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观经济习题

来源:汇智旅游网


第一章 导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 ) 2.只有落后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现象。 ( ) 3.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 ( )

4.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意味着中国人口供给是充裕的,资源供给是短缺的。 ( ) 5.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 ) 6.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不同于理论分析。( ) 7.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 ) 8.经济学能够教会你如何赚钱。 ( ) 9.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 )

10.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两种: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 ) 11.资源是稀缺的,因此经济学有存在的必要;资源有多种用途,因此经济学才得以存在。 ( ) 12.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经济学家能够找到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和各种选择。 ( ) 参考答案

1. T 2. F 3. F 4. F 5. T 6. F 7. T 8. F 9. T 10. T 11. T 12. F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1.经济学是研究( )。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问题

2.下述物品和服务哪些不具有稀缺的特性( ) A.空气 B.矿泉水 C.食物 D.安全保卫 3.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4.下列问题(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实证分析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5.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决策主要由( )做出。 A.生产者 B.消费者和政府 C.生产者和政府 D.生产者和消费者

1

6.下列( )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畴的。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7.经济学研究的四大问题可以归纳为( )。 A.什么、为谁、何时、为什么 B.为谁、何时、什么、哪里 C.如何、什么、何时、哪里 D.什么、如何、为谁、谁做决策 8.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为( )生产。

A.消费者 B.想买并且买得起的人 C.想买但是买不起的人 D.买得起,但是不想买的 9.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0.实证经济学不意味着( )。 A.它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B.它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C.它能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数学和统计学是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 1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区别在于( )。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12.下列(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8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3.下面有关政府决策的说法,( )是正确的。 A.政府决策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才存在 B.政府决策是对企业决策的替代 C.政府决策是对失灵的市场机制的修补

D.政府决策不会像市场机制那样存在失灵的领域 14.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才存在 D.只有计划经济国家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才存在

2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15.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经济学家不仅注意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更注意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各种情况下,( )体现为因果关系。 A.利率水平提高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减少了

B.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交通受阻,造成最近城市市场上新鲜蔬菜的价格涨了0.2元钱 C.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城市下岗职工的人数减少了 D.美国军队进入海湾地区,构成对海湾石油运输和石油生产的潜在威胁,中国国内生产者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使用量

16.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 )外均保持常数。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技术水平 C.棉花的种植面积 D.棉花的价格

17.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人水平提高

18.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19.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

A.不相同 B.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C.相同 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20.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

A.玉米生产者的收人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 B.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 C.玉米生产者的牧人增加,因为价格上升超过20% D.说不清楚

21.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 )。

A.正 B.负 C. 0 D.1

22.若市场需求减少大于市场供给减少,则市场价格(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23.某农户今年扩大播种面积并取得丰收,则可预期他的收入必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24.若市场成交数量增加而市场价格并无变化,则下列哪一条件是必要的( )。 A.供求曲线均为线性 B.供求量等幅增加 C.供求等幅增加 D.上述条件都不必要 2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3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26.下列( )体现了需求规律。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27.供给规律可以反映在( )。

A.消费者不再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28.若需求曲线为一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则当价格从高到低不断下降时,卖者的总收益将( )。 A.不断增加 B.不断减少

C.在开始时趋于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减少 D.在开始时趋于减少,达到最小值后趋于增加 29.对于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 )。 A.气候异常严寒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 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 D.化肥价格上涨

30.若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则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买者在商品上的总花费(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上述均可能

3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2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2P后,均衡价格将( )。

A.大于4 B.小于4 C.等于4 D.小于或等于4

32.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 )。 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减少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销量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销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销量减少

33.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 ( )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买得到票。

A.电影票降价10% B.电影票提价15% C.电影票提价10% D.电影票降价15%

34.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浓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5.蛛网模型是以( )为前提条件的。

A.需求量对价格缺乏弹性 B.供给量对价格缺乏弹性 C.需求方改变对未来的价格预期 D.生产者按本期的价格决定下期的产量

4

3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 )。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37.所有下列因素除( )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价格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变化

38.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 )外均保持为常量。 A.技术水平 B.投入价格

C.自然特点(如气候状况)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39.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40.市场上某产品存在超额需求是由于( )。 A.产品价格超过均衡价格 B.该产品是优质品 C.该产品是供不应求 D.该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41.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的产品的需求将是( )。 A.弹性 B.弹性或者说弹性较小 C.有单位弹性. 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

42.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卖者的总收益将( )。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知 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4. C 5.D 6. B 7. D 8. B 9. B 10.C 11.A 12.B 13.C 14.D 15.B 16.D 17.C 18.B 19.C 20.C 21.B 22.B 23.D 24.C 25.D 26.D 27.D 28.C 29.C 30.C 31.A 32.C 33.C 34.D 35.D 36.B 37.B 38.D 39.C 40.D 41.D 42.C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上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

1.在一个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混合经济系统中,基本的决策单位是( )。 A.家庭 B.厂商 C.政府 D.个人 E.以上都正确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 )。

A.效用理论,即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家庭如何按市场价格把既定的收入用于不同商品 B.对生产者行为的考察,是对厂商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和对其成本的分析 C.市场理论,即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D.分配理论,即有关要素价格的决定理论

E.福利经济学,即对一般均衡的状态给出好与坏的价值判断

5

3.下列关于需求规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C.价格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是减少的 D.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之间成正方向变动的关系 E.以上各项均正确

4.已知一条线性需求曲线,(参见下图)a点为需求曲线线段的中点,则( ) P •b a• •e 0 Q A.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e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B.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e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C.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 D.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E.b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5.对西红柿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消费者认为西红柿价格太高了 B.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 C.消费者预期西红柿将降价

D.种植西红柿的技术有了改进 E.以上都对

6.以下( )项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面包 B.吉芬商品 C.低档品 D.小汽车 E.炫耀性商品

7.1966年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1966年,教皇允许教徒们在星期五吃肉,则( )A.一周内的平均鱼价将上涨 B.鱼的消费量将增加

C.鱼的消费量将减少 D.肉的消费量将减少 E.肉的价格将上涨 8.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 )。 A.劳动 B.劳动时间 C.土地 D.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

E.由以上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 9.微观经济学在作分析时,通常假定( ) A.经济当事人是理性的B.经济当事人拥有完全信息

C.资源的配置是既定的 D.单个经济单位是互不相关的 E.单个经济单位是互相关的 10.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 )。 A.其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的 B.每个人被赋予了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 C.所有的单个决策单位自行选择最优方案 D.经济制度以私人产权为基础, E.决策是集中化的 参考答案

1.AB 2.ABCDE 3.ABC 4.AC 5.BC

6

6.BE 7.CE 8.ABCDE 9.ABCE 10.ABCD 四、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2.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3.实证分析它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含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4.规范分析它是经济学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做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著特征在于,经济学家进行规范分析时,往往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得出对还是错的结论。

5.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6.动态分析是分析均衡随条件的改变而进行调整的过程和路径。

7.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和预测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8.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在需求曲线图中,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

9.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是不同价格水平时不同需求量的总称,是一种关系,指整条需求曲线。

10.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上价格——需求点的移动。

11.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中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1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13.供给量的变动 (参照2) 14.供给的变动 (参照3)

15.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或价格水平,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则被称为均衡数量。

16.需求价格弹性一般也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17.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货币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18.供给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19.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X的需求量对商品y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X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与商品Y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20.供求定理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称为供求定理,包括以下四点:(1)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2)需求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因此,需求的变动要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3)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4)供给增加,使均衡产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产量减少;因此,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

7

五、计算题

1.设需求曲线的方程为Q = 10 - 2P,求其点弹性为多少?怎样调整价格可以使总收益增加? 解: EddQPd(102P)PPP()2dPQdP102P102P5P此题需要讨论一下:当

PP1时,富有弹性,降价增收 1时,缺乏弹性,提价增收 5P5P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QD = 14 - 3P QS = 2 + 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 令QD = QS ,14 - 3P=2 + 6P 解得 P =4/3 代入需求弹性公式, Ed = -2/5 ES = 4/5 3.设某市场只有两个消费者,其需求曲线分别为: Q1 = 100-2P (P≤50) Q2=160-4P (P ≤40) Q1 = 0 (P 50) Q2= 0 (P  40) 试求市场需求曲线。

解:市场总需求为消费者需求之和,即Q1+Q2

据题意,当P>50时,Q1+Q2=0

当40<P≤50时,Q1+Q2=100-2P+0=100-2P 当P≤40时,Q1+Q2=100-2P+160-4P =260-6P 所以 260-6P(P≤40), Q = 100-2P(40<P≤50)

0 (P>50)

六、简答题

1.下述各种情况的出现,将对商品A的供给有何影响? (1)在商品A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2)生产商品A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3)预计产品A的价格会下降;

(4)生产商品A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答:(1)商品A的供给将减少。因为生产商品A的企业数目的减少将直接减少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商品A的供给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商品A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商品A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将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A的数量较前有了增加,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商品A的供给将增加。因为当商品A的价格预计要下降时生产者会赶在价格下降之前尽量多生产和出售商品A,以免受或少受跌价之损失,其供给曲线便会向右下方移动。

(4)商品A的供给将减少。因为商品A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提高其生产成本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A的数量,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3.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的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8

4.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或“丰收悖论”。

答:“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成语,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5.简述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关系。

答:(1)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各自的定义;(2)关系:区别:①在概念上:具体数量和一种关系的不同;②在图象上:线上一点与一条需求曲线的不同;③变动的原因不同:价格因素与非价格因素的不同;④变动的几何表现不同:点沿着线运动与整条需求曲线移动的不同。联系:不同价格下需求量的总体即需求。

6.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参见供求定理的名词

7.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2)商品可替代的程度。程度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4)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5)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6)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短,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七、论述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何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答: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2)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两者呈同方向变动。(3)消费者的收入对商品需求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若是正常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若是劣质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人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减少。(4)相关商品的价格。对于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而言,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若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5)预期因素也对需求量产生影响。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未来会上升时,他通常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以上就是影响需求的一些主要因素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2.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答:市场均衡是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当市场需求恰好等于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当需求或供给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导致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许多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或者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动将可能引起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动。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许多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预期等都会导致生产者的供给发生变动,从而使得市场供给发生变动。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和供给就是通过这样的变动来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的。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一、判断题

1.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 2.总效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则决定了消费的数量。( ) 3.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 )

4.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可见四川人最能吃辣椒。( )

5.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9

6.如果一种商品满足了一个消费者坏的欲望,说明该商品具有负效用。( ) 7.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相应下降。( ) 8.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

9.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那么他总是把他的收入的一半花在X上。( ) 10.如果效用函数U(X,Y)=5X+6Y,则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 11.若某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则可判定它必为正常品。( )

12.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越接近于直线,说明该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性就越大。( ) 13.在均衡点处,消费者所消费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

14.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 ) 15.在消费者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 1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

17.如果在新的消费者均衡状态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的生活状况恶化了。( ) 参考答案

1. F 2. F 3. F 4.F 5.F 6.F 7. F 8. T 9. T 10.F 11.F 12.T 13.F 14. T 15. F 16.T 17.F 二、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X商品甚于Y商品,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最低 B.商品X紧俏 C.商品X有多种用途

D.对其而言,商品X的效用最大

2.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满足,这意味着( )。 A.边际效用最大 B.总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零 D.总效用为正 3.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分别为( )。 A.两种消费品 B.消费品和价格 C.两种生产要素 D.生产要素及其产出 4.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无法确定

5.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为( )。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视具体情况而定

6.下面除了( )外,都是对物品的边际效用的正确理解。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MU=△TU/△Q (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7.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 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D.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10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8.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 )。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D.同时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 9.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可能会使( )。

A.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 B.预算线的斜率变小 C.需求增加 D.需求量增加

10.由于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 )。

A.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降低了 B.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提高了 C.消费者的满足状况并没有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其满足程度

11.序数效用论中,商品的效用( )。

A.取决于价格 B.取决于使用价值 C.可以通过确切的数字表示 D.可以比较 1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 )。 A.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 B.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偏好、收人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

13.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 A.边际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最大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为正

14.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 B.商品Y的价格下降 C.商品X和Y的价格同时上升D.消费者收人增加 15.如果消费者消费的X、Y商品的价格之比是1.25,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是2,为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 )。 A.增购X和减少购买Y B.增购Y和减少购买X C.同时增购X、Y两种商品 D.同时减少X、Y的购买量 16.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实际所得 B.主观感受 C.没有购买的部分 D.消费剩余部分 17.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

A.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以上都不对 18.如果消费者的预算收入为50美元,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5美元和4美元,消费者打算购买6单位X和4单位Y,商品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5和20,那么,要达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 )。 A.按原计划购买 B.减少X和Y的购买量 C.增加X、Y的购买量 D.增购X的同时减少Y的量 19.关于无差异曲线,不正确的是( )。

11

A.无差异曲线表现出对两种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B.无差异曲线不可能为直线 C.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重要分析工具 D.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物品之不同数量的组合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

20.在特定时期内,猪肉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可能是( )。 A.猪肉价格上涨 B.猪肉预期价格上涨 C.鸡蛋价格上涨 D.预期鸡蛋价格上涨

21.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总是包括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 A.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B.消费者的人数是无限的

C.商品的数量是无限的 D.消费者各个时期的收入是不同的

22.假如消费者消费的几种商品的价格都相同,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效用满足,他应该购买( ),

A.相同数量的这几种商品 B.这几种商品并使其总效用相等 C.这几种商品并使其边际效用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3.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 )个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5 B.1 C.1/4 D.4

24.如果价格消费线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则能肯定商品X的需求曲线是( )。 A.完全富于0弹性 B.完全缺乏弹性 C.单元弹性 D.向下倾斜的直线 25.关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不正确的是( )。

A.边际替代率递减说明每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为保持效用不变,所减少的其他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B.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递减都说明了随着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多,人的主观效用递减的趋势 C.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所有的商品组合中都是适用的 D.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26.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27.消费者购买每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 )。

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 B.消费者从消费这种物品中获得的总效用 C.消费者从平均每单位物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 D.消费者从消费最后一单位物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 28.预算线上的点表明( )。 A.没有用完预算支出

B.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 C.处于均衡状态 D.状态不可确定 29.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以上都正确 30.当消费者的真实收入上升时,他将( )。 A.购买更少的低档商品 B.增加消费 C.移到更高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D.以上都是

31.若无差异曲线是水平的,表示消费者对( )商品的消费已达到饱和状态。 A.X商品 B.Y商品

12

C.X和Y商品 D.既不是X商品也不是Y商品

32.( )可以反映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和两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A.价格消费线。 B.需求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扩展线。

33.若消费者A的MRSxy大于消费者B的MRSxy,那么A应该( )。 A.用X换B的Y B.用Y换B的X C.或放弃X或放弃Y D.无法判断

34.某些女性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杏仁蜜作为化妆品,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欧莱雅,杏仁蜜对这些人来说是( )。

A.吉芬品 B.低档商品 C.正常品 D.生活必需品 35.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被称为(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C.边际转换率 D.边际效用

36.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 A.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37.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 A.需求曲线 B.价格一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一消费曲线

38.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重将( )。 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4. B 5.C 6. C 7. C 8. C 9. C 10.B 11.D 12.D 13.A 14.A 15.A 16.B 17.B 18.C 19.A 20.A 21.C 22.C 23.D 24.C 25.C 26.B 27.D 28.B 29.B 30.D 31.A 32.A 33.B 34.B 35.A 36.C 37.D 38.C 三、多项选择题

1.消费者之所以要消费商品,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下面关于消费者欲望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欲望是指想得到却没有得到某种物品的一种心理状态 B.关于消费者欲望的探讨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 C.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量的持续增加,人们的欲望强度会增加 D.欲望具备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方面 E.以上各点都正确

2.下列关于边际替代率说法正确的有( )。

A.通常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逐渐递减,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B.通常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逐渐递减,其无差异曲线凹向原点 C.边际替代率可能为无穷大,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D.边际替代率为常数,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E.边际替代率不可能为零 3.以下关于边际效用说法正确的有( )。

13

A.边际效用不可能为负值 B.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呈同方向变动 C.对于通常情况来讲,消费者消费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D.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 E.以上各点都正确 4.无差异曲线有向右下方倾斜的性状,关于这—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用横轴表示的X物品的效用更大 B.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减少一个单位的Y物品必然增加同等量的X物品

C.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效用水平 D.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其斜率为负值 E.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其斜率为正值

5.关于消费者均衡点的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

A.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上 B.消费者均衡点在理论上可以脱离预算约束线而存在 C.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 D.在消费者均衡点上,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但符号相反 E.以上各点都正确

6.关于吉芬品的需求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吉芬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C.商品价格下降,其替代效应为正数值 D.商品价格下降,其收入效应为负数值 E.商品价格下降,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

7.以下( )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面包 B.吉芬品 C.低档品 D.小汽车 E.炫耀性商品 8.序数效用论对偏好的假设包括( )

A.边际效用递减 B.完备性 C.传递性 D.不饱和性 E.边际替代率递减、

9.某人对于牛奶对面包的边际替代率为1/4,即一单位牛奶相当于1/4单位面包,则( )。

A.牛奶价格为4,面包价格为1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B.牛奶价格为1,面包价格为4时,张某获得最大效用 C.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牛奶的消费 D.牛奶价格为10,面包价格为2时,张某应增加面包的消费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 )

