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3课《家乡特产知多少》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家乡——台州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特产,尝试推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多种渠道地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了解家乡特产的名称。 三、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 2、教师收集一些特产,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实物体验,初步感受家乡特产
1、上课前,老师先送大家一份礼物,打开信封,每人一份。尝过之后要说一说,味道如何?猜猜它是什么?(甜中带酸, 还有点苦)
2、它叫高橙,来自台州温岭。请大家摸一摸,看一看发现它与普通桔子的不同之处了吗?(个子大,表面比较粗糙)
3、你们可别小看这高橙啊!它可是我们温岭特有的品种。
出示:高橙含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具有清热降火、醒酒减肥和抗癌功效,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品。
4、正因为它比较特别,品质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远近闻名!所以成了我们台州的特产。(板书:特产)
5、你能说说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称得上特产呢?(特产指一个地方特有的或者特别著名产品)
【设计思路:好的开头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就先利用食物来吸引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学生的注意。通过“尝一尝”,让学生猜猜这是家乡的什么特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激发了,对下面的内容也会更加感兴趣】 (二)进一步认识家乡的特产
1、聊一聊台州的特产。你还知道我们台州有哪些特产呢?(板书:知多少) 2、学生小组内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特产。(调查表格) 特产(名称) 有何特点 其他(历史、传说) 3、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特产特点:如唱歌、快板、影片、PPT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带来自己介绍的特产让大家品尝。
【设计思路:课前要求每个同学都回去搜集关于台州特产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对家乡特产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就有话可说了。在课堂上先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展示自己的机会。然后每组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组搜集的特产资料,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特产知识,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特产,这样的课,学生不喜欢也难。】
(三)知识竞赛:特产知识我知道
1、大家对特产是耳熟能详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个比赛:特产知识我知道,看看哪一组掌握的特产知识最多,那它就能得到我们这个冠军奖杯。
规则:1、要在老师读完题目说“开始”之后才能举手抢答,否则视作犯规。 2、没有举手,在下面抢答视作无效。 3、一个人抢答,其他组员可以补充,纠正。 题目: 1、抢答题
(1)在唐代时为朝廷贡品,南宋时被称为“天下第一果实”的是什么?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黄岩蜜桔。本地早蜜桔在20XX年、20XX年还被指定送北京中南海,就连国家领导人也对黄岩蜜桔赞不绝口。)
(2)具有清热降火、醒酒减肥和抗癌功效的水果是什么?
(温岭的高橙,常吃它能助长发育,延缓衰老过程,阻止致癌物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吃了它更有益。)
(3)它是中国工艺美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它靠一个飞转的砂轮,三两分钟,就让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虾或展翅而飞的雄鹰就出现在了玻璃杯上。它是? (椒江的吴子熊玻璃雕刻,他的作品“生命之歌”还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精品博览会金奖。)
出示:吴子熊照片,以及他的作品。
这位就是玻璃雕刻大师吴子熊,他就是靠这样一个砂轮,创作出无数精美的作品的。我们来欣赏一下。
看到这么精美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4)玉环有什么特产?
(文旦,你能用方言赞美一下玉环的文旦吗?)
(5)仙居三黄鸡体形小巧、毛羽鲜亮,呈元宝状,又被称为什么鸡?
(元宝鸡。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6)以“天下一奇,吃桔带皮” 而闻名中外的桔子是哪里的桔子? (临海的涌泉蜜桔,那里还被誉为“无核蜜橘之乡”。) (7)请你列举出5种台州特产。 (8)被称为“唐灯”的是什么?
仙居的无骨花灯,因为它起源于唐朝,所以被称为“唐灯”。
(9)被誉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浆”,并被日本的高僧带回国种植的是什
么?
