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生物考试大纲

来源:汇智旅游网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及微生物技术等。 Ⅰ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微生物学绪论 5分

2.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5分 3.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 40分 4.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30分 5.微生物的生态 15分 6.传染与免疫 10分 7.分类和鉴定 1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 40-50% 问答题、综合题 50-60% Ⅲ 考查范围 考查目标

1.考生应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

2.具备运用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微生物学绪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和五大共性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四)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一)原核生物

1. 原核生物的定义 2. 原核生物包括的类群

3. 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 4. 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

5.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古生菌的重要代表种群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 6.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主要特征 7.原核生物的形态和细胞结构观察方法和原理 (二)真核微生物

1. 真核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群

2.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3. 酵母菌的大小、形态、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主要用途

4.霉菌菌丝和菌丝体的类型、特化结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的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

5.蕈菌的特征、生长发育过程、繁殖方式和主要用途 (三)病毒和亚病毒

1. 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2. 病毒的大小、形态、化学组成和结构、群体形态及其应用 3. 病毒的繁殖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 4. 噬菌体的培养和纯化 5. 亚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6. 人免疫缺陷病毒、SARS冠状病毒、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方法

三、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 (一)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及其生理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4.设计和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5.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在微生物学基础研究、菌种选育、卫生检验等方面的应用 (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生物氧化的定义、方式、过程、功能

2.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微生物发酵类型的多样性 3.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4.光能营养微生物的产能

5.生物固氮、肽聚糖的合成过程 6.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发酵生产 四、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2.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3.连续培养的原理及用途 4.同步培养的目的和方法 5.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6.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五、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 2.质粒的定义、特点、主要类型 3.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基因突变的规律

4.诱变的机制、紫外线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 5.诱变育种的原则

6.产量突变株、抗药性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7.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8.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9.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六、微生物的生态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土壤中的微生物 2.水体中的微生物 3.空气中的微生物

4.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5.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 6.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二)菌种资源多样性及其开发

1.微生物资源多样性

2.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一般步骤 (三)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1.微生物间的关系

2.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

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C、N、P、S)中的作用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水体富营养化、污水的微生物处理方法 2.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及其检验方法 3.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七、传染与免疫 (一)传染

1.传染与传染病的定义 2.病原体的毒力

3.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二)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组成

2.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功能、获得方式 3.抗原和抗体

4.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 5.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八、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通用分类单元

2.学名的构成、重要微生物的学名 3.“三域”学说及其发展

4.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

5.权威性的原核生物分类系统和菌物分类系统纲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