A.具有正斜率 B.斜率递减 C.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 D.位于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具有较高的效用水平 E.密集性

11.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则( )

A.该消费者获得了最大效用 B.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的消费,减少Y的消费 C.该消费者应该减少X的消费,增加Y的消费 D.该消费者没有获得最大效用 E.应该调整X和Y的价格 参考答案

1.ABD 2.ACD 3.CD 4.CD 5.AC 6.BCDE 7.BE 8.BCD 9.BD 10.BCDE 11.CD 四、名词解释

1.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满足程度。

2.基数效用: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可以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以基数来加以度量、比较或加总。这种以数字为计量单位来衡量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为基数效用。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方法。

3.序数效用: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度量的,效用之间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排列顺序或等级,这种以排序的形式来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就是序数效用。序数效用理论以无差异曲线为工具分析消费者行为。

14

4.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5.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减)量。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根据基数效用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人们从每单位消费品中的感受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是逐渐减弱的。由此出现的消费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连续增加,商品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这样一种现象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7.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8.消费者剩余: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消费者为购买特定数量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格与其实际购买该商品时所花费的总支出之间的差额。

9.无差异曲线: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10.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而意愿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的比率,表达式为:MRSXY = -△Y/△X

11.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某一单位的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它决定了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几何性状。

12.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13.恩格尔曲线: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

14.恩格尔定律:是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人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5.价格效应: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使消费者为能够获得更多效用而增加其购买量的现象。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6.收入效应:对于消费者来讲,虽然收入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使得现有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发生了变化,这相当于实际收入水平变了,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引起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变化,相应地,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发生变化,这就是收入效应。

17.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相对于另一种价格不变的商品来讲是较以前昂贵(便宜)了,商品的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会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量发生变动,这就是替代效应,替代效应不会改变原来的效用水平。 18.正常商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

19.低档商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20.吉芬品:随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也下降,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吉芬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作用的方向相反,且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是低档商品的一部分。

五、计算题

1.教材P56-5 原预算约束线P1•X1 + P2 •X2 = I 据题意 2P1•X1 + 4P2 •X2 = 3I

X2=3I/4P2 - P1 /2P2

2.教材P56-6 设牛排效用为X,汉堡包效用为Y, X=3Y,Y=X/3 MUX = 3,MUY =1/3, MUX > MUY , 所以增加X的购买

3.教材P56-7. 据题意PX = 0.5, PY =0.6 PX/ PY =5/6 4.教材P56-5. 已知:U= X1•X2 , PX1 =1, PX2 =2

15

∵MUX1 =X2 , MUX2 =X1 ∴ MUX1 / PX1 = MUX2 / PX2 即为

X2 /1 = X1 /2 , X2 = X1/2, 预算方程为: X1 +2X2 =2, 解得X1= 1 ,X2=1/2, ∴(1)效用最大时, X1= 1 ,X2=1/2,

(2)均衡时 MRS= MUX1/ MUX2 = PX1 / PX2=1/2

如果各买3单位,MRS1/2 ∵ X2=3时, X1 应为6,但实际是3, 显然 X1少了, MUX1增加 ∴ MUX1 / MUX2 应大于1/2。 5.教材P57-9. 解法同8

已知:V(F,C)= FC, PF =1, PC =3 预算方程为:F + 3C = 12 (2)最优选择为, C = 2 ,F = 6 (3)MRS= MUF / MUC =PF / PC =1/3 (4)MRS1/3

6.教材P57-10. 已知:M=200,PX1 =4, PX2 =2 (1)画出它的预算线: 预算方程为:4X1 +2X2 =200 (2)求最优购买:

已知U=( X1 ,X2 )= X1+2X2 ∵ 4X1 +2X2 =200,2X1+X2 =100 X2 =100- 2X1,代入U = X1+2X2 U = X1+200-4X1 =200-3X1 可见 当X1 =0时,U达到最大∴最优购买为X1 =0, X2 =100, (2)求最优购买:另一法 已知U=( X1 ,X2 )= X1+2X2

我们把它变换一下:2X2 = U -X1 X2 =(1/2)U-(1/2)X1,此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1/2,是一条直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它与预算约束线必有交点,但效用最大的点只能是角落均衡, 7.教材P57-13. (1)画出过桥的需求曲线 已知P=12-2X,

(2)如果免费过桥,(P为零)人数为6单位,如果价格P达到12,过桥人数为零 (3)消费者剩余福利损失

如果过桥不收费,消费者剩余为36, (612 ÷2)

(2)如果过桥费为6元,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27,即(6+3)6÷2 六、简答题

1.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它们有什么经济学含义?

答:(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这表明,要增加商品x的消费就必须减少消费Y;反之亦然。两种商品之间的这种替代,此消彼长。(2)在坐标平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3)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这说明:在同样的效用水平下,要替代一单位的商品Y所需要的商品x不断增加,这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反应。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答: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就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货币收入约束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条件。这一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MUX/MUY=PX/PY,即消费者所购买的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这两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之比。公式隐含着:消费者实现均衡时,所花费在每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效用相等。公式的左边是消费者的主观判断,右边则是市场的客观评价,消费者均衡正是消费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在图形上表示消费者均衡则意味着: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涵义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递减的?

答:MRSXY=-△Y/△X,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因为随着商品x的增加,其边际效

16

用是递减的。同时,随着商品Y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随着X的增加,每单位X可以替代的商品Y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4.什么是总效用,什么是边际效用?两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总效用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满足感,记为TU=ƒ(Q);而边际效用是指当商品的消费量(或购买量)增加一点时总效用的增加量,记为MU=△TU/△Q。如果消费量的增量非常小,趋近零,则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对消费量的一阶导数,即:MU=dU/dQ。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有如下关系:(1)只要边际效用大于零,总效用必定上升;(2)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高点,即饱和点;(3)当边际效用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开始下降;(4)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一阶导数,反过来,总效用的数值就等于边际效用的积分。 5.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消费者从增加的一单位该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用随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6.消费者均衡点E点有哪两个显著特征?

答:(1)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上;(2)均衡点由预算约束线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 7.基数效用论得到的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什么?

答:基数效用论得到的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七、论述题

1.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提示:可以分为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部分加以比较,不同点可以在假设条件、分析工具、均衡条件的表达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答案要点:差异:(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

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即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相同点:(1)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2)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做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4)他们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2.我国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请回答这种措施: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或不利的效应?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能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答: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水的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可望得到缓解或消除。 (1)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 (可以画图加以说明)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用电来冷却,

17

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

(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工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一、判断题

1.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 2.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其值为负。( ) 3.产出增加时,总成本亦上升,即为规模不经济。()

4.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产出将不断递增,边际产量在开始时递增然后趋于递减。() 5.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 6.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在减少。( ) 7.如果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其平均产量也递减。() 8.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 9.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收益递减所造成的。( )

10.利用两条等产量线的交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可以生产出数量不同的产品。( ) 11.利用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都可以生产出同一数量的产品。( ) 12.生产要素的价格一旦确定,等成本曲线的斜率随之确定。( ) 13.如果平均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

14.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两种类型。( )

15.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 16.可变要素的报酬总是递减的。( )

17.边际产量可由总产量线上的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 ) 18.边际产量总是小于平均产量。( ) 19.当平均产量最高时,平均成本最低。( )

20.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 )

21.假如以生产要素X代替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3,这意味着这时增加1个单位x所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3个单位Y所减少的产量。( )

22.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 2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代表了在各种产出水平下的最低平均成本。( )

24.补偿固定资本有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可变成本;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 25.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同时趋于下降。( ) 26.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它相交。( )

27.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一定在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 ) 28.边际产出是所有投入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 29.即使边际产出下降,总产出仍将继续上升。( )

30.当SMC=LMC,并且小于LAC时,LAC曲线处于下降阶段。( ) 31.当边际成本递增时,平均成本也是递增的。( ) 32.固定成本与产量的变动无关。( )

33.在TC曲线给定时,就有可能相应地画出MC曲线。( ) 34.MC一开始递减是因为生产中的边际收益递增引起的。

18

35.如果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时,生产者可以买到任意数量的这些要素,而且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将是一条水平直线。( ) 36.LAC曲线的上升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引起的。( ) 37.可变要素的边际成本总是递增的。( )

38.只要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

39.总成本是指生产一种产品或劳务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 ) 40.短期总成本总是大于长期总成本。( )

41.在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厂商的正常利润为零。() 42.如果产量减少到零,短期内总成本也将为零。( ) 43.LAC曲线相切于SAC曲线的最低点。( )

44.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因而AFC也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 ) 参考答案

1.F 2.T 3.F 4.F 5.T 6.T 7.F 8.F 9.F 10.F 11.T 12.T 13.T 14.T 15.T 16.F 17.T 18.F 19.F 20.F 21.T 22.T 23.T 24.T 25.F 26.T 27.T 28.F 29.T 30.T 31.F 32.T 33.T 34.T 35.T 36.F 37.F 38.F 39.T 40.T 41.F 42.F 43.F 44.F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人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4.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 A.APL是递减的 B.APL为零 C.APL为零 D.APL为负

5.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 )首先发生。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既定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和B。

7.如果仅劳动是可变投入,以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作为划分生产三阶段的标志,则( )不是第Ⅱ阶段的特点。

19

A.边际实物报酬递减 B.平均产量不断下降

C.总产量不断提高 D.投入比例从比较合理到比较不合理 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大 B.收益多,成本高,则利润就小 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 D.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小 9.当APL为正但递减时,MPL ( )

A.递减 B.为负 C.为零 D.上述任何一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11.下列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12.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K)而言,当TPL,达到最大值且已开始递减时,MPL处于( )阶段。 A.递减且MPL<0 B.递减但是MPL>0 C.MPL=0 D.无法确定MPL值 13.当总产量下降时,( )。 A. APL为零 B.APL为负 C. MPL为零 D.MPL为负

14.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1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16.等产量曲线( )。

A.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出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画出该曲线 C.表明了投人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出量都是一定的 17.生产的第Ⅱ阶段( )始于APL开始下降处。 A.总是 B.决不是 C.经常是 D.有时是 18.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 A.预算线的斜率 B.等成本线的斜率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边际报酬

1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相同产出,则MRTSLK是( )。 A.1/2 B.2 C.1 D.4

20.当某厂商雇用第3个人时,其每周产量从213个单位增加到236个单位,雇用第4个人使每周产量从236个单

20

位增加到301个单位,则其面临的是 ( )。 A.规模收益递减 B.边际成本递减 C.边际收益递增 D.边际收益递减 21.要达到规模报酬递减,应该( )。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且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C.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以上均不对 22.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以上任何一个都是 23.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X,纵轴表示生产要素Y的坐标系中,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表明( )。 A.PX/PY=2 B.QX/QY=2 C.MPL/PL=MPK/PK D.上述任意一项 24.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B.MRTSLK=MPL/MPK

C.MPL/PL=MPK/PK D.上述情况都正确

25.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5%,而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 ) A.产出增加5% B.产出减少5% C.产出的增加少于5% D.产出的增加大于5% 26.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 A.凸向原点 B.负向倾斜 C.不相交 D.以上均对

27.已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此时,要达到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出水平,应该( )。 A.增加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D.A或者B

28.生产理论中的扩张线和消费者理论中( )类似。 A.价格—消费曲线 B.Engel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预算线 29.生产率是衡量( )。

A.每单位投入的产出量 B.每单位产出所需要的投入量 C.每一美元投人的产出量 D.每一美元产出的投人量 30.报酬递减规律( )。

A.在很少几个国家起作用 B.在每一生产过程中起作用 C.不适用于计划经济 D.良好的管理技术将抑制其起作用

31.凡属齐次生产函数,都可能分辨其规模收益类型。这句话( )。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正确 D.不一定正确 32.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33.如果确定了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

A.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B.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C.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

21

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D.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以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 34.由企业购买或雇佣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固定成本 D.可变成本 35.边际成本是指( )。

A.总成本除以产量 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 C.投入的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D.增加生产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36.不变成本是指( )。

A.购进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B.即使停止生产也必须支付的成本 C.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成本 D.以上解释都不对

37.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人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经济利润 D.正常利润 38.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39.当AC达到最低点时,下列( )是正确的。 A.AVC=FC B.MC=AC C.P=AVC D.P=MC

40.通过不同产出水平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们可以决定( )。 A.AC B.AFC C.MC D.以上都是

41.如果生产10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100美元,第11单位的边际成本是21美元,那么( )。 A.第11单位产品的TVC是$21 B.第10单位的边际成本大于$21 C.第11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1 D.第12单位的平均成本是$12

42.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 A.固定成本 B.隐性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43.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44.下列因素中不属固定成本的是( )。

A.土地的租金 D.折旧 C.财产税 D.营业税 45.下列各因素中( )不是可变成本。 A.原材料 B.短期贷款的利息

C.高层管理者的薪金 D.可以无偿解雇的雇佣工人的工资 46.当( )时,厂商如果要使成本最低,应停止营业。 A.AC47.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 )。

22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 D.上述任意一种 48.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D.以上都不对

49.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生产可能性边界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如果—个人选择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50.假定两个人一天可以生产60单位产品,4个人一天可以生产100单位产品,那么( )。 A.AVC是下降的 B.AVC是上升的 C.MPL>APL D.MPL是40单位

51.假如总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总成本从300增加到330,那么边际成本等于( )。 A.30 B.330 C.300 D.15

52.当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时,总成本曲线开始( )。 A.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B.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C.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53.假定某机器原来生产产品A,利润收入为20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所花的人工、材料费为1000元,则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是( )。

A.200元 B.1200元 C.1000元 D.无法确定 5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 A.规模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55.MC曲线是由( )决定的。

A.TFC曲线的斜率 B.TVC曲线的斜率 C.TC曲线的斜率 D.既是TC曲线的斜率也是TVC曲线的斜率 56.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是( )。 A.AC的最低点 B.等于MC C.AVC和AFC之和 D.上述答案都成立

57.已知产量为10单位时,总成本为500;产量为11单位时,平均成本为51;那么边际成本为( )。 A.51 B.50 C.52 D.61

58.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 A.AC值最小 B.AC=MC C.MC曲线处于上升 D.上述各点都对 59.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 A.规模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60.长期总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 D.平均成本变动的轨迹 61.当产量达到( )时,利润极大。

23

A.P=MC B.P=AVC C.AVC=MC D.ATC=MC 62.企业使其利润最大化意味着( )。

A.使其亏损最小化 B.使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 C.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来决定出水平 D.以上都是

62.一个企业在( )应该关门。

A.AV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B.A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C.发生亏损时 D.MC>MR时 64.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具有( )特征。 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 B.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 C.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小 D.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大

65。在任何产量上的LT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TC。这句话( )。 A.总是对的 B.肯定错了

C.有可能对 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66.LAC曲线( )。

A.当LMCLAC时上升

B.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C.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D.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67.已知产量为S00单位时,平均成本是2元,产量增加到55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2.50元,在这个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并在数值上大于平均成本 参考答案

1. C 2. C 3. D 4. D 5.A 6. D 7. D 8. C 9. D 10.D 11.B 12.A 13.D 14.C 15.B 16.A 17.A 18.C 19.B 20.C 21.A 22.B 23.A 24.D 25.C 26.D 27.A 28.C 29.A 30.B 31.A 32.C 33.D 34.A 35.D 36.B 37.B 38.D 39.B 40.D 41.C 42.B 43.B 44.D 45.C 46.C 47.C 48.C 49.A 50.B 51.D 52.B 53.A 54.C 55.D 56.D 57.D 58.D 59.A 60.A 61.A 62.D 63.A 64.A 65.A 66.A 67.A 三、多项选择题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 )。

A.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D.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 E.以上各点都正确 2.由于总产量等于所有边际产量之和,所以( )。

A.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 B.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C.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D.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 E.在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时,总产量曲线达到顶点 3.在一段时期内,短期生产函数可以是( )。 A.Q=f(L,K,N) B. Q=f(L,K,N)

C.Q=f(L,K,N) D. Q=f(L,K,N) E.以上都可以

24

4.某厂商在短期内保持资本(K)的投入量不变而改变劳动(L)的要素投入量,则其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 A.边际产量曲线(MPL)高于平均产量曲线(APL) B.总产量曲线(TPL)处于递增速率上升阶段 C.总产量曲线(TPL)处于递减速率上升阶段

D.开始于APL的最高点 E.终止于MPL与横轴的交点

5.若厂商同时改变资本(K)和劳动(L)的投入量,则在这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内( )。

A.等产量曲线呈递减状态 B.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D.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 E.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 6.属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的有( )。

A.等产量曲线凹向原点 B.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E.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等产量曲线上某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值 B.等产量曲线上某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C.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D.随着增加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MPL不断下降,MPK不断上升 E.以上各点都正确 8.有关等成本线变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两种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增加使等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B.在两种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增加使等成本曲线向左下方平移 C.在两种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减少使等成本曲线向左下方平移 D.在两种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减少使等成本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E.在成本和另一种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的价格变动将导致等成本线旋转

9.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及其含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位于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B.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位于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交点 C.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的确定原则是:RTSLK=PL÷PK D.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的确定原则是:MPL/Pl= MPK/PK E.以上均正确