(天台的云雾茶,公元804年,日僧最澄来天台山拜师学法,回国时带去茶籽,把它种在了日本。)
【设计思路:虽然是知识竞赛,其实是通过比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道题中都包含知特产知识,让学生在比赛中不知不觉地学知识。】 2、必答题: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10)现在暂时领先的是第 组,不过其他组别气馁,我们还有机会,下面进入必答题。每连对一题得一分。 三门 杨梅 天台 青蟹 仙居 三黄鸡 温岭 云雾茶 无骨花灯 高橙 黄岩 文旦 椒江 枇杷 路桥 眼镜 涌泉 蜜桔 玉环 玻璃雕刻 杜桥 【设计思路:通过连线题来检测学生前面学习的掌握情况。】 3、抢分题 最紧张的环节到了,下面进入抢分题。只要你能再说出一个我们上面没有介绍过的特产,就能得1分。答得越多,得分越高。 【设计思路:家乡的特产种类繁多,在课堂上无法一一呈现,通过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发现,原来家乡的特产并不只有课堂上介绍的这些,还有很多很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恭喜第 组,在我们这次“特产知识我知道”的比赛中获得冠军,请组长上台领奖。 组长,拿到了奖,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拿到这个奖,你最想感谢谁?为什么你们组能得到这个奖?) 【设计思路:让学生说说获奖感言,一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四)说说台州特产,知道特产与发展当地经济的关系
1、看来,同学们对我们家乡的特产知识掌握的还不错,那咱们路桥的特产是什么?出示:峒屿枇杷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2、老师还了解到了一些资料:路桥的桐屿在明朝时就开始种植枇杷。目前枇杷种植面积7200亩,1997年枇杷总产达4078吨,占当年全国产量1/4。1996年,桐屿镇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枇杷之乡”。 看到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家乡的许多特产,不但味美可口,还为我们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你们看 出示表格:
天台云雾茶 20XX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超过9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3.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温岭高橙 我市现有高橙面积 1.5万亩,其中以股份制为主的成片高橙基地5000亩,年总产量1.5万吨,产值4500万元。 玉环文旦 全县文旦种植面积1.7万多亩,产量3.05万吨,产值7320万元。 三门青蟹 全县青蟹养殖面积达到9.5万亩,年产商品蟹1万余吨,年产值5个亿元,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 临海涌泉蜜桔 仙居杨梅 年产名优桔10万吨,其中示范园区亩产3600公斤,亩产值5500多元, 杨梅作为仙居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年产量4.5万吨,销售收入达2.5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富农产业。 杜桥眼镜 20XX年眼镜业产值达26亿元。 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呢?
【设计思路:出示特产给家乡经济带来的增长数据的统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特产是与当地经济联系在一起,家乡经济的发达,也有赖于家乡的特产。】 (五)宣传家乡的特产
1、是呀,家乡特产为我们台州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我们的家乡特产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你有什么金点子,让大家都知道它?
登报纸、拍广告、网络宣传、上淘宝卖……. 2、设计广告语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你们的点子可真多啊!不过,俗话说:“响鼓仍需重锤,好酒还要吆喝。”很多产品都依靠响亮的广告词,而被大家所认识,比如脑白金的广告…… 请你从台州的这么多特产中选择一样或两样,设计一句广告语。 出示要求:1、语言简洁、生动、有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2、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说的,也可以是唱的。
你们的广告词真是富有创意,如果能给这样的广告词配上画面,那就更生动了! 【设计思路:通过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特产,写一段广告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这节课,我们的同学亲自走近了那么多台州的特产,大饱了眼福和耳福,和口福,作为台州人,我们很骄傲,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台州更多的特产走向世界。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阿福讲白搭片尾曲) 五、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的课件,在制作时,主要通过图片呈现,让学生认识家乡一些特产的样子,以及特产的一些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 六、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一)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品德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节课的设计也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目标。首先,我把课堂的学习与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结合在一起,开发课程资源。课前让学生去搜集家乡特产图片、实物以及相关的传说或其他资料,即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特产的丰富,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特产的丰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又能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我还让学生为家乡的特产写一句广告语。其实这是一个情感内化的过程,在学生自编广告词的过程中,那种自豪感已融入其中,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寓教于乐
一节品德课要想成功,首先就是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孩子们乐意去学。在这节课,我特别注意寓教于乐。在导入时,我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瓣“高橙”让他们尝一尝,再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这样调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就兴趣盎然了。在课中,我又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如果一味的枯燥讲述特产的特点,学生很快会失去兴趣。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安排了“特产知识我知道”的知识竞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又被调动起来了。其实,虽然说是知识竞赛,但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了解特产知识。在课的结束时,我又用了“阿福讲白搭”的片尾曲来结束这节课,因为这首曲子中就介绍了一些家乡的特产。既是对这节课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又
是让学生感觉很有意思,原来每天在家里看的“阿福讲白搭”竟然有家乡特产的介绍。
(三)突破教材
在教材中并没有家乡特产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效益的资源,但是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单单只停留在认识家乡的特产上,家乡特产之所以成为特产,肯定还有它的其他可取之处。于是,我想到了应该与当地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家乡经济的发达,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因为特产,所以我找来了特产给家乡经济带来的增长数据统计。这数据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情感体验阶段,由了解家乡特产而更爱家乡。
(四)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其实还有许多特产并没有呈现出来,这就很容易让学生误解,特产只有课上介绍的这些。在课后,听了老师给我提出了意见后。我加上了“抢分题”这个环节,只要学生能再说出一个我们上面没有介绍过的特产,就能得1分。这样,学生就会说出很多他们搜集到的,而课堂上并没有出现的特产。在学生兴趣十足的“抢分”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家乡的特产有如此之多,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此外,在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时,我原先的设计时小组交流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交流,八组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模式,形式比较单一。所以现在改为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特产特点:如唱歌、快板、影片、PPT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带来自己介绍的特产让大家品尝。学生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特产知识,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特产,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更加有兴趣了。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路桥街道实验小学 陈晓慧
联系电话:13957661066 教育短号:6607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