二预埋螺栓,20、横梁,21、第二连接块,211、第二连接孔,22、让位槽,23、连接槽,30、连接套件,31、第一套件,311、第一连接板,3111、第三连接孔,312、第二连接板,3121、第四连接孔,32、第二套件,321、底板,3211、第五连接孔,322、立板,3221、第六连接孔,33、第三套件,331、第一靠板,3311、第七连接孔,332、第二靠板,3321、第八连接孔。
4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3/4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框架混凝土结构梁柱的连接节点,该节点包括:横梁20;立柱10,立柱10为预制牛腿11柱,立柱10背离牛腿11的一侧设有第二预埋螺栓13;以及连接套件30,连接套件30包括第一套件31和第二套件32;[0029]如图6所示,第一套件31为由两块第一连接板311和一块第二连接板312构成的C字形结构,第二连接板312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3111,横梁2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1,第二连接孔211与第三连接孔3111相对应,第一连接板311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3121,第四连接孔3121与第二预埋螺栓13相对应,横梁20的一端搭设在牛腿11上,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套件31包覆立柱10和横梁20的一端,第二预埋螺栓13穿过第四连接孔3121,通过螺帽锁紧固定;
[0030]如图7所示,第二套件32包括底板321和两块立板322,立板322一体成型在底板321的两侧,底板321的一端延伸至立板322的外侧,如图5所示,横梁20与牛腿11搭接的一端的两侧开设有让位槽22,让位槽22的宽度与立板322的厚度相对应,立板322位于让位槽22内,底板321搭靠在横梁20的上端面上,立板322上开设有第六连接孔3221,如图1和图2所示,第六连接孔3221与第二连接孔211相对应,第三连接孔3111、第二连接孔211和第六连接孔32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图中为了便于看清结构,未示出螺栓和螺帽)。[0031]通过第一套件31和第二套件32,第一套件31和第二套件32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第一套件31将立柱10和横梁20连接在一起,第二套件32将横梁20和第一套件31连接在一起,使得立柱10、横梁20、第一套件31和第二套件32形成一紧密的共同体,大大提升了抗震性能,且由于均为可拆卸结构,仅有第二预埋螺栓13,预埋螺栓数量较少,便于后期维护和更换。
[0032]实施例二:
[003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三套件33,如图8所示,其为由第一靠板331和第二靠板332连接成的L形结构,第一靠板331抵靠在牛腿11远离立柱10的端面上,第二靠板332抵靠在横梁20的下端面上,第一靠板331上开设有第七连接孔3311,第二靠板332上开设有第八连接孔3321,牛腿11远离立柱10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预埋螺栓111,第一预埋螺栓111与第七连接孔3311相对应,底板321上开设有第五连接孔3211,第五连接孔3211与第八连接孔3321相对应,横梁20上开设有与第五连接孔3211以及第八连接孔3321相对应的让位孔24,第五连接孔3211和第八连接孔33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第三套件33将牛腿11、横梁20和第二套件32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套件32又间接的将整个节点紧固连接在一起,大大提升了整个节点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抗震性能。[0034]实施例三:
[0035]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牛腿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2,横梁20的一端为第二连接块21,第二连接块21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12相配合的连接槽,第一连接块1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块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11,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211和第三连接孔3111相对应,第一连接孔121、第二连接孔211、第三连接孔3111和第六连接孔
5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4/4页
32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相配合,提升了横梁20和立柱10之间相对错位时的抗震强度。[003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块12朝向立柱10的方向向内收缩,行成一梯形结构。通过梯形结构,使得横梁20和立柱10在水平面内的纵向和横向上均受到约束,进一步提升了结构强度和抗震性能。由于承受外力时,横梁20常常是从中部断裂,连接结构松脱后横梁20掉落,造成对其他结构,如楼层板等结构的损毁。而采用倒梯形结构,可以使得横梁20从中部断裂、连接套件松脱的情况下,由于横梁20和立柱10在水平面内的纵向和横向上的约束力,横梁20也不会掉落,提高了安全性。[0037]进一步地,连接套件30的外表面均涂覆有聚乙烯层。聚乙烯层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分,大大延长连接套件30的使用寿命。
[0038]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1/7页
图1
7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2/7页
图2
8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3/7页
图3
9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4/7页
图4
10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5/7页
图5
11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6/7页
图6
12
CN 211548038 U
说 明 书 附 图
7/7页
图7
图8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