10.有关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与企业会计的生产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是指机会成本 B.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C.企业会计的生产成本指会计成本 D.会计成本仅包括经济学中的显性成本 E.会计成本包括经济学中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11.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利润是厂商的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B.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相同 C.会计利润 = 收益 – 会计成本 D.经济利润是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额 E.以上说法正确

1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在于( )。 A.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C.平均可变成本与可变投入的平均产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D.由于平均产量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所以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也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E.以上全对 13.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 )。

A.一种逐渐下降的曲线 B.是一条双曲线 C.一种逐渐上升的曲线

25

D.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的下降 E.以上均不对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B.短期不变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C.短期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产量轴的直线 D.短期总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E.以上均正确

15.以下有关边际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和可变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 B.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下降 C.当边际成本曲线下降时,可变成本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 D.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总成本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E.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可变成本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期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B.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D.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每一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E.以上各点均正确 17.厂商获取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有( )。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为最大 B.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为最小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收益大于成本的差额为最大 E.以上均正确

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MC大于AC时,AC下降 B.MC小于AC时,AC下降 C.MC等于AC时,AC下降 D.MC等于AC时,AC达到其最低点 E.以上全对 参考答案

1.ABC 2.BDE 3.ABC 4.CDE 5.ABD 6.BCDE 7.BCD 8.ACE 9.ACD 10.ABCD 11.ABD 12.ACD 13.ABD 14.CD 15.ACDE 16.AC 17.BC 18.BD 四、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他们所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不变的时期。 3.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它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5.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6.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7.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每单位该要素所替代

26

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即一种要素对另一种的边际替代率随该要素增加而递减。

8.等成本线: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花费相同的成本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9.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表示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组合。 10.生产扩展曲线:简称生产扩展线,它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厂商成本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描述出来的轨迹。

11.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而放弃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成本)。

12.会计成本:是指会计记录的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而用于生产要素购买的实际支出。 13.显性成本:指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而用于生产要素购买的实际支出。

14.隐性成本:指厂商自己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厂商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15.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它反映了厂商所有投入要素成比例变动与相应产出变动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 26.规模收益递增: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增的。 五、计算题

1.教材P85-2 已知生产函数Q=LK-0.5L -0.32K K=10,求APL,MPL 解:令K=10,则Q=10L-0.5L–32

APL=(10L-0.5L2 -32)/L =-0.5L+10-32/L MPL =10-L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企业使用的劳动量。

A.总产量最大时企业的劳动量 解: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最大令MPL =10-L=0,则L=10 B.平均产量最大时企业使用的劳动量当平均产量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 d (APL) /dL =-0.5+32/L令其为零,解得L =64 L=8(负数舍去) C.边际产量最大时企业使用的劳动量边际产量为MPL =10-L由此可知,当MPL 最大时,L为0, (3)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各为多少?

由B可知L=8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当L=8时, APL=-0.558+10-32/8=2 MPL =10-8=2 2.教材P85-4已知生产函数为Q=2LK(1)求证该企业的生产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若判断生产规模报酬的增减,只需判断其生产函数的指数,若+大于1,规模报酬递增 若+小于1,规模报酬递减 若+等于1,规模报酬不变

(2)证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假定K的投入量不变,L为可变投入量则MPL = K Ld MPL/dL=-0.5 K L

0.5

-1.5

0.5

-0.5

0.5

0.5

2

2

2

2

2

小于零,生产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边际生产力递减。

3.教材P85-5说明规模报酬的增减

根据前面所证:(1)指数大于1,递增(3)递增(4)递增(2)Q=3L+100 递减 4.教材P85-6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

(1)试求劳动与资本的平均产量 资本的平均产量Q/K=L;劳动的平均产量Q/L=K (2)试求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当K=100时,画出APL和MPL的简图

MPK = L,MPL=K 当K=100时,Q=100L APL=Q/L=100L/L=100 MPK = dQ/dL =100 可见,两线重合,平行于横轴,数值为100,

(3)画出Q=10等产量线 试求当K=25、10、4时的边际替代率, 依据数值为K=1,L=10,K=2,L=5K=4,L=2.5K=5,L=2K=10,L=1

当K=25时,L=0.4,RTSLK =25/0.4=62.5 , RTSLK =10/1=10, RTSLK =4/2.5=1.6 递减 5.教材P87-10 Q=LK,PL=3,PK=5,TC=160

27

8

8

求均衡产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解:已知 3L+5K=160 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厂商均衡条件为

MPL/MPK=PL/PK , 对于生产函数Q= LK, MPL =8KL MPK= 8LK MPL/MPK= 8KL / 8LK = PL/PK =3/5, 得 K/L=3/5,3L=5K, 代入3L+5K=160,得 L=80/3,K=16

另一解法提示 解:已知 3L+5K=160 所以L=(160-5K)/3,代入Q=LK Q= [(160-5K)/3 ]K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Q`= {[(160-5K)/3 ]K}` Q =(80/3)(16) 6.教材P87-11.Q = -0.1L+6L+12L (1)劳动的平均产量为最大时的劳动量

解:对于生产函数-0.1L+6L+12L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Q/L=-0.1L+6L+12 令:

ddl3

2

2

3

2

88

8

8

8

8

8

8

88

87

8

7

8

7

87

APL0.2L60 求得:L=30

(2)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最大时的劳动量

解:对于生产函数-0.1L+6L+12L 劳动的边际产量令

ddL3

2

MPLdQdLddL (-0.1L+6L+12L)=0.3L +12L+12

322

MPL0.6L1202

求得:L=20

7.教材P87-13 MC=3Q -8Q+100,Q=5时,TC=595 求各种成本函数 解:由边际成本函数积分得总成本函数 TC=Q -4Q +100Q+A, 又因为Q=5时,TC=595,解得A=70

所以:TC= Q -4Q +100Q+70 AC=TC/Q=Q-4Q +100+70/Q VC= Q -4Q +100Q AVC=VC/Q= Q -4Q +100 8.教材P87-14 TCA=80+2QA+0.5QA ,TCB=50+QB

场需求量仅8个单位,选哪个方案 解:将Q=8代入上述两个方程 TCA= 128, TCB= 114,所以选择方案B,(2)解:如果选方案A,必须 TCA ≤ TCB 即有80+2QA+0.5QA ≤ 50+QB 令QA=QB =Q 代入上式,有 0.5Q ≥2Q+30 Q≥10 所以,市场至少需要10单位产品

(3)如果建两个厂?如果22单位产品,厂商怎样分配产量? 解:因为总产量: QA+QB=22(1)

总成本TC=TCA+TCB = 80+2QA+0.5QA+50+QB (2)

由(1)得: QB=22 - QA 代入(2) 得:TC=130+2QA+0.5Q +(22 - QA ) TC=1.5QA - 42QA + 614 当 时总成本处于最低点解得QA=14,代入(1) QB=8 六、简答题

1.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首先,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达到最高点的先后顺序是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

其次,由于总产量等于所有边际产量之和,所以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阶段,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当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当边际产量曲线为零时,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在边际产量曲线为负的阶段,总产量曲线不断下降。

第三,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此之前,边际产量拉着平均产量曲线上升,在此之后,边际产量拉着平均产量曲线下降。

2.等产量曲线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 (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着一个产量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值越大。这个

28

2

A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3

2

2

3

2

dTCdQ0

特征表明,在投入组合可以任意改变的条件下,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在这些等产量曲线中,离原点越远,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越多,从而他们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

(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这个特征表明,在生产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特定的生产要素组合点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只能是一个数值,因而过这一点的等产量曲线也只能有一条。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个特征表明,理性的生产者应把两种投入的组合置于合理的投入区域之中。 (4)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个特征表明,边际技术替代率存在递减规律。 3.请比较说明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

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者为理性的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两者的切点为消费者的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分析工具也类似,如等产量曲线 和等成本曲线,二者的切点为生产者均衡。 二者均是供求论的基石。

4.厂商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①生产要素最优组合问题即厂商如何选择投入组合去实现某个产量的成本最小化问题,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然要求实现其选择产量的成本最小化。因此,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②厂商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实现了某个产量的成本最小化时,未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不是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 5.什么是厂商的成本?它的反映形式是什么?

答:厂商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做是厂商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但是,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的概念是不够的。于是,他们提出了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用成本函数来反映厂商一定量的产出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厂商的成本函数及其在要素上支付的价格决定了厂商的成本函数即C=C(Q)+FC。

6.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答: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有:

(1)劳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的细化;

(2)几何尺度的原因。大型设备每单位产出的制造和维修费用通常要比小型设备低; (3)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 (4)财务方面的原因。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 (5)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七、论述题

1.试叙述理性的生产厂商应如何组织生产。 答:厂商组织生产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厂商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应该在生产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在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这是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如果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理性的生产者自然不会停留在该阶段;而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如果减少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地增加,所以理性的生产也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至于生产者在第二阶段中何处达到收益最

29

大值则取决于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如果要素的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其导致的边际成本,则其达到最佳投入数量。否则,就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2)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RTS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w/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其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无数个切点上,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生产曲线上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状况。生产规模的确定需要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种要素的数量;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基本的原则是MR=MC。 2.简述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答:(1)短期成本主要包括短期总成本,又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又分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2)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关系如下: ①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A.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变动规律: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常数。B.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变动规律为:从原点出发,表示没有产量时就没有可变成本,该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最初比较陡峭,然后比较平坦,最后有比较陡峭。C.短期总成本是指厂商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它的变动规律同可变成本。D.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短期总成本曲线不是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固定成本出发,表示没有产量也不为零,最小为固定成本。短期总成本一定在短期变动成本的上方,两线斜率处处相等。两线中间差额为固定成本。

②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

A.平均固定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单调下降,最初下降的速度比较快,以后越来越缓慢,越来越接近横轴,但永远也不会与横轴相交。B.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可变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一条U型线。C.短期平均成本是指短期内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一条U型线。D.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均成本这一U型曲线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上方;它们之间的差额就是平均固定成本;平均成本要比平均可变成本晚达到最低点;由于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导致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在两线的右边越来越接近,但永远不会相交。

③短期边际成本是指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量。它的变动规律:也是一条U型线。它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的关系是:边际成本一定通过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停止营业点和均衡点。

第四章 企业与市场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

1.企业是为一定目的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独立的经营单位,是同一资本支配的各种经济活动单位的集合。 ( ) 2.企业组织代表了企业内部的上下级的权威关系。( ) 3.企业组织代表了企业内部的平等的交易关系。( ) 4.市场是通过市场上平等的交易关系来组织生产。( ) 5.市场是通过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来组织生产。( )

6.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微观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基本假定。( ) 7.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实际追求的目标却未必是利润最大化。( ) 8.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 ) 9.市场则由所有该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供给者和需求者所组成。 ( )

10.市场实际上也是组织生产的一种形式,它与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没有什么区别。 ( )

11.组织成本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

30

( )

12.组织成本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包括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 ( ) 13.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一般要高于市场交易的成本。( ) 14.企业的组织成本又是由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引起的。( )

15.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组织成本,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又有一定的界限。( ) 参考答案

1. T 2. T 3. F 4. T 5. F 6. T 7. T 8. T 9. T 10. F 11. T 12. F 13. F 14. T 15. T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1.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就现代大型企业而言,从产品生产的角度出发,其组织可分为以下类型( )。 A.横向组织结构 B.纵向组织结构 C.多样化组织结构 D.以上各点都正确

2.即使厂商的经营有多种目标,利润极大化目标假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个良好的近似。因为( )。 A.利润是企业实现其他一系列目标的根本保证 B.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C.企业的利润最后总是归属于企业的所有者,而企业的所有者在现代企业中仍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D.以上各点均正确

3.市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看我们如何界定,按照交易场所的不同,市场可以分为( ) A.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B.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C.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完全垄断的市场 D.垄断竞争的市场和寡头垄断的市场

4.市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看我们如何界定,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市场可以分为( ) A.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B.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C.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完全垄断的市场 D.垄断竞争的市场和寡头垄断的市场

5.市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看我们如何界定,按照市场竞争程度的不同,市场可以分为( ) A.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B.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C.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完全垄断的市场 D.以上各点都正确

6.人类行为与交易费用的发生有关的特点之一是( )。 A.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B.人的理性是无限的 C.人的行为都是深思熟虑的,因而都是正确的 D.说不清楚

7.人类行为与交易费用的发生有关的特点之一是( )。 A.人的理性是无限的

B.人的行为都是深思熟虑的,因而都是正确的 C.人的行为常常会导致机会主义 D.说不清楚

8.就交易过程而言,下面( )情况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有关。

31

A.资产专用性程度 B.市场的不确定性 C.交易频率 D.以上各点 参考答案

1. D 2. D 3. A 4. B 5.C 6. A 7. C 8. D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上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 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独立性表现为( )。 A.以独立的生产者的面目和其他企业发生联系 B.非独立的生产者的面目和其他企业发生联系 C.企业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非独立的 D.企业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独立的 E.以上都正确

2.企业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A.政府 B.组织 C.雇员 D.雇主 E.以上都正确

3.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就现代大型企业而言,从产品生产的角度出发,其组织可分为以下类型( )。 A.横向组织结构 B.纵向组织结构 C.多样化组织结构 D.松散组织结构 E.紧密组织结构 4.由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不同,企业目标也会偏离利润最大化原则。现实中企业实际追求的目标有( )。 A.利润最大化 B.销售收入最大化 C.市场份额最大化 D.职工平均收入最大化 E.经理阶层的效用最大化

5.即使厂商的经营有多种目标,利润极大化目标假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个良好的近似。因为( )。 A.利润是企业实现其他一系列目标的根本保证 B.利润并不是企业实现其他一系列目标的根本保证 C.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利润最后总是归属于企业的所有者,而企业的所有者在现代企业中仍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E.利润取决于企业的收益和成本 参考答案

1.AC 2.BCD 3.ABC 4.ABCDE 5.ACD 四、名词解释

1.企业:是为一定目的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独立的经营单位,它可以是同一资本支配的各种经济活动单位的集合。 2.厂商:就是同一资本支配下的企业,所谓同一资本可以是独资、合伙、合资或股份资本的汇集。 3.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

4.市场:是个多义词,一是买者与卖者进行交易的场所;二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代表了一种平等的交易关系。 5.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

6.组织成本: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内部交易的成本,并不包括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

五、简答题

1.试述信息技术对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1)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大大节约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2)电子商务的发展降低了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3)网络扩大了企业的交易范围和交易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32

交易者机会主义牟利倾向。

2.试述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成本的影响。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1)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不断延伸,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性;(2)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拓宽了企业管理的幅度,在企业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减少了企业内部组织的层次,使现代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从而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

3.什么是交易费用?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交易费用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2)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等。

4.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因素”;另一类是“交易因素”。从人的方面看,人类行为又两个特点: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人的行为常常会导致机会主义。这两个特点会导致交易费用的产生。从交易过程来看,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这三种情况都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有关。

5.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企业内部信息交换的不完全主要来自如下两个方面:(1)内部信息的质量。信息的质量是指在企业管理组织中,自下而上反映情况与自上而下传递决策的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不可避免地随着各级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增加而受损。(2)内部信息的传递速度。包括自下而上反映情况与自上而下传递决策的速度。信息的传递速度也与管理层次、各级管理机构管辖的对象负相关。

六、论述题

1.试以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企业组织的存在理由。

答:(1)交易费用理论。①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费用;②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等;③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因素”;另一类是“交易因素”。从人的方面看,人类行为又两个特点:一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二是人的行为常常会导致机会主义。这两个特点会导致交易费用的产生。从交易过程来看,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这三种情况都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有关。

(2)企业组织的存在理由。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市场和企业一样,都是组织社会生产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是,市场是通过平等的交易关系来组织生产,但市场的运行是要有成本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的交易组织,企业用内部下上级的权威关系来替代市场的平等交易关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另一方面还有可能使原来不能完成的市场交易通过企业内部交易实现。因此,企业的存在理由就是通过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来消除市场的交易成本。

2.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说明企业边界的确定。 答:(1)交易费用理论。(同上)

(2)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企业边界的确定。①交易费用理论认为,用市场这种方式组织生产会产生交易费用,因此出现了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但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组织成本,企业对市场的替代又有一定的界限。②交易费用的企业边界理论可以用边际方法进行分析。如果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都可以明确地计算,那么,相对企业而言,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边际收益,而企业组织成本的上升则可以认为是边际成本。厂商在比较这两种成本的基础上,做出是否扩展企业规模的决策。

第五章 市场结构分析

一、判断题

1.完全竞争行业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 )

33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各厂商的商标或品牌都不存在差别。( ) 3.完全竞争市场的参与者都只能接受价格,而不能影响价格。( )

4.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市场价格所决定,故其完全缺乏弹性。( ) 5.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其边际收益与市场价格是相同的。( ) 6.竞争市场的均衡将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

7.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市场的边际收益与市场价格是相同的。( ) 8.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需求曲线是由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加总而成的。( ) 9.完全竞争长期均衡是零利润均衡,厂商得不到任何利润。( ) 10.长期中,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 )

11.由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平行的,所以其边际成本曲线也必是平行的。( ) 12.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均衡意味着不存在经济利润。( )

13.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和厂商的个体行为总和决定了价格,而这些价格对单个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个既定的参数。( )

14.分析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时使用了各厂商具有相同平均成本的假定,这个假定有合理之处。( ) 15.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必定扩大产量。( ) 16.垄断厂商总能获得净利润。( )

17.自然垄断,意味着规模经济在一个产量充分大的范围内仍旧存在。( )

18.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这意味着对于它的产业,它可以任意制定一个价格。( )

19.完全垄断企业在价格歧视中,将在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较大的产量。( )20.垄断厂商不会在需求曲线弹性小于1的地方生产。( )

21.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 22.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该厂商永远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 23.实行三级差别价格的两个市场中需求价格弹性一定不一样。( )

24.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产品价格,这是因为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不仅这一个单位的产品价格较前降低,而且全部产出价格也都将降低。( )

25.如果不同市场中的需求曲线相同,那么垄断厂商的第三级差别价格将没有意义。( )

26.第三级差别定价情况下,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总的边际收入等于各个市场的边际收益之和,即MR=MR1+MR2。( )

27.垄断厂商出现亏损与其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是矛盾的。( )

28.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想像的需求曲线一定与实际需求曲线相交于 MR=MC的产量上。( )

29.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及寡头垄断厂商的供给不能给出定义,因为在这几种情况下,价格和厂商的产出不存在唯一的关系。( )

30.垄断厂商不必像垄断竞争厂商那样采用广告战略,因为前者没有竞争对手。( )

31.垄断竞争厂商在对应于MR=MC的产量上,主观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必然的。( ) 32.产品差别必须是功能、外观、质量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差别。( ) 33.垄断竞争企业短期内不一定存在利润,长期中一定不存在利润。( )

34.垄断竞争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一样,都是零利润均衡,因此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也是最低的。( ) 35.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竞争比垄断竞争更激烈。( ) 36.产品差别越大,价格差别也越大。( )

37.长期当中,由于新厂商的进入,使得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 38.如果一个厂商在长期当中获得经济利润,那么这时的价格必不在其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 )

34

39.非价格竞争包括广告、更好的服务和厂商向消费者提供其它便利。( ) 40.实施产品差别化策略,有利于摆脱价格战。( ) 41.寡头垄断厂商都面对一条拐折的需求曲线。( )

42.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中成本变动对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没有影响是因为其中断的边际收益曲线。( ) 43.拐折需求曲线模型意味着在寡头行业中不存在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大厂商。( )

44.拐折的需求曲线解释了寡头垄断情况下其市场价格在成本可变的情况下是如何被决定的。( ) 4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可以表达为P=MC。( ) 46.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越多,产量和价格就越接近竞争下存在的水平。( ) 47.寡头企业之间利已的行为必然导致相反的结果。( )

48.古诺独立行动模型双头垄断的均衡产量,高于双头互相勾结时的均衡产量。( ) 49.价格领导制定价方式与卡特尔定价方式的区别在于后者存在着完全的串谋。( ) 参考答案

1.F 2.T 3.T 4.F 5.T 6.T 7.F 8. F 9. F 10.T 11.F 12.F 13.T 14.T 15.F 16.F 17.T 18.F 19.T 20.T 21.F 22.F 23.T 24.T 25.F 26.F 27.F 28.T 29.T 30.F 31.T 32.F 33.T 34.F 35.F 36.T 37.F 38.T 39.T 40.T 41.F 42.T 43.T 44.T 45.T 46.T 47.F 48.T 49.T 二、单项选择题

1.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条水平线,它表示( )

A.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价格 B.厂商只能接受市场价格 C.厂商通过联合来改变市场价格 D.厂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经济利润。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得到最小的亏损

D.若获利润,则利润最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则厂商( )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 A.AR=A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VC D.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的上升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 A.MR=LMC≠SMC,式中MR=AR=P; B.MR=LMC=SMC≠LAC,式中MR=AR=P; C.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 D.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

35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 A.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得到补偿 B.利润都为0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8.如果在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5,商品的价格P=6,则相应的边际收益MR为( ) A.7.5 B.4.8 C.1 D. 24

9.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可以( ) A.亏损 B.利润为0

C.获得利润 D.上述情况都可能存在 10.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 ) A.P大于LAC B.P小于LAC

C.P等于最小的LAC D.以上情况都可能存在 11.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的假定有( )

A.行业内寡头厂商们之间是有勾结的 B.行业内某个寡头厂商提价时,其他寡头厂商都会效仿 C.行业内某个寡头厂商降价时,其他寡头厂商都会效仿。

12.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以下哪些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

A.家电行业 B.汽车行业 C.糖果 D.玉米行业 13.完全竞争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 )

A.P>SAC B.P=SAC C.P<SAC D.以上都有可能 14.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是( )

A.完全竞争厂商 B.完全垄断厂商 C.垄断竞争厂商 D.寡头垄断厂商 15.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

A.MR>MC的差额为最大 B.MR=MC C.P>AC的差额为最大 D.TR>TC的差额为最大 16.厂商的收支相抵点是指( )

A.SMC与SAC相交之点 B.SMC与AVC相交之点 C.SMC与AFC相交之点 D.SAC与AVC相交之点 17.收益是指( )

A.成本 B.利润 C.成本加利润 D.厂商销售收入

18.某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内呈同方向变动,则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 A.水平状态 B.向右下方倾斜 C.向右上方倾斜 D.呈垂直线

19. 完全竞争行业内某一厂商在目前的产量水平上MC=AC=AR=2元,则该厂商( )

A.肯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B.肯定只获取正常利润 C.肯定获得了最少利润 D.获取利润的情况不能确定 20.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 )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C.垂直于横轴的线 D.与需求曲线重合的线 21.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 )

A.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C.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以上结论都正确 22. 完成垄断企业定价的原则是( )

A.利润最大化 B. 社会福利最大化 C. 消费者均衡 D. 随心所欲 23. 采取( )时,消费者剩余最小。 A.一级差别价格 B.二级差别价格 C.三级差别价格 D.无差别价格

24.当某行业一家企业垄断时,商品的平均成本为15元;由二家企业垄断时,商品的平均成本为10元;由三家企业垄断时,商品的平均成本为12元。则该行业最好由( )组成。 36

A.一家企业 B.二家企业 C.三家企业D.不能确定

25.经济学中产品的差别是指( )

A.熊猫电视机与康佳电视机的区别 B.电视机与收音机之间的差别 C.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D.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26.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

A.MR=MC B.MR=LMC=SMC=LAC=SAC C.MR=LMC=SMC AR=LAC=SAC D.MR=LMC=AMC

27.若在垄断竞争厂商d曲线上某一点的Ed=3,P=6,则相应的MR为( ) A.MR=2 B.MR=4 C.MR=18 D.MR=1 28.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 ) A.完全竞争市场 B.寡头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29.根据古诺模型,在双头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产量是市场容量的( ) A.1/3倍 B.2/3倍 C.1倍 D.不能确定 30.垄断竞争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方法有( )

A.质量竞争 B.调整价格从而确定产量 C.广告竞争 D.上述方法都可以

31.对垄断厂商来说.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B.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不相等 D.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32.属于产品差别的是( )

A.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B.不同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C.同一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D.不同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3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 A.MR=LMC≠SMC,其中MR=AR=P

B.MR=LMC=SMC≠LAC,其中MR=AR=P

C.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3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P=AR;B.P=MR;C.P=MC;D.P=AC.

35.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由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36. 面临拐折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 ) A.降价销售 B.产量增加 C.利润不变 D.利润增加

37.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 (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少利润 D.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38.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了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了最小利润.

39.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总收益曲线的斜率为( ) A.固定不变 B.经济变动 C.1 D.0

40.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 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4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4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

A.水平直线 B.自左向右上倾斜 C.垂直于横轴 D.自左向右下倾斜 37

43.总利润达到最大是在( )

A.TR=TC处 B.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处 C.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且TC超过TR处 D.TR曲线和TC曲线平行,且TR超过TC处

44.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

A.他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B.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45.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46.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 A.Ed>1 B.Ed <1 C.Ed=1 D.Ed =0 47.一垄断者如果有一线性需求函数,总收益最大时:

A.边际收益为正值且递增 B.边际收益为正值且递减 C.边际收益为负值 D.边际收益为零。 48.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为 1时( ) A.总收益最小 B.总收益最大 C.总收益递增 D.总收益递减 49.市场的需求富于弹性时,MR为( )

A. 正 B.负 C.0 D. 1

50.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 ) A.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B.总利润会减少 C.厂商总收益会减少,其数额等于P-AC D.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MR-MC,并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51.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 )

A.2倍 B.1/2倍 C.1倍 D.4倍 52.如果非线性需求曲线是凹面的,那么非线性边际收益曲线位于价格轴和需求曲线之间距离的平分线的: ( ) A.左边 B.中点 C.右边 D.以上都不是 53.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 )

A.不是一种成本,因为它不代表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所体现的替换成本 B.不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所获取,因为价格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必须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C.为保证资本继续进入该行业所必需 D.能为完全竞争者和垄断者一样在长期中获取。 54.市场需求增加时,垄断厂商会 ( )

A.增加产量以增加边际收益 B.增加产量以提高价格 C.降低产量以增加边际成本 D.减少产量以降低价格。

55.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厂商的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 ) A.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平均可变成本

56. 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处( ) A.P=MC B.P=SAC的最低点的值 C.P最高 D.MR=MC

57.如果垄断者的长期平均成本超过市场价格,则厂商将( )

A.停留在这一营业水平上,因为它使资本得到了一个正常报酬 B.停留在这一营业水平上,尽管其固定成本没有得到补偿 C.歇业并清理资产 D.暂时停业

58.要能有效地实行差别定价,下列哪一条以外都是必需具备的条件( ) A.分割市场的能力 B.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C.每个分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D.保持市场分割以防止商品在较有弹性的需求时被顾客再售卖。 59.如果完全垄断厂商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中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那么垄断厂商 ( ) A.可以施行差别价格 B.不能施行差别价格 C.既能也不能实行差别价格 D.上述都不对。

60.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相等 D.以上都正确。

61.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发生于( ) A.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时

B.平均成本下降时 C.想像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相交,并有边际成本等于想像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

38

时 D.想像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 62.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 )

A.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 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及获得正常利润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63.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必然有( )

A.价格大于长期平均成本 B.在均衡点上,想像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大于实际需求曲线上的弹性 C.资源在广告中浪费 D.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 64.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 ( )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5.在垄断竞争中( )

A.只有为数很少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只有为数很少几个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D.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66.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 )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67.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68.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赖性 B.每个双头垄断商都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 C.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 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69.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弹性是: ( )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70.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参考答案

1-5 BDBDA; 6-10 DDBCD; 11-15CDDAD ; 16-20 BDCBB; 21-25 CAABC ; 26-30 CBBAD; 31-35 BBDCB; 36-40 DAAAC; 41-45 CBDBC; 46-50 BDBAD; 51-55 ACAAC;56-60 DCBBB;61-65 CDBBD; 66-70 DCCAC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市场价格所决定,故其完全缺乏弹性 B.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其边际收益与市场价格是相同的 C.完全竞争模型毫无意义,因为其几个假设极不现实 D.长期当中,完全竞争厂商利润为零使厂商倾向于退出该行业

E.由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平行的,所以其边际成本曲线也必是平行的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厂商在短期内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是由于( )。 A.价格越高,利润越大 B.产量越大,总成本越大

C.产量越大,平均成本越大 D.产量越大,边际成本越大 E.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3.对于一个处于规模效益不变的完全竞争厂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长期,它可以通过增加一倍的投入获得加倍的利润 B.当利润开始削减时,它可以提高价格 C.在长期,它增加投入可以获得相同的利润 D.当有厂商进人这一行业时,它将得不到利润 4.关于完全竞争市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和厂商的个体行为总和决定了价格,而这些价格对单个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个

39

既定的参数 B.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同质假定,意味着厂商生产的产品中,商标品牌等都是不存在的 C.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行业需求曲线系由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加总而成 D.外部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厂商的总成本不仅是自己产出的函数,而且也是行业产出的函数 E.外部经济的存在必然导致行业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市场需求曲线( )。 A.大于平均收益曲线 B.等于平均收益曲线 C.大于价格线 D.等于价格线

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存在将导致( )。 A.单个厂商的产量增加 B.单个厂商的产量减少 C.单个厂商的产量不变。 D.行业的产量增加 E.行业的产量减少

7.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价格处于厂商的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则厂商将( ) A.获得最大利润 B.不能获得最大利润 C.亏损 D.获得正常利润 E.无法确定厂商的利润状况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平均成本,或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将停止营业 B.规模收益,递减与外部不经济都会导致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C.长期当中,如果一个行业是成本不变的,那么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完全反映在产量的调整上 D.如果在一个极短的时期内一个行业供给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么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完全反映在价格的调整上. E.如果一个厂商处于长期均衡当中,那么它也处于短期均衡当中 9.关于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区别,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存在许多厂商,则这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B.如果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则这一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C.如果行业中所有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则这个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D.如果某一行业中有不止一家厂商,他们都生产相同的产品,都有相同的价格,则这个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E.如果一个厂商在长期当中获得经济利润,那么这时的价格必不在其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 10.如果一个垄断竞争厂商处于短期均衡,那么它将会按下列( )生产

A.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对应的边际收益 B.平均成本等于实际价格 C.想像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 D.想像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的交点 E.想像需求曲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切点

11.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竞争均衡时,其产量满足( A.MR=LMC B.MR=LAC C.AR=LMC D.AR=LAC E.以上均正确

12.关于寡头垄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卖方寡头垄断中,每个厂商的变动成本为零,每个厂商都假定另外一个的价格不变,而且每个厂商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以致于价格不会下降到零。那么,减价竞争将导致一种均衡,使两个厂商都在其生产能力点上生产 B.勾结的需求曲线下的寡头垄断模型假定在行业中没有一个厂商处在主导地位 C.在价格领导模型中,不是主导厂商的所有其他厂商都像个完全竞争者那样行事 D.当卡特尔令所有厂商的产量相等时,该卡特尔中厂商的全部利润达到最大 E.利润最大化的卡特尔达到了稳定的均衡,因为在它控制下的任何一个厂商不打算作任何变动

13.在垄断竞争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 )。 A.价格高于LAC B.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C.想像需求曲线的弹性绝对值小于实际需求曲线

40

D.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 E.超额利润等于0

14.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卡特尔会使得( )

A.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行业的边际收益 B.为每个厂商确定一个产量配额 C.建立在厂商之间分配利润的机制 D.对退出卡特尔的厂商进行惩罚 E.市场价格等于领导厂商的价格

15.一个拥有大量企业的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出水平将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这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出水平,这是因为( )。

A.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完全竞争的厂商的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 B.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都向下方倾斜 C.垄断市场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市场需求曲线,而完全竞争市场不是这样 D.以上原因都对

16.以下有关超额利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一种成本,因为它不代表生产者使用的资源所体现的替换成本 B.不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所获取,因为价格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必须等于长期平均成本C.为保证资本继续进人该行业所必需 D.能为完全竞争者在长期中获取 E.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获取

17.关于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完全垄断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最大化其利润,垄断竞争不是这样 B.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是一致的,垄断竞争不是这样 C.完全垄断拥有影响市场的权力,而垄断竞争没有 D.完全垄断者在长期中能获取超额利润,而垄断竞争不能 E.以上均正确

18.以下关于垄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这意味着对于它的产业,它可以任意制定一个价格 B.自然垄断,意味着规模经济在一个产量充分大的范围内仍旧存在

C.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D.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产品价格,这是因为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不仅这一个单位的产品价格较前降低,而且全部产出价格也都将降低 E.垄断厂商出现亏损与其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是矛盾的

19.对于差别定价,以下错误的是( )。

A.如果不同市场中的需求曲线相同,那么垄断厂商的第三级价格差别没有意义 B.如果存在套利行为,那么垄断无法实行第三级差别定价 C.第三级差别定价情况下,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是总的边际收入等于各个市场的边际收益之和 D.垄断厂商的第一、二级差别定价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价格序列是连续的,而后者的价格序列是离散的 E.以上各点均是错误的

20.下列有关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及寡头垄断厂商的供给不能给出定义,因为在这几种情况下,价格和厂商的产出不存在惟一的关系 B.垄断厂商不必像垄断竞争厂商那样采用广告战略,因为前者没有竞争对手 C.寡头垄断厂商都面对一条拐折的需求曲线 D.长期当中,由于新厂商的进入,使得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E.价格领导制定价方式与卡特尔定价方式的区别在于后者存在着完全的串谋 21.关于古诺垄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诺双头垄断下的产量高于勾结时的产量 B.在古诺垄断条件下的厂商越多,行业的产量就越高

C.如果在古诺垄断条件下的厂商进行勾结,当卡特尔的数量增加时,会刺激欺骗增多 D.进入古诺垄断行业的进入成本越高,长期均衡时的垄断厂商数量就越多 E.如果两个厂商有不同的边际成本曲线,卖方双头垄断的

41

古诺模型无稳定解

22.古诺模型的假设有( )。

A.双寡头的纯寡头 B.进行产量而非价格竞争

C.双方无勾结行为 D.以对方产量为既定,以此确定自己的产量 E.边际成本为常数 2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垄断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B.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向下倾斜时,厂商不可能处于均衡状态;但在长期及垄断竞争条件下,除非它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厂商不可能处于均衡状态 C.在长期,垄断竞争厂商得不到超额利润,所以,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一样是一种有效的市场 D.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在所有价格水平下都更缺乏弹性 E.以上均不正确

24.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 ) A.P>LAC B.P=LAC C.AR>LAC D.AR=LAC 25.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是( )

A.产品有差别 B.厂商数目相当多 C.厂商生产规模比较小 D.企业利用国家的特权 26.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

A.超额利润=0 B. P>LMC

C.d与D曲线相交 D. P>LAC 参考答案

1.ACDE 2.DE 3.BCD 4.ABE 5.BD 6.BD 7.AD 8.AC 9.ACD 10.AD 11.AD 12.BC 13.BD 14.ABCD 15.ABCD 16.AE 17.ACD 18.BD 19.ABC 20.AD 21.DE 22.ABCDE 23.ACD 24.ABCDE 25.ABC 26.ABC 四、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具体而言行业中的每家厂商都失去了个性,其所占市场份额微不足道,因而其行动不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的市场结构。 2.市场:指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

3.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

4.成本不变行业:指整个行业的产量扩张不会带来投入要素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5.成本递增行业:指行业的产量扩张会抬高投入要素的价格,从而使厂商的成本曲线上移。 6.成本递减行业:指行业的产量扩张会降低投入要素的价格,从而使厂商的成本曲线下降。

7.垄断市场:指市场中产品只有唯一一家生产者,而且这种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这家生产者被称为垄断者。 8.进入壁垒:指行业内阻碍外部企业进入的某种障碍,一般包括规模经济、专利、对资源的控制,特许权等,这些障碍的存在会导致行业内垄断的形成。

9.自然垄断:指由于规模经济原因所造成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一直持续到很高的产量,以至于一家厂商供应整修市场的成本要比几家厂商瓜分市场的生产成本低得多。

10.价格歧视:又叫做差别定价,指厂商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且这种价格的不同并非为成本不同而造成的现象。

11.一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他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都索取最高的可能价格。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

12.二级价格歧视:指厂商按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不确定价格的方式。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13.三级价格歧视:指厂商把市场划分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子市场,并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子市场上按不同价格销售的情况。

14.边际成本定价:指政府要求垄断厂商将价格定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处,并要求厂商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其商品的情况。

15.平均成本定价:指政府要求垄断厂商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处,并要求厂商按照这个价格销售其商品的情况。

16.垄断竞争市场: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的市场结构:该行业有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很小;各个 42

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有差别的;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厂商行为相互独立。 17.产品差别:当消费者能够对不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辨别时,我们可以说产品是有差别的。 18.“想像”需求曲线:指某厂商降价时,设想其他厂商都不会采取降价措施,所得到的较为平坦、需求弹性较大的需求曲线,这种需求曲线仅存在于厂商的设想之中,因而叫做“想像”中的需求曲线。 19.“市场份额”需求曲线:在现实中当某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因而厂商实际面临的需求曲线相对于“想像中的需求曲线”而言较为陡峭、需求弹性较小,若各厂商降价的幅度相同,则各厂商降价后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变,因而称为“市场份额”需求曲线。

20.寡占市场:指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厂商占据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出的市场,各厂商生产的产品可能是同质的,也可能是有差别的,并存在着较高的进入壁垒。

21.非串谋模型:指建立在各寡占厂商之间不进行相互串通的基础上的模型,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和古诺模型都是非串谋模型。

22.双寡头模型:也叫古诺双寡头模型,它描述只有两个寡占厂商的市场行为,且这两个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行为是既定不变的,在此假定下,若Q=a-(a/b)Q,可以得到结论:两家厂商的均衡产量都等于a/3,两家厂商的产量之和等于2a/3。

23.价格领导:指在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领导者”价格为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

24、卡特尔:若寡占行业中的主要厂商通过明确的,通常是正式的协议来协调其各自的产量、价格或其他诸如销售地区分配等事项,它们就形成一个所谓的卡特尔。 25.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26.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平均所得的收入。AR=P*Q/Q=P。

27.边际收益:指厂商最后增加的1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MR=dTR/dQ。 28.产品的“心理差别”:指两种产品除了商标或包装不同之外,在产品构造、质量、外形等其他方面均完全相同。 29.产品的“真实”差别:指两种产品在构造、质量、功能、外形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 五、计算题

课后第5题:完全竞争行业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C=0.04Q -0.8Q +10Q+5,

该企业短期供给函数 分析: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是指厂商在不同价格时愿意提供的产量,可由厂商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以上的一段来表示。 AVC =(STC-FC)/Q

= (0.04Q -0.8Q +10Q)/Q = 0.04Q -0.8Q+10

2

3

2

3

2

dAVC0,即0.08Q0.80dQ要想求AVC的最小值,只要令

所以,当Q≥10时,MC ≥AVC 方法一

1.61.624(0.12)(10P)1.60.48P2.241.60.48P2.24Q(P6)Q(P6)显然,应取:20.120.240.24

方法二

AVC = 0.04Q-0.8Q+10 MC = 0.12Q -1.6Q+10 令AVC = MC 即

0.04Q -0.8Q+10=0.12Q -1.6Q+10

解方程得Q=10,Q=0(舍去)同方法一,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 P=0.12Q-1.6Q+10 (当Q≥10时) (2)如果P=10,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利润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MR=AR=P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由MR=MC决定

43

2

2

2

22

MR =MC=0.12Q -1.6Q+10=10 12Q -1.6Q=0解方程得 Q1=13.3,Q2=0(舍去)

利润=收益-成本=10513.3-SC(Q=13.3)

(3)市场价格为多高,企业赚取正常利润,市场价格为多高,停止生产

分析:当价格在平均成本最低点时企业获正常利润,当价格在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时企业停止生产, 所以,只要令AC和AVC的一阶导数为零即可。

6.完全竞争行业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C=Q -6Q +30Q+40,P=66 企业的最大利润及相应的产量和平均成本 解:已知SC=Q-6Q +30Q+40 则SMC= 3Q -12Q +30,

又知P=66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为P=SMC, 即66= 3Q -12Q +30, 解方程得:Q=6,Q=2, 出现两个产量,要验证

22

3

2

3

2

2

2

d2TC依据

dQ2d2TRdQ2来判断哪个产量合适,只有当Q=6时,

d2TCdQ2d2TRdQ2

因此利润极大值为:

p=TR-TC=PQ-( Q -6Q +30Q+40) =176

(2)这个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为什么?

解: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为MR=MC,已知 SC=Q -6Q +30Q+40 MC= 3Q -12Q +30=MR=66=P 所以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 长期均衡条件为MR=AR=MC=AC=P 已知 SC=Q -6Q +30Q+40 AC=SC/Q= Q -6Q +30+40/Q,

当 Q=6时,AC=36.67,低于价格66所以有超额利润,会有厂商加入,所以该行业没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当行业达到均衡时,代表性企业的产量?平均成本?价格?

解:当行业均衡,即长期均衡时,价格应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令AC′=0,或依据长期均衡条件为MR=AR=MC=AC=P 利用MC=AC

Q -6Q +30+40/Q=3Q -12Q +30

7.完全竞争行业有100个相同的企业,每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C=0.1Q +Q+10, 求市场供给函数

则AVCTCFCQ0.1QQQ22

2

2

23

2

2

3

2

3

2

0.1Q1解:已知SC=0.1Q +Q+10

显然,当产量为任何数时(必大于0) MC≥AVC,

2

MC0.2Q1

44

故厂商短期供给函数为P=MC,即P=0.2Q+1,即Q=5P-5(P≥1)

该行业有100个相同的企业,行业的供给曲线为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故行业的供给曲线,也即供给函数为 Q=(5P-5)100,即Q=500P-500 (P≥1)

(2)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已知Q=4000-400P ,而Q=500P-500 市场均衡即Q = Q,即4000-400P = 500P-500 ,因而 市场均衡价格P=5,市场均衡产量Q = Q =2000

8.每家企业的长期生产函数为LC= Q -4Q+8Q,(1)求长期均衡价格 解:∵长期均衡条件为MR=AR=MC=AC=P 又∵ LC= Q - 4Q + 8Q

3

2

3

2

D

S

D

S

D

S

S

S

dLAC0,即2Q40,Q2dQLAC=LC/Q=Q-4Q+8

2

也就是说,当Q=2时,长期成本处于最低点,

其长期成本为LAC=Q- 4Q + 8 = 4即长期均衡价格为4

(2)如果市场需求函数为Q= 2000-100P,求长期均衡时的交易量 解:∵ Q= 2000-100P

又∵ 已经求得长期均衡价格为4,将P=4代入行业需求量为1600,长期均衡则Q= Q , 1600也就是市场交易量,由于每个厂商产量为2,所以共有800家厂商。 9.完全竞争成本不变行业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为 LC=Q -50Q +750Q,市场需求函数Q=2000-4P (1)求该行业长期供给曲线解:

分析:由于成本不变,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从既定价格出发的水平线,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 为找到最低LAC,可令LAC=LMC,即Q-50Q+750=3Q-100Q+750

解得Q=25,当Q=25时,LAC=LMC=125,这样,长期供给曲线为P=125, (2)求该行业长期均衡时有多少厂家?

分析:已知市场需求函数Q=2000-4P ,又从(1)得知长期均衡价格P=125,因此可求得该行业的总销售量: Q=2000-4×125=1500,又已知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产量为25,因此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厂商,N = 1500/25=60(家)

(3)征20%的税,新长期均衡有多少厂家?征20%的税,等于价格上涨20%,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为P=125+125×20%=150 又从市场需求曲线Q=2000-4P得该行业产销量为 Q=2000-4×150=1400因此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厂商 N = 1400/25=56(家)

(4)废营业税,征50元的消费税,新长期均衡有多少厂家?

征50元的税,价格变为P=125+50=175,这时市场产销量为Q=2000-4×175=1300,因此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厂商 N = 1300/25=52(家)

(5)废所有税,政府再加补贴,行业增加了3家企业,问政府补贴是多少? 废所有税,行业回到(2)的状态,即60家企业,补贴后增加3家,共63家, 由于每家产量仍为25,

行业产量达到1500+3×25=1575, 从市场需求曲线Q=2000-4P可知, 当Q=1575时,P=106.25

原价格为125,现在是106.25 可见补贴为125-106.25=18.75

11.市场需求函数为Q=152-20P,市场供给函数为QS=-4+188P,年产量为10亿磅

45

D

2

2

3

2

D

S

D

2

(1)市场完全竞争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市场总剩余各是多少?

(1)市场完全竞争均衡时,Q=Q ,即 152-20P=-4+188P,解得P=0.75 当P=0.75时,Q=Q=137,当Q=0时,P=7.6 消费者剩余为137×(7.6-0.75)/2=469.225 生产者剩余为137×(0.75-0.02)/2=50.025 市场总剩余为469.225+50.025=519.25 当限价1元时,实际是支持价格 (2)限价1元,(此限价实际是支持价) 限价1元时,Q=184,Q=132,

市场出现剩余,剩余量为 184-132=52 消费者剩余为 132×(7.6-1)/2=435.6 生产者剩余为

[(1-0.02)+(1-0.72)]×132/2=83.16

如果国家收购剩余产品,则生产者剩余无损失,消费者剩余减少而生产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无损失,如果国家不收购剩余产品,剩余的牛奶要受到损失外,社会福利损失为(184-132)×(1-0.72)×1/2=7.28 持价格1.25,政府收购剩余产品 支持价格1.25元时,Q=231, Q =127 ,过剩量为104, 1.25元×104=130(10亿)元,政府收购剩余产品每年需财政支出1300亿元。 14.垄断企业的成本函数为C=3000+400Q+10Q2 ,需求函数P=1000-5Q

(1)求企业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解: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仍是MR=MC,已知C=3000+400Q+10Q ,则MC=20Q+400又,总收益TR=PQ=(1000-5Q)Q =1000Q-5Q 则MR=1000-10Q,MR=MC ,即20Q+400=1000-10Q 解得Q=20,所以 ,P=900,将产量带入,利润=TR-TC=PQ-CQ=3000 所以, Q=20, P=900, =3000 (2)政府限定边际成本定价时的产量和利润

解:已知C=3000+400Q+10Q ,则MC=20Q+400 又, P=1000-5Q,当MC=P时, 20Q+400=1000-5Q 解得Q=24,所以 ,P=880,将产量带入利润=TR-TC=PQ-CQ=2760所以, Q=24, P=880, =2760

(3)政府限定收支相等价时的产量 解:收支相等,即,TR=TC,

TR=PQ=(1000-5Q)×Q=1000Q-5Q TC=3000+400Q+10Q TR=TC,即:1000Q-5Q=3000+400Q+10Q

2

2

2

2

2

2

2

S

D

S

D

S

D

S

D

解得:Q20102,2010(舍去)2

15.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D=1000-50P,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和长期平均成本均为10元

(1)求完全竞争下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解:根据完全竞争长期均衡条件可知,P=LMC=LAC=10 ∴均衡数量Q=Q=1000-50P=500 ∴完全竞争条件下 P=10 Q=500 (1)-2 求完全垄断下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设完全垄断下的产量为Q,据题意, Q=1000-50P,据此,P=20-Q/50 总收益TR=PQ=(20-Q/50)Q=20Q-Q/50 边际收益MR=20-Q/25,又已知MC=10,产量有MR=MC决定,即,20-Q/25=10,解得,Q=250,代入需求函数,P=15 ∴完全垄断条件下,P=15 Q=250 15-(2)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税2元,

解: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税款不能直接计入价格,所以我们设税后增价X元,则税后价格为10+X元,税后需求量QD=1000-50(10+X)=500-50X,应交税款为:2(500-50X)=1000-100X 总收益PQ=(10+X)(500-50X)-(1000-100X)=5000-50X-1000+100X =4000+100X-50X

厂商的总收益 TR=4000+100X-50X 厂商的边际收益 MR=100-100X 当边际收益为零时总收益达到最大,此时,X=1,即税后价格为11元,均衡数量为:450,税费:900,厂商负担税费:450,消费者负担税费:450 15(2)-垄断厂商在征税后

解:分析: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税款可直接计入成本,此时边际成本应为10+2=12元,

46

2

2

2

2

S

D

根据前面所求,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20-Q/25,当MR=MC时,20-Q/25=12,Q=200,当Q=200时,P=16, 应交税款为:2元×200=400元,与原价15元比,厂商负担税费:200,消费者负担税费:200

16.两个分离的市场,P1=105-Q1,P2=60-0.2Q2,MC=15如果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求各市场价格及各自销量。 设在市场1,产量为Q1 TR=P1Q1=(105-Q1)Q1=105Q1-Q1 ∴MR=105-2Q1 ∴Q1=45,,P1=60

知MC=15,当MR=MC时,105-2Q1=15, Q1 =45,代入P1=105-Q1 , P1=60, 设在市场2,产量为Q2 TR=P2Q2=(60-0.2Q2)Q2=60Q2-0.2Q2

∴MR=60-0.4Q2 已知MC=15,当MR=MC时, 60-0.4Q2=15 Q2 =112.5 代入P2= 60-0.2Q2 , P2=37.5v ∴Q2=112.5 P2=37.5 (2)如果统一定价,求利润最大化的价格、销量 如果统一定价,即 P1=P2=P,Q=Q1+Q2 ∵P1=105-Q1 ∴Q1=105-P1(P) ∵P2=60-0.2Q2 ∴Q2=300-5P2(P)

∴Q=Q1+Q2=105-P+300-5P=405-6P, ∴P=67.5-Q/6, ∵TR=PQ=67.5Q-Q/6 ∴MR=67.5-Q/3 当MR=MC时,67.5-Q/3=15, ∴Q=157.5,代入P=67.5-Q/6,P=41.25 (3)验证需求弹性不足的市场上价格较高

由第一小题验证,P1=60,P2=37.5 已知MR=MC=15,公式 MR=P(1-1/|EP |) 15=60×(1-1/|EP |)→ |EP |=4/3 15=37.5×(1-1/|EP |)→ |EP |=5/3 4/3<5/3,表明市场1需求弹性不足, P1>P2 ,表明市场1销售价格较高。

20.一个大企业,50个小企业,该行业需求曲线为Q=500-5P,小企业MC=3Q,大企业C=Q+0.2Q (1)试求所有小企业的总供给函数

解:分析:所有小企业的总供给函数由小企业MC加总而成,在价格领导制下,小企业象完全竞争中厂商一样按MC=MR决定产量和定价。 MC=3Q,即P=3Q,Q=P/3, 50个小企业,即Q=P/3×50=50P/3, (2)试求大企业的需求函数

解:分析:从市场总需求量减去小厂商的总供给量,则为大厂商的供给量。 QL=QT - Q=500-5P-50P/3 =500-65P/3

(3)试求大企业的最大利润和价格,大企业的产量是多少?市场的总供给量? 解:已知大企业成本函数为 C=QL+0.2QL,则MC=1+0.4QL

由QL=500-65P/3→P=300/13-3QL/65 TR=PQL=(300/13-3QL/65)QL=300QL/13-3QL/65 MR=300/13-6QL/65 MR=MC, 则300/13-6QL/65=1+0.4QL 0.49QL=23,QL=46.94

代入P=300/13-3QL/65 得P=20.91 则小厂商QS=50P/3=348.5 市场Q=QS+QL=395.44

21.某公司的需求函数如下:P=25-0.25Q(0≤Q≤20);P=35-0.75Q(Q>20) 公司的总成本函数为TC=200+5Q+0.25Q (1)该公司所在行业属于哪类市场结构,为什么?

该公司所在行业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因为它面临一条拐折的需求曲线。 (2)求该公司的最优价格、产量和利润当 Q=20时,由P=25-0.25Q可得 P=25-0.25*20=20 但当P=20,Q=20时,对于P=25-0.25Q来说,有

47

2

2

2

S

S

2

2

2

2

MR1=25-0.5Q=15

对于P=35-1.5Q来说,MR2=35-1.5Q=5,则MC在5-20之间都可以使公司达到均衡。 MR1=MC1时,得Q1=20;MR2=MC1时,Q2=15(舍) Q=20时,P=25-0.25*20=20,此时公司利润为 TR-TC=0,即公司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3)如果成本函数为C=200+8Q+0.25Q ,试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 可得 MC2=8+0.5Q

MR1=MC2时,Q1=17,MR2=MC2时,Q2=13.5(舍) 此时,P2=20.75,利润=TR-TC=-55.5,厂商有亏损。

22.假定一家卡特尔由两家企业组成,其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TC1=0.1Q1+20Q1+100000

TC2=0.4Q2+32Q2+20000,已知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试求: (1) 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

(2) 均衡价格和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产量 (3) 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 则

P=400-0.1Q,市场总需求量为两家企业产量之和,即 Q=Q1+Q2 ,因此,P=400-0.1Q=400-0.1Q1-0.1Q2 因此,二厂商的总收益函数分别为: TR1=PQ1=(400-0.1Q1 -0.1Q2 )Q1 =400Q1-0.1Q1-0.1Q2Q1 TR2=PQ2

=(400-0.1Q1 -0.1Q2 )Q2 =400Q2-0.1Q2 -0.1Q1Q2

因此,二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1=TR1-TC1

= 400Q1-0.1Q1 -0.1Q2Q1 -0.1Q1 -20Q1 -100 000 2=TR2-TC2

= 400Q2-0.1Q2 -0.1Q2Q1 -0.4Q2 -32Q2 -20 000

此二厂要实现利润极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利润极大的必要条件是: 140002Q101Q202Q1200,Q12

2

2

2

22 22

2

得:04Q138001Q2

Q1950025Q2此为厂1的反应函数

同理:厂2的反应函数为:Q236801Q1 联立二厂反应函数:

Q1=950-0.25Q2 Q2=368-0.1Q1

解得:Q1=880, Q2=280 Q=880+280=1160 P=400-0.1×1160=284

(2)此时卡特尔的总利润是多少? 1=PQ1-TC1

48

= 284×880-(0.1×8802 +200×880+100 000 )=54880 2=PQ2-TC2

= 284×280-(0.4×2802 +32×280+20 000)=19200 总利润= 1+2=54880+19200=74080 (以上为课后习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中一个小企业的产品单价是640美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Q,(正常利润包括在成本中)。 (1)求利润最大时产量,及此产量的单位平均成本、总利润。

(2)假定这个企业在该行业中有代表性,试问这一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为什么?

(3)如果这个行业目前尚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则均衡时这家企业的产量是多少?单位成本是多少?产品单价是多少?

解:(1)∵P=640,且TC=240Q-20Q2+Q3 ∴MC=dTC/dQ=240-40Q+3Q 要使利润最大,只需 P=MC

∴640=240-40Q+3Q

解得Q=-20/3(舍去);Q=20,即为所求 又∵AC=TC/Q,∴AC=240-20Q+Q=240 π=TR-TC=P*Q-TC=8000(元) (2)令AC′=2Q-20=0 可得Q=10 此时,AC=240-20Q+Q2=140

而P=640≠AC,∴行业没有处于长期均衡。

(3)当P=140时,厂商能够达到长期均衡,此时,Q=10,AC=140=P 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为极大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国外同质的产品即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时垄断者提供的产量和赚得的利润。

(3)假设政府限定国内最高售价P=50,垄断者会提供的产量和利润各若干?国内市场是否会出现超额需求引起的短缺。

解:(1)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已知,可得 MC=Q+10,

TR=P*Q=(90-0.5Q)Q=90Q-0.5Q 则MR=90-Q

要使厂商利润最大,则使 MC=MR,即Q=40

∵P=90-0.5Q,可得P=70

π=TR-TC=PQ-(0.5Q+10Q)=1600。

(2)P=55时,Q=70,且TC=3150,TR=3850,则利润π=TR-TC=700。 (3)P=50,即50=Q+10,此时厂商提供的产量=50-10=40, 厂商利润=PQ-TC=800

而此时的市场需求量=80(因为P=90-0.5Q),所以市场会出现短缺。

3、假设某稀有金属公司是一个垄断性公司,它的产品只在甲、乙两地销售,它在甲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1=37-3Q1,

49

2

2

2

2

2

2

2

3

在乙地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2=40-2Q2,其中Q1与Q2分别为每天在甲地和乙地的销售量。假设该公司的边际成本为16,该公司的固定成本为150,那么应该每天在两地各卖多少才会净利润最大?为多少? 解:要使净利润最大,须使MR1=MR2=MC=MR MR1=MC,即37-3Q1=16,可得Q1=7 MR2=MC,即40-2Q2=16,可得Q2=12 此时,厂商净利润最大。

已知MR1=37-3Q1,则P1=37-3/2Q1=26.5 又 MR2=40-2Q2,则P2=40-12=28 已知MC=16,FC=150,则

TC=∫MCdQ=16Q+FC=16Q+150,而Q=Q1+Q2=19 则 TC=16*19+150=454

净利润=TR1+TR2-TC=P1Q1+P2Q2-TC =26.5*7+28*12-454=67.5

4、垄断竞争市场中一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001q-0.425q+85q,这里,LTC是长期总成本,用美元表示,q是月产量,不存在进入障碍,产量由该市场的整个产品集团调整。如果产品集团中所有厂商按同样比例调整它们价格,出售产品的实际需求曲线为:

q=300-2.5p,q为厂商月产量,p是产品单价,试求厂商长期均衡产量和价格。 解:由LTC=0.001q-0.425q+85q,可得 LAC=0.001q-0.425q+85 由q=300-2.5p,得 p=140-0.4q.

长期均衡时,实际需求曲线必然和LAC曲线在均衡点上相交,令LAC=p,则 0.001q-0.425q+85=120-0.4q 得q=200,p=40

假设两个寡头厂商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TC1=0.1q1+20q1+100000 TC2=0.4q2+32q2+20000

两个厂商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

Q=4000-10p,若两个厂商愿意建立一个卡特尔,以求他们的总利润极大,并同意将增加的总利润在两个厂商中平均分配,试求总产量价格及两厂商的产量分别为多少?

解:要求利润最大,须使行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行业的边际收益,并且各厂商根据各处的边际成本等于行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原则分配产量。 设MC=M ,则 MC1=MC2=MR=M

已知 TC1=0.1q1+20q1+100000

则 MC1=0.2q1+20=M 同理,MC2=0.8q2+32=M ∴q1=5M-100, q2=1.25M-40 Q= q1+ q2=6.25M-140 即 M=0.16Q+22.4 又 Q=4000-10p ∴MR=400-0.2q

50

2

222

2

3

2

3

2

令MR=MC,即400-0.2Q=0.16Q+22.4,得 Q=1049,P=(4000-1049)/10=295 MC=M=0.16*1049+22.4=190 q1=5M-100=850 q2=1049-850=199 六、简答题

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条件。

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该种市场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

①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②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③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④厂商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

2、试说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与短期供给曲线。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只能被动接受由市场确定的价格,因而,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短期内,厂商的供给曲线就是MC曲线中位于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3、试说明厂商的几个收益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厂商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产品所得的收入。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其中总收益指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TR=P*Q。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平均所得的收入。AR=P*Q/Q=P,在图像上,平均收益是总收益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边际收益是厂商最后增加的1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MR=dTR/dQ。在图像上,边际收益是总收益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且边际收益曲线经过平均收益曲线的最高点。 4、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答:厂商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将总成本与总收益结合起来可分析怎样使厂商利润最大。 厂商利润 π=TR-TC=TR(Q)-TC(Q) 要使π最大,则应使dπ/d Q=0,即 dTR/dQ=dTC/dQ,即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5、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答:完全竞市场中,单个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的生产要素,只能根据既定的市场价格和成本决定一个使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因而厂商必定选择MC=MR的点进行生产并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P=AR=MR=MC时,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此时又有三种情况:(1)P>AC,厂商能够获得超额利润。(2)P=AC,厂商盈亏平衡(3)P答:短期内,只要P>AVC,厂商就可以继续生产。厂商为使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总是根据既定的市场价格,使其提供的产量的MC恰好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该厂商的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那段MC曲线。

行业的供给曲线由各厂商的供给曲线加总而成。

7、试画出完全竞争市场上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并简要分析。

答:图略。根据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条件,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市场需求变动引起的行业平衡时,单个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轨迹。当行业为成本不变行业时,单位产品的成本不会因产量的增加而变化,所以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通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水平线。成本递增行业中,生产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使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因而长期供给曲线将向右上方倾斜。成本递减行业中要素价格会随生产扩大而下降,因而其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8、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均衡有何区别?

答:厂商的长期均衡意味着(1)厂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P=LMC) (2)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P=LAC)

行业的长期均衡意味着没有一个厂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包括(1)厂商的产出水平是最优的,即每一个厂商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2)该行业中厂商数目是均衡的,既不会有厂商退出也不会有厂商加入。 9、试说明垄断的含义并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

答:垄断是指某种产品只有唯一一家生产者,而且这种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规模经济;专利;对资源的控制;特许权

10、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形状有何区别?

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是价格的既定接受者,因而其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且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即为市场确定的价格水平。

垄断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制定价格,且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且其边际收益小于价格水平,小于平均收益,MR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下且也向右下方倾斜,且有可能小于零。

11、简述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类型。

51

答:类型包括:(1)一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每一单位的产品都征收可能的最高价格的定价方法;(2)二级价格歧视:指厂商对购买不同数量单位的同一产品索要不同的价格;(3)指当厂商的产品市场可以为两个或更多的不同市场时,厂商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 12、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及特点如何?

答:垄断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一种市场,它的特点主要有:(1)该行业有大量厂商,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都很小(2)各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有差别的(3)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4)厂商行为相互独立。

13、为什么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会存在两条需求曲线?

答:一方面,厂商降价时,它会设想其他厂商不会采取降价措施,因而认为其不仅可以增加对原有客人的销售量,而且会把较多的顾客从其他厂商那吸引过来,所以其销售量会大幅度增加,即其面临着弹性较大,斜率相对较小的需求曲线,这是它的“想像中的”需求曲线;但实际上,在它采取降价措施时,其他厂商也会同时降价,这样,厂商无法将其他厂商的顾客吸引过来,只能提高其顾客的购买数量,而此时每一个厂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是不变的,所以厂商面临的实际的需求曲线弹性较小,而斜率较大,是它的市场份额需求曲线。 14、简述寡占市场的含义与特征。

答:寡占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大厂商控制整个行业或行业的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其特点有:厂商数目很少,每个厂商对其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厂商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厂商的决策带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15、试评论寡占市场的优点与缺点。

答:优点:(1)由于几个厂商提供市场的全部需求量,厂商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2)厂商规模大说明其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从事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3)大型厂商具有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4)大型厂商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缺点:(1)寡头垄断市场的竞争力度不够,厂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大,他们往往通过联盟使消费者不能等到本来可能得到的较低价格,另外,价格的相对固定会起到保护落后的作用,使成本较高的厂商依然得以生存。 16、存在价格领导的寡占市场有什么特点?

答:价格领导指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随后以该“领导者”的价格为基准决定各自的价格。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领导厂商可以根据其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准则来制定价格和产量,而其余的厂商则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一样,被动地接受领导厂商制定的价格,并据此决定能使各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七、论述题

1、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均衡实现的过程和特点。

答:在长期,厂商可以改变所有投入要素的规模,且在长期内,厂商仍是价格的既定接受者,厂商面临平行于横轴的需求曲线,厂商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变为:P=LMC。这样,长期内厂商生产的均衡点既不是短期均衡点,(P=SMC的点),也不是长期边际成本LMC与P的交点,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厂商均可通过进入或退出行业(改变生产规模)使市场发生变动,只有在价格降低至厂商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时,厂商不会再改变自己的决策,从而达到均衡,而整个行业也进而达到均衡。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有以下特点:

(1) 在长期均衡价格下,行业内每个厂商都将产量调整到利润最大化产量。

(2) 在长期均衡下,新、老厂商均没有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动机。这是因为长期均衡价格使厂商利润为零。 (3) 在长期均衡价格下行业的总产量恰好等于该价格下消费者意愿的购买的数量。 2.对比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答:垄断竞争行业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垄断竞争行业也包含有大量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入该行业。但是,完全竞争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各厂商产品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而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存在差别。尽管这些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他竞争者的垄断权力。因此,垄断竞争行业每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惟一差别。因此,垄断竞争行业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切点对应的价格和产量,但这一切点并不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而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左面,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价格。即,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导致较少产量,消费者支付较高价格,但生产者并未因此赚得更多利润,因为生产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者之间开展的广告战也导致更高的成本和价格。因此,从整个社会看,同完全竞争比较,垄断竞争行业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样的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高于设备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等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因而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造成了浪费。但同时,造成浪费的原因在于产品的差别性,

52

而这种差别性又能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物质需要,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第六章 博弈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哪一个条件之下,囚犯的两难困境中的每个参与者可以得到最好的结局( ) A.自己交代而对方不交代 B.自己不交代而对方交代 C.自己交代 D.自己不交代对方也不交代 2、在囚犯的两难困境中上策均衡是( ) A.双方都交代 B.双方都不交代 C.一方交代,另一方不交代 D.双方沟通

3、由两个厂商组成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卡特尔。但博弈不会多次进行,则上策均衡是( ) A.两家企业都违约 B.两家企业都守约 C.一家企业守约,一家企业违约 D.以上都可能

4、两个企业组成了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卡特尔。但博弈多次进行,每个参与者都采用了“一报还一报”的策略,那么,均衡就是( )

A.双方都违约 B.双方都守约 C.一方违约,一方守约 D.以上都可能

5、“囚犯的两难选择”在广告上的应用中,对于两家都颇有市场竞争力的厂商,它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 ) A.都做广告 B.都不做广告 C.轮流做广告 D.只有一家做广告 6、对于下列博弈,哪个命题是正确的( ) B 左 右 A 上 下 A 上 中 下 ( )

A.(X1=3 X2=3) B.(X1=2 X2=3) C.(X1=5 X2=1) D.没有纳什均衡点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A 6.A 7.C 8.D 二、名词解释

1.博弈:指经济参与人即博弈方,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2、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数学的一个分支,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这种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一个人自己的抉择及机会,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行为,每个局中人都企

53

3,4 1,1 4,2 B 9,8 左 中 右 10,20 18,18 1,30 11,5 19,8 2,12 12,4 15,1 4,6 A.A,B两人都有上策均衡 B.只有A有上策均衡 C.只有B有上策均衡 D.两人都没有上策均衡 7、如下表所示,以下哪个是纳什均衡( ) A.(上,左) B.(上,右) C.(下,右) D.(上,中)

8.假定高速公路在1,2,3,4和5百公里处可以开设休息站。甲、乙两公司考虑各开设一站,用X1和X2表示它们所选定的地点,即X1和X2是{1,2,3,4,5}中之一。它们的利益分别为π1=16-(X1-X2)和π2=(X1-X2)。以下哪对策略是纳什均衡

2

2

图预测其他参与者的可能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如何合理地进行这些相互依存的战略策划就是博弈论的主体。1944年数学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恩发表他们的著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对策论(博弈论)的诞生。

2.博弈均衡:指一种稳定的结局,当这种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对局者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 3.上策:指不论对手选择什么策略,都是最优选择的策略。

4.上策均衡:当对局者选择的都是上策的时候,这种均衡叫做上策均衡。 5.纳什均衡:指在对手选择既定的情况下,每一个对局者的选择都是最佳选择。

6.序列博弈:对局者选择策略有时间先后的顺序,某些对局者可能率先采取行动,这样的博弈被称为序列博弈,它是一种动态博弈形式。

7.重复博弈:指某些博弈的多次(两次以上,有限次或无限次)重复进行构成的博弈。 8.承诺:指对局者所采取的某种行动,这种行动使其威胁成为一种可令人信服的威胁。

9.先行者优势:在序列博弈中,先作出策略选择并采取相应行动的博弈方可以占据一定的有利地位,获取的较多的利益,我们把它称为先行者优势。

10.威胁:指一方对局者通过声明等方式企图阻止对方作出某种行为的情况。 三、计算题

1、假设厂商A与B为两个没有勾结的寡头。在每个厂商都不做广告时,每年各获利500万元。如果厂商A做广告而B不做广告,厂商A每年将获利1200万元,而厂商B将损失500万元。如果厂商B做广告而厂商A不做广告,厂商B每年将获利1200万元,厂商A将损失500万元。如果厂商A、B都做广告,各自的利润为0。要求: (1)作出厂商A、B的报酬矩阵

(2)厂商A与厂商B之间博弈的均衡结果是什么? 解:(1)报酬矩阵为: 做广告 美国 做广告 0,0 墨西哥 不做广告 1200,500 500,500 不做广告 -500,1200 (2)要首先考虑A厂商决定选择哪种策略。如果厂商B做广告,厂商A做广告利润为零,不做广告将亏损为500万元。因此,如果厂商B做广告,厂商A就要做广告。如果厂商B不做广告,厂商A做广告可获利1200万,不做广告只能获利500万。因此,厂商B不做广告厂商A做广告。总之,无论厂商B是否做广告,厂商A都要做广告。厂商B也同样如此。因此,该博弈的结果是上策均衡,厂商A与厂商B都会选择做广告。 2、某博弈的报酬矩阵如下: 左 甲 上 下 A,B E,F 乙 右 C,D G,H (1)如果(上,左)是上策均衡,那A>?,B>?, G<?,F>?。 (2)如果(上,左)是纳什均衡,上述哪几个不等式必须满足?

(3)如果(上,左)是上策均衡,那么,它是否必定是纳什均衡?为什么?

答:(1)上策均衡要求不管其他参与者如何决策,他总采取惟一最优策略,因此,如果(上,左)是上策均衡,则A>E,B>D,G<C,F>H。

(2)如果(上,左)是纳什均衡,上述不等式中A>E,B>D必须满足。因为即使G>C,F>H,只要给定乙取左,甲取上,能满足A>E,B>D,就可构成纳什均衡了。

54

(3)构成上策均衡必定也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上策均衡。 3、下面的矩阵表示两个厂商选择的策略为根据的报酬 守约 A 守约 违约 500,500 800,-200 B 违约 -200,800 200,200 (1)哪一种策略使A的最大可能损失最小?B的是哪一种?

(2)如果你是A,你会选择哪一种策略?为什么?如果B违约,A会做什么?如果A违约,B会做什么? (3)这一对局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解:(1)A的最大可能损失为最小的策略是违约,至少可保证有利润200,如果守约,有可能损失200。同样,B的最大可能损失为最小的策略也是违约,也可以至少保证有200的利润。

(2)如果我是A,我会选择违约,因为不管B是守约还是违约,A选择违约都是最优的,因而选择违约是A的优势策略。同理,B也会选择违约。

(3)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B都选择违约。

4、假定美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国家认为,不同贸易政策会两国如下表所示的关税收益(单位:亿美元) 低关税 美国 低关税 高关税 250,250 300,100 墨西哥 高关税 100,300 200,200 试回答:(1)美国和墨西哥的上策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美国和墨西哥贸易政策的纳什均衡是什么?

(3)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美国和墨西哥一同意降低关税。根据上表看到的结果能证明这种贸易政策方法正确吗?

解:(1)双方的上策都是实行高关税。以美国为例,若美国实行高关税,则不论墨西哥怎么做,美国和收益都相对高一些。

(2)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双方贸易政策的纳什均衡是两国都实行高关税。

(3)根据上表看到的结果,这种贸易政策方法正确,因为共同的低关税使两国的贸易总剩余最大。 四、简答题

1、试说明为什么上策均衡是稳定的均衡?

答:博弈论中的均衡指一种稳定的结局,当这种结局出现的时候,所有的对局者都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在上策均衡中,无论另一方作出何种选择,而此人当前所作出的选择都是最好的,因而此人一但选择上策就不会再改变自己的选择行为;类似地,另一方也会将已方的策略固定在上策上,不会再发生任何改变,因而说此时的均衡是一种稳定的均衡。

2、试分析“囚犯的困境”博弈的经济学意义。

答:“囚犯的困境”博弈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首先,它是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而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坚果损人不利已。因此,可以说囚犯的困境这一推论已经动摇了西方经济学旧的基石。同时利用囚犯困境的推论方法还可以解释微观领域中各厂商之间的博弈,如古诺双寡头模型等,而在当今经济学领域,博弈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分析工具。 3、简述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之间的关系。

答:每一个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上策均衡。这是因为一个博弈方的上策,是对于

55

所有其他博弈方的任何策略组合的最优选择,自然它也一定是对于所有其他博弈方的某一特定策略的最优选择;而一个策略构成 纳什均衡的惟一条件是:它是某一博弈方相对于其他博弈方的既定策略而言的最优策略。 4、假设双寡头市场定价博弈中的厂商A和厂商B正面临着“囚犯的困境”。在一次性博弈中,如果厂商A和厂商B都定高价,双方会赚到比都低价销售时更多的利润,但是,双方都不敢定高价,因为厂商A定低价,厂商B就会亏损,但是,如果假设上述博弈一次次地重复进行,厂商A和厂商B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答:这是一种重复博弈的现象。根据科学家实验的结果,面临重复博弈时,最好的策略即“以牙还牙”。即双方从一个高价开始,只要双方继续“合作”,则合作可以一直保持下去,一旦对方降价,另一方马上会降价;如果以后一方决定合作并再提价,另一方也会提高价格。此时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无限重复博弈:此时,降价竞争是不理性的,因为竞争者合作的期望收益超过降价竞争的利益。(二)有限重复博弈:此时结果类似于囚犯的困境的结果。对双方来说理性的选择是双方在每一次博弈中就开始降价。

5、举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博弈者采取威胁对手的策略方能奏效。

答:要使威胁的策略奏效,实施威胁的厂商必须采取某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威胁确实可信。假定有两个寡头厂商,厂商A是生产彩色显像管的,厂商B是生产彩电的,厂商A的产品绝大部分供给厂商B,因此,A对B的依赖性很大,A必须在B的生产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和。若根据报酬矩阵,B要选择生产大屏幕彩电,则A对B的策略反应应该是生产大显像管,但是,对于A来说,最好是生产小显像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实施确实可信的威胁策略。一个可行的做法是,厂商A采取一种表面上对自己不利但事实上对自己有利的策略性行动。例如,厂商A可以关闭生产大显像管的车间,卖掉生产大显像管的设备等,这要厂商A的策略性行动使得生产小显像管成为他的优势策略,最终也会迫使厂商B生产小屏幕彩电。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一、 判断题

1.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一个极端情况是不能同时出现买方市场和卖方垄断。( ) 2.当某要素市场只有一家卖主时,也就形成了买方垄断。( )

3.作为要素市场的独家买主,买方垄断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线下倾斜的整个社会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 )

4.最初的生产要素就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投入。( )

5.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 )

6.一个竞争性的厂商,在其最后雇佣的那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大于其雇佣的全部工人的平均产值时,他必定没有实现最大的利润。( )

7.厂商在边际收益产量大于边际要素成本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利润,要大于在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情况下得到的利润。

8.假如厂商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取代劳动,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右方移动。 9.在一个竞争性的劳动市场上,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必然引起失业。 10.对于一种要素,全体厂商的总需求曲线一定比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更平坦。 参考答案

1. F 2. T 3. F 4. T 5. T 6. T 7. F 8. F 9. T 10. F 二、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故我们称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 ) A.引导需求 B.隐性需求 C.引致需求 D.消费需求

2.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减少,边际收益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 )

56

A.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下降 B.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上升 C.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投入的减少而下降 D.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投入的减少而上升

3.假定只有劳动L和资本K两种要素投入,那么短期内( ) A.资本是可变的,劳动是固定不变的。 B.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劳动也是固定不变的。 C.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劳动是可变的。 D.资本是可变的,劳动也是可变的。

4. 在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经济利润( ) A.均 >1 B.均 =1 C.均 <1 D.均 =0

5.如果企业所处产品与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工人工资率为5,边际产量为0.5,则产品价格为( ) A.10 B.2.5 C.0.1 D.1.0 6.在短期内,厂商所面临的资本供给曲线是(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C.完全无弹性 D.完全弹性 7.生产要素的价格,是( )。

A.指支付一个生产要素在某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的代价 B.购买生产要素本身所需要支付的代价 C.固定不变的 D.取决于厂商的看法

8.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 A.农民拥有的土地 B.企业家的才能 C.在柜台上销售的产品——服装 D.煤矿工人采煤时所付出的低廉的劳动

9.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边际成本递减 B.边际产量递减 C.边际效用递减 D.规模报酬递减

10.全行业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单个厂商对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 )。 A.前者与后者重合 B.前者比后者陡峭 C.前者比后者平坦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A 6.C 7.A 8. C 9.B 10.B .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引致需求的是( )。

A.电工对万能表的需求 B.投资商为开发房地产而对某块地皮的需求 C.某公司为扩大销售额而对营销人才的需求 D.个体户李某为跑运输而对卡车的需求 2.不同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别较大的原因在于( ) A.劳动者接受的训练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

B.劳动的供给量不同,以及劳动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 C.在不同国家,劳动者能得到的资本数量不同 D.社会性质、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57

3.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原则是( ) A.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的边际收益 B.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C.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 D.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价格 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

A.消费者和厂商具有完全信息 B.厂商可以制定自己产品的价格,但不能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 C.厂商只能按照现有的市场价格购买自己需要的生产要素投入量 D.厂商只能按照现有的市场价格出售自己生产的产品数量

5.对于引致需求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引致需求的需求量并不取决于需求者本身 B.引致需求的结果是要素市场的需求量增加 C.引致需求的作用对象是要素市场 D.引致需求是指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参考答案

1.ABCD 2.ABC 3.BCD 4.ACD 5.ABCD 四、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他们是构成生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引致需求:是指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3.边际物质产品: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新增加的产量(MP)。

4.边际收益产品: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产品的乘积MR×MP。这个乘积被称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

5.边际要素成本:它表示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成本(MFC)。

6.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使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

7.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8.经济租金:是指要素的实际收入超过其机会成本的余额,也就是要素所有者所有者实际得到的收入超过他应该得到的收入的部分,这一部分对于产品所有者来说是利润,对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租金。 五、计算题

1.教材P174-3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函数是Q=12L-L (0≤L≤6)产品价格为10元, (1)请画出该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

解:∵Q=12L-L (0≤L≤6)∴L的边际产量 MP=12-2L,又∵产品的边际收益 MR=P=10 ∴L的边际收益MRP=MR×MP=10(12-2L)∴DL=MRPL=120-20L 据此可画出该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 (2)当工资率为每天25元,50元时,该厂商雇佣多少工人?

解:当120-20L=25 20L=95 L≈5 当120-20L=5 20L=70 L≈3 2.教材P174-6 DL=-10W+150,SL=20W, (1)求劳动与工资的均衡水平

解:均衡时, DL=SL 即 10W+150=20W 得 W=5(元) QL=DL=SL=20×5=100(人) (2)政府将工资提高到6元/日,新就业水平是多少?

解:当工资提高到6元时,(W¹)新的均衡DL¹=SL¹=6×20=120,∴新就业水平是120人, (2)政府将工资提高到6元/日, 政府补贴多少?

解:设政府给企业的单位劳动补贴为S元,则补贴后的劳动需求曲线为 DL¹=-10(W¹-S)+150 将W¹=6, DL¹=120代入,

58

2

2

S=W¹+ (DL¹/10)-15=3,于是,政府补贴为3元,

(3) 政府付给企业的补贴为多少元,企业给职工的补贴为多少元?

解:政府付给企业的补贴为 SQL¹=3×120=360(元)企业给职工的补贴为(W¹-W)QL¹=(6-5)120=120 3.教材P175-8需求 L=1200-10W,供给L=20W,试求均衡工资率和每天的劳动雇佣量。

解:均衡时, LD=LS 即 1200-10W=20W 得 W=40(元),代入L=20W得,L=800,均衡时, L=800, W=40 (2)假设劳动由一个垄断组织控制,它希望就业劳动的总收入达到最大化,求这时的劳动数量与工资率。 解:分析:劳动由一个垄断组织控制,即卖方垄断,它希望就业劳动的总收入达到最大化,即LW最大化, 就业劳动的总收入TR=LW=(1200-10W)W =1200W-10W2 而边际收益MR=0时,总收益达到最大, 即,MR=1200-20W=0,解得W=60,代入需求曲线,L=600, 另一方法:由L=1200-10W,得,W=120-L/10

(就业劳动的总收入TR=LW=(120-L/10)L =120L-L2/10 而边际收益MR=0时,总收益达到最大,即,MR=120-L/5=0,解得L=600,代入需求曲线,W=60,

利用MR=MC条件,解:当MR=MC 时总收益最大,即MR=S 总收益TR=LW=1200W-10W 边际收益MR=1200-20W ∴1200-20W=20W 得:W=30,当W¹=30时,L¹=20×30=600(人) 当1200-10W=600时,W=60元/日 六、简答题

1.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价格P与相应要素的边际产量MP对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变动的影响。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的价格。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推出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即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MRP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乘以产品的价格P,即MRP=MP·P,所以当产品价格P提高时,要素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平移;反之,当产品价格P下降时,要素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平移;同理,要素的边际产量MP提高时,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移;反之,当要素的边际产量MP降低时,要素的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平移。 2.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怎样形成的?

答: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横向相加而得到的,由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简要回答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及其形状。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一部分。单个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随着工资率的降低,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增加。将所有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即可得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七、论述题

试用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说明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提示)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解释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定义,然后要阐明市场均衡工资率是怎样产生的(决定的);最后要说明劳动的市场需求与供给曲线对均衡工资率形成的影响作用。

答: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劳动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均衡工资率即是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工资率。当市场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市场上的劳动供给量大于劳动需求量,市场工资率下降;当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市场上的劳动供给量小于劳动需求量,市场工资率将上升。

当产品市场上产品价格提高,或者生产过程中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时,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市场均衡工资率将提高;相反,当产品价格降低,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劳动的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市场均衡工资率将下降。 当外来移民增加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长为劳动力,劳动的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市场均衡工资率将下降;反之,当劳动力的供给量越来越少,劳动的供给曲线 将向左移,市场均衡工资率将上升。

59

2

第十一章 风险与资产选择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 1.风险爱好者喜欢大得大失的刺激。 ( )

2.如果参加赌博的预期收益大大高于不参加赌博的预期收益,风险规避者也不会参加赌博。 ( ) 3.只有那些敢于将自己财产的相当部分、甚至借债来作为赌注的人才是真正的赌徒。 ( )

4.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规避者的效用随财富增长的速度是递减的,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

5.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规避者的效用随财富增长的速度是递减的,效用曲线的凸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

6.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爱好者的效用随财富的上升而增加得越来越快,效用曲线越凸,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

7.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爱好者的效用随财富的上升而增加得越来越快,效用曲线越凹,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

8.每个人通过保险公司将自己的风险分散到所有相关投保人身上,从而将自己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 ) 9.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要求不存在“道德风险”。( )

10.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要求分担风险的人必须是相互独立的。( ) 11.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要求风险不是充分独立的。( )

12.证券(主要是股票)市场不光是一个投机市场,也是一个保险市场。 ( )

13.截然不同的两类人——风险规避者和风险爱好者不可以同时在期货市场上活动。( )

14.投机者承担了保值等试图回避的价格风险,他们在谋取利润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 ) 15.从最简单的套利定价模型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论:一是存在多个宏观经济因素;二是存在个别资产特有的风险。( ) 参考答案

1. T 2. F 3. T 4.T 5. F 6. T 7. F 8.T 9.T 10. T 11.F 12. T 13. F 14.T 15.T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1.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规避者的效用随财富增长的速度是递减的,因此( )。

A.效用曲线的凸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B.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C.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D.以上各点均正确

2.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爱好者的效用随财富的上升而增加得越来越快,因此( )。

A.效用曲线的凸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B.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C.效用曲线的凸度越大,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D.以上各点均正确

3.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的特点是( )

60

A.其效用函数曲线凸向横轴

B.其效用随财富增长而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

C.效用曲线的弯曲度越大,则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小 D.以上都不对

4.方差与效用的关系取决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在既定的未来收入均值条件下,( ) A.风险爱好者希望方差越大越好 B.风险规避者希望方差越大越好 C.风险中立者希望方差越大越好 D.都认为无所谓

5.风险规避者希望使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面临公平费率的情况下,厌恶风险的投保人将对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 )

A.不参加保险 B.非全额保险 C.全额保险 D.认为无所谓 6.一个风险规避者会作出哪种选择( ) A.可能参加公平的赌博 B.即使不利的赌博也参加 C.投保 D、不参加任何赌博 7.证券市场分散风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投资者可通过投资保证获得既定的收益

B.上市公司可通过证券市场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聚敛为巨额资金进行生产投资 C.通过发行股票证券市场可使其运营风险降低 D.投资者可在证券市场上重新分配风险

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20世纪50、60年代一些证券分析家及研究人员提出来的,美国的( )最早提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A.林特纳 B.马柯维茨 C.莫辛 D.夏普

9.E(Ra)=R0+b1aλ便是套利定价理论的结论,它的经济意义为:任何一种资产A的预期收益可以分为两部分的相加,一部分为无风险资产应有的收益,另一部分为( ) A.多个宏观经济因素 B.风险溢价 C.个别资产特有的风险 D.以上各点均正确

10.我们学习了预期效用函数、均值—方差效用函数等风险理论,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解释一些有关风险的“谜”,如( )

A.圣·彼得堡之迷 B.阿莱斯之谜 C.埃斯伯格之谜 D.以上各点 1. A 2. C 3. A 4. A 5.C 6. C 7. D 8. B 9. B 10.D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写在题干上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

1.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衡量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规避者的效用随财富增长的速度是递减的,而风险爱好者的效用随财富的上升而增加得越来越快。因此( )。 A.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B.效用曲线的凸度越大,消费者规避风险的倾向越强

61

C.效用曲线的凹度越大,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

D.效用曲线的凸度越大,消费者爱好风险的倾向越强E.以上各点均正确

2.经济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有许多分散风险的方式,主要有( ) A.参加保险 B.借助证券市场 C.利用期货市场 D.借助生产要素市场 E.以上各点都正确

3.从分散和转让风险方面来看,股票市场与保险市场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 ) A.保险市场可将个人不确定性减至零,而在股票市场上,即使彻底分散风险,不确定性依然会存在 B.保险市场可使整个社会不再面临任何风险,而对证券市场来说,还是存在着总体上的风险 C.保险市场“总和”为零,而股票市场的“总和”却可正可负

D.股票市场的“总和”为零,保险市场“总和” 却可正可负 E.以上各点都正确

4.从最简单的套利定价模型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论( ) A.存在一个宏观经济因素 B.存在多个宏观经济因素 C.存在个别资产特有的风险。 D.存在很多资产特有的风险。

E.任何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可以分为两部分的相加

5.我们学习了预期效用函数、均值—方差效用函数等风险理论,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解释一些有关风险的“谜”,如( )

A.圣·彼得堡之迷 B.阿莱斯之谜 C.埃斯伯格之谜 D.水与钻石之谜 E.以上各点均正确 参考答案

1.AD 2.ABC 3.ABC 4.BC 5.ABC 四、名词解释

1.预期效用:指的是取决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下可享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

2.道德风险:指的是投保后的人们作出的种种使不利事件发生概率上升或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增加的行为。 3.均值: 4.方差:

2Wii1nini均值也就是将概率作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

i(Wi1)2因此,方差也就是(Wi-μ)的均值。

2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任何一种风险资产的均衡收益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无风险资产应有的收益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溢价”,即按照该资产风险大小而定的风险调整值,它表示为了让人们承担风险而必须予以的补偿。这一结论被称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ri=rƒ+ßi(rm-rƒ)

6.风险溢价:即按照该资产风险大小而定的风险调整值,它表示为了让人们承担风险而必须予以的补偿。 五、计算题(第十一章课后思考题2-6) 1.某种赌博,产生以下效果:

赢100元的概率为0.2;赢200元的概率为0.5;赢300元的概率为0.3; 该赌博的期望值是多少?

62

解:∵

nWii1ni ∴EU=0.2×100+0.5×200+0.3×300=210

该赌博的方差是多少?

2i(Wi)2i1=0.2(100-210)2+ 0.5(200-210)2 + 0.3(300-210)2 =4900 σ=70

风险规避者、中立者是否参加赌博?

解:因为期望值是210,所以风险规避者不愿意支付235元参加赌博 因为期望值是210,风险中立者会选择接受240元 3.假定某人效用函数为U= W

1/2

,未来收入一半可能36元,一半可能100元,

(1)多少元的稳定收入会使他觉的与不稳定情况完全相同

解:可知他预期收入=36×50%+100×50% =68 预期效用EU=50%×36×1/2 +50%×100×1/2=8

设每月固定收入为Y元,U=Y=8,Y=64 可知他每月的固定收入为64元时,会使他觉的与不稳定情况完全相同 (2)这一赌博的风险议价是多少?

解:E(Ra)=R0+b1a 68=64+b1a b1a=68-64=4 所以,风险议价为4

(3)他是否愿意支付32元购买什么情况都可以100收入的保险? 解: △K=100-32=68 68>64,所以,愿意 另外,从效用角度看 U(100)=10 U(36×50%+100×50%) =U(68)=8.25 10>8.25,所以,愿意

4.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6%,某种风险资产收益率为9%,标准差为3%, (1)如果将标准差控制在2%以下,资产组合的最高预期收益率是多少? 解: 设投入风险资产的比例为X,固定收入资产的比例为1-X,

1/2

1/2

1/2

1/2

rxxrm(1x)rf又:2x=x9%+(1-x)6%=6%+3x%

x22m,xxm,即:xx3%, 控制x2%,

rx6%x3%,6%3%66.7%6%2%8%所以,最高收益率为8%

(2)投入风险资产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是多少?

通过前面的计算可知:投入风险资产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是66.7%

Prmrf (3)此例中风险的价格是多少?

m9%6%13%

5.某种股票的β值为1.5,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0%,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3%, (1)按照CAPM,这种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应达到多少? 解:

rirfi(rmrf)ri5%1510%155%5%15%75%125%

(2)如果预计此种股票未来的价格为100元,那么目前的市场价格应是多少?

63

解:

riE(P1)P0125%100P0125%P0P08889

6.某市随地吐痰罚款10元,被罚概率为50%,文化节,两个方案:罚款20元;被罚概率为100%, 你认为哪个方案有效?为什么

解: r1=50%×20+50%×0=10 r2=100%×10=10, σ12=(20-10)2×50%+(0-10)2×50%=100

σ22=(10-10)2×100%=0 方差增加,效用减少,所以,第二方案有效。 六、简答题

1.简述保险市场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

答:首先,分担风险的人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在风险不是充分独立的情况下,保险或分散风险就不起作用。其次,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行要求不存在“道德风险”。 2.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

答:首先,最初的企业所有人通过发行股票将未来的一系列可能的收入转换成现在的一笔货币财富。最初的企业所有人只要为自己保留一定比例的股票所有权,掌握控股权即可,而将发行股票的到的大笔钱投资到不同的资产上,将自己企业的风险分散到大量的股票持有人身上。其次,股票持有人还可以在股票市场上重新分配风险。即可在二级市场上买进、卖出股票。 七、论述题

1.试述股票市场与保险市场的区别。

答:第一,在保险市场上,通过支付一定的固定费用,个人可将不确定性减至零,而在股票市场上,即使彻底分散风险,不确定性依然会存在;

第二,保险市场可使整个社会不再面临任何风险,而对证券市场来说,还是存在着总体上的风险;

第三,保险市场“总和”为零,即保险费与赔偿费基本相抵,而股票市场的“总和”,即所有投资者的盈亏相抵却可正可负。即使你拥有与构成股市指数权数完全相同比例的每一种股票,或风险彻底分散,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也就是证券市场的投机性所在。

2.如何用赌博和保险描述经济主体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者 风险中立者 风险回避者

风险 偏好者 风险 中立者 风险 回避者 一、判断题

1.“面包市场上面包的供求均衡决定面包的市场价格”

64

有利的

参赌,全部赌注 参赌,全部赌注 参赌,全部或部分赌注

有保险ER>0 可能不参加,可能参加,虚报财产 一定参加,可能虚

报财产 一定参加,可能虚

报财产

参加,全额

部分参加,部分不参加

无所谓

不参加

公平保险ER=0 不参加

不参加 不利保险<0

公平的

参加,全部赌注 无所谓 不参加

不利的 可能不参加 不参加 不参加

保险的公平程度与经济的主体的风险偏好:

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是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所得出的。 ( )

2.把经济中的所有经济单位和所有市场相互联系加以考虑,分析其均衡及其相互影响的分析方法就是一般均衡分析。 ( )

3.一般均衡价格即当所有的商品市场处于均衡时,所决定的所有商品各自的价格形成的一系列价格。( ) 4.瓦尔拉斯定律仅适用于部分商品,如在水果店中一天的营业收入等于这一天所有在这个店购买水果的消费者的支出总和。 ( )

5.只要有了市场效率,那么经济运行的效果就一定是好的。 ( ) 6.经济运行富有效率即指一个以最小成本生产出人们所需要产品的经济。 ( ) 7.帕累托更优即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使社会福利再得到增进。 ( ) 8.当任意两个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时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时,生产与交换符合了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 )

9.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政府宏观调控的手。( )

10.产品的边际转换率表示在社会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商品1所放弃的商品2的产量。 ( ) 11.假如某个经济存在失业,它实际生产出来的商品组合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 12.生产可能性边界不会发生移动。( ) 参考答案:

1.F 2.T 3.F 4.F 5.F 6.T 7.F 8.T 9.F 10.T 11.F 12.F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一般均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均衡是单一产品市场的均衡 B.一般均衡是单一要素市场的均衡

C.一般均衡是涉及到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普通商品市场的均衡。 D.一般均衡是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2.对于一般均衡价格,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一般均衡价格是指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所对应的各自的价格所形成的一系列价格 B.一般均衡价格是指某种产品或要素处于供求均衡时的价格 C.一般均衡价格是稳定不变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在二人二产品的经济体系中,交换的一般均衡点的轨迹称为( ) A.生产转换曲线 B.交换契约线 C.生产契约线 D.等效用曲线

4.下列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存在帕累托更优的一种状态

B.帕累托最优状态即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状况 C.帕累托最优状态一定是社会总福利最大的状态

D.帕累托最优是用来反映社会公平状况的一种指标体系。

5.在二人(A和B)和二产品(x和y)的经济体系中,交换达到一般均衡的条件是( ) A.A和B的边际生产产品转换率等于A和B消费x和y的边际替代率 B.A和B消费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x和y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65

C.A和B消费x和y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D.以上都不对

6.在二产品(x和y)和二要素(L和K)的经济体系中,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 ) A.MRSL,K=PL/PK B.MRTL,K=Px/Py C.MRPL=MRPK D.MRTL,K=MRTL,K

7.在埃奇沃斯方框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二人二产品的经济体系中,帕累托最优点是固定惟一的

B.在二人二产品的经济体系中,帕累托最优点即二人各自等效用曲线的交点 C.二产品二要素的经济体系中,生产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D.二人二产品的经济体系中,帕累托最优点即二人各自总效用相等的点 8.在下图中,当F点移向E2点时( )

y B x UB 3 A

A.A和B的效用都增加了 B.A的效用不变,B有更多效用 C.B的效用不变,A有更多效用 D.A和B的效用都减少了

9.上图中,E2和E3相比( )

A.两者都处在均衡点上(即帕累托最优状态下) B.A和B在E2点得到的总效用大于E3点的 C.A和B在E3点得到的总效用大于E2点的 D.F点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10.下列属于无差异曲线的是( ) A.生产契约线 B.等效用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边际产量曲线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竞争市场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B.完全竞争市场在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意义下是有效率的

66

x

y

U2B U1B E3 E2 E1 U2A U1A F U3A x y

C.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是因为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D.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能满足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均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12.局部分析是对下列哪一项的分析( ) A. 一个部门的变化对其它部门的影响 B. 一个市场出现的情况,忽视其他市场 C. 经济中所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 D. 与供给相独立的需求的变化

13.当经济学家关注经济中所有成员的福利改善时,他们用下列哪一个概念( ) A.效率 B.名义工资 C.实际工资 D.货币收入

14.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为( ) A. 不使其他个人受损失就不能使另一个人受益 B. 个人都处在其消费契约曲线上 C. 个人都处在他们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15.导出下列哪一条曲线必须做出道德的或价值的判断( ) A.生产可能性曲线 B.消费契约曲线 C.社会福利曲线 D.效用可能性边界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D 7.C 8.B 9.A 10.B 11.C 12.B 13.A 14.D 15.C 三、多项选择题

1.一般均衡论的基本思想包括( )

A.在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商品的市场需求都取决于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B.在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对产品的供给从而产品的市场供给都取决于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C.厂商使用要素的数量取决于产品和和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D.要素的供给者根据消费品的价格和要素的价格决定自身供给要素的数量 2.通常作为评判经济运行效果的标准包括( ) A.效率 B.公平 C.稳定 D.增长 3.经济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包括( ) A.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B.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C.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D.以上都不是

4.在对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进行说明的埃奇沃斯方框图中( ) A.消费者A和B均只有3条等效用曲线

B.交换契约线是由消费者A和B的等效用曲线的切点所构成的

C.交换契约线的存在表明交换中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状态不是单一确定的 D.交换契约线上所有的点均满足帕累托最优标准

5.在下图所示的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的图中( )

67

生产可能性曲线 A B. 点可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C. 因为F点和E点都在无差异曲线U2上,所以在F点生产与在E点生产都是一样的 D. 因为F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所以在F点不可能实现生产。 参考答案:

1.ABCD 2.ABCD 3.ABC 4.BCD 5.ABD 四.名词解释

1.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的均衡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分析方法。

2.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每一个产品和每一种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交换的契约曲线:由经济活动主体的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交换的契约曲线。 4.生产的契约曲线:由经济活动主体的等产量曲线斜率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

5.效用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A和B能得到的最大的效用组合。它由交换的契约曲线上每一点对应的A和B能够得到的效用水平推导而来。

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将全部生产要素投入X部门和Y部门后可能得到的最大产量组合。由生产的契约曲线上每一点对应的X和Y的产量水平推导而来。

7.边际转换率:指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8.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研究社会经济制度、评价经济体系运行的经济理论,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

9.帕累托最优:即资源的最大效率配置,即无论作何改变都不可能同时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余的人不受损的状态。 10.帕累托更优: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就称改变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更优。

11.洛伦兹曲线:用于衡量经济平等的分析工具之一,可直观地表现社会总财富是如何在各阶层家庭中分布的。 12.吉尼系数:用于衡量经济平等的指标,指绝对平等线和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 五.计算题

1.在一个由两种商品和固定要素供给组成的经济中,假设社会福利函数为:W=(q1+2)q2,隐含的可能性边界为q1+2q2-10=0,求社会福利最大时q1和q2的值。 解:即求 max W=(q1+2)q2

Q2 E F U2 U1 Q1

O A. E点是生产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的点

S.t. q1+2q2-10=0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68

L=(q1+2)q2+λ(q1+2q2-10) 令一阶偏导为0

Lq20 q1Lq1220 q2Lq12q2100 解得 q1=4 q2=3

∴当两种商品的产量分别为4单位和3单位时,该经济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2.由A,B两人及x,y两产品构成的经济中,A,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A=xy,UB=40(x+y),x、y的存量为(120,120),该经济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UAUB。求: (1)该经济的效用边界

(2)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资源配置。

解:(1)设配置给A的产品量为(x,y),则配置给B的商品量为(120-x,120-y)。 ∵UA=xy,UB=40(x+y) ∴UA=x(240-x-UB/40)

∵帕累托最优指一人效用水平不变条件下另一人效用极大化, ∴A效用极大化(B效用不变)的条件为:

dUA240UB/402x0 dx解得 x=120-UB/80 代入 UA=x(240-x-UB/40) 可得 UB=9600-80UA 这就是该经济的效用边界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社会福利函数为

W=UAUB=UA(9600-80UA) =9600UA-80UA

根据社会福利极大化条件,则有

3/2

1/21/2

dWdUA9600120U1/2

=0

解得 UA=6400 UB=3200 此时 x=80 y=80

即A的产品拥有为(80,80),B的拥有量为(40,40) 六.简答题

1.简述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的考察。

答:首先,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角度来看,在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商品的市场需求都取决于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次,从厂商的产品的供给来源于厂商来看,在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对产品的供给从而产品的市场供给也取决于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69

再次,从要素需求方面来看,厂商使用要素的数量取决于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最后,从要素供给方面来看,要素的供给取决于消费者,他们根据消费品的价格和要素的价格决定自身供给要素的数量。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而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用n个需求和供给的条件决定n个价格(即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2.利用埃奇沃斯方框图说明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答:(图略)假设经济中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消费两种商品1和2,又假设经济社会拥有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分别为Q1和Q2。对于消费者A,随着拥有两种商品数量的增加,他的境况可由方框中左下角向右上方延伸的一系列无差异曲线表示,同理,消费者B可得到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延伸的一系列无差异曲线其境况。只有消费者A和B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时的配置,才是帕累托最优的。而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又是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因此,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是两个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3.利用埃奇沃斯方框图说明 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答案略(参考上题答案)

4.简述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和意义。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使用既定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它有两大特点:(一)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说明生产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会导致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二)凹向原点,说明随着第一种商品生产数量的增多,多生产一单位该商品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三)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5.简述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的区别。

答: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假定其他商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的条件下,着重考察某一单个商品市场上价格和产量的决定问题。一般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即市场上无数决策者所作出的无数最优化决策是可以和谐并存的,所有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二者区别主要有(一)假定条件不同。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他商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而一般均衡分析不存在此类假设,这是二者最主要区别(二)研究对象不同: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而一般均衡分析的是所有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并将其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加以研究。(三)研究方法不同:局部均衡分析将所要考察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体中单独抽出来加以研究,在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仅仅被看做是其自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市场产品 价格则假定为不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特定单一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属于比较静态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则认为每种商品的需求于供给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是价格体系的函数,每种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决定,一般均衡更强调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四)结论不同。局部均衡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曲线决定了该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或者说,在该商品市场上存在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上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恰好相等。一般均衡理论则致力于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可以存在于所有市场。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是存在一般均衡价格的。对应于这一特定的市场均衡状态和一般均衡价格,如果它们使交换、生产以及交换与生产均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那么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从交换的角度看,任意一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的消费两种商品的最优数量满足的条件,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应商品价格之比,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在一般均衡状态下,所有消费者面对的产品价格相同。这意味着所有消费者消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标准。

从生产的角度看,每个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将把生产要素投入确定在最优组合点上,即厂商将使生产要素的

70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相应要素价格之比。同样,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因而所有生产者面对的生产要素价格都相同。所以,经济处于均衡时,生产者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都相同。这意味着,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

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将把每种产品的产量选择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之点,此时厂商使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总成本是既定的,即此时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从而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所以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即任意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从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交换与生产也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