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21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0建筑与工程O 科技信息 新奥法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陈绍江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教授于二十世纪5O年代提 出的..它是以既有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 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奥地 利、瑞典、意大利等国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于二十世纪6O年代取 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 该法是以岩石力学及现代支护理论为基础.以 喷锚支护为主要支护手段.以控制爆破技术和现场监测为该施工方法 的配套技术.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充分发挥支架的 承载能力,实现支护设计,隧洞施工和测量的有机结合.达到快速、高 效、经济、安全地施工。 济南250013) 1主要特点 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 支护结构f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 形成支撑环来承受荷载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 动破坏 新奥法将围岩视为巷道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因此.施工时应尽 可能进行全断面掘进.以减少巷道周边围岩应力的扰动.可采用光面 爆破、微差爆破等措施,一方面,减少爆破对围岩扰动,同时使开挖轮 廓线规则平滑 这将有利于保护围岩.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若隧道周 边轮廓不规则,岩面凹凸不平将使喷混凝土作业变得困难.回弹增多, 喷层厚度和质量均难以保证:二是在隧道周边轮廓不规则的情况下. 格栅拱和钢拱一类支护难以架设.即使架设也只能在若干点上同围岩 接触.而在拱架和岩面之间留下了空隙.在这种情况下要用喷混凝土 填充背后的空隙是十分困难的.容易在钢拱和岩面之间留下间隙.从 而对支护系统产生危害以减少对围岩的震动.保全其整体性 同时.注 意巷道表面应尽可能平滑.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新奥法将锚杆、喷射混凝土适当进行组合.形成比较薄的衬砌层. 即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围岩.使喷射层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围 岩一支护系统.保持两者的共同变形.故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 本身的承载力 新奥法施工在巷道开挖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构筑防水层、 围岩巷道排水: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尺寸;给支护留变形余量:开巷后 及时做好支护、封闭围岩等,都是为保护巷道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将 围岩的扰动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加固围岩 提高围岩强度,使其 与人工支护结构共同承受巷道压力 其次.允许围岩有一定量的变形. 以利于发挥围岩的固有强度 同时,巷道的支护结构也应具有预定的 可缩量.以缓和巷道压力 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协调变形.而不使支护结构承受过大的地压 施工 程序可概括为开挖——一次支护——二次支护 开挖作业的内容依次 包括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等。开挖作业应与一次支护作业同时 交叉进行.为保护围岩的自身支承能力,第一次支护工作要尽快进行 为了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控制爆破 或机械开挖.并尽量采用全断面开挖.地质条件较差时可采用分块多 次开挖 一次开挖长度应根据岩质条件和开挖方式确定.岩质条件好 时,长度可大一些。岩质条件差时,长度可小一些.在同等岩质条件下. 分块多次开挖长度可大些.全断而开挖长度就要小些 第一次支护作 业包括:一次喷射混凝土、打锚杆、联网、立钢拱架、复喷混凝土等 为 争取时间在较松散的围岩掘进中第一次支护作业是在开挖后的渣堆 上进行的.待把未被渣堆覆盖的开挖面的一次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再出 渣。按一定系统布置锚杆,加固深度围岩,在围岩内形成承载拱,南喷 层、锚杆及岩面承载拱构成外拱.起临时支护作用.同时又是永久支护 的一部分 复喷后应达到设计厚度一般为一并要求将锚杆、金属网、钢 拱架等复裹在喷射混凝土内。完成第一次支护的时间非常重要.一般 情况应在开挖后围岩自稳时间的二分之一时问内完成 一次支护后. 在围岩变形趋于稳定时.进行第二次支护和封底 即永久性地支护或 是补喷混凝土.或是浇注混凝土内拱 起到提高安全度和使整个支护 承载能力增强的作用.二次支护时机可由监测结果而取得 对于底板 不稳、底鼓变形严重,必然牵动侧墙及顶部支护不稳,故应尽快封底. 形成封闭式的支护.以谋求围岩的稳定 3需要注意的几点 (1)由于岩体生成条件与地质作用的复杂性.施工条件的多样性, 以及对工程设计参数的精确要求.得要通过许多量测手段.在施工过 程中对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并用监测结果修改初 选设计.指导施工。量测的结果可作为施工现场分析参数和修改设计 的依据,因而能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 提高施工的安全程度。围岩不仅是载物体,而且是承载结构.围岩承载 圈和支护体组成巷道的统一体.是一个力学体系 (2)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 一 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 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 在施工中应采用能与围 岩密贴、及时筑砌且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例如.锚喷支护 等 这样.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它参加工作的时间 (包括闭合时间)来控制岩体的变形。 (3)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 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作业质量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干喷射 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 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 样能有效的支护岩体 同时,由于喷射混凝土具有可填平凸凹面、受力 快.与围岩密贴等特点.使围岩不发生严重的应力重分布,常被用来作 为初次支护,必要时还使用锚杆、钢筋网和钢拱架。 [责任编辑:周娜] 其基本原理是:围岩是隧道结构的主要承载部分:开挖后需对围 岩进行加固.以使围岩在开挖卸载后不失去原有的强度:隧道围岩支 护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围岩卸载位移的程度:隧道围岩支护过程中.一 方面允许围岩有一定的变形,从而产生受力环区:另一方面,又必须限 制围岩位移的程度,以避免围岩变形过大而产生严重松弛卸载。 2支护手段与施工程序 新奥法是以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为主要支护手段.因锚杆喷射 混凝土支持能够形成柔性薄层,与围岩紧密粘结的可缩性支护结构, [3]凌均柒,王焱厦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 _J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0,4(3):211-213. [4]张兰,蒋月桂,侯铁舟,等.由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得到的几点启示IJJ_西北医 【参考文献】 [1]胥爱文,安峰.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fJ1河北北方学 学教育,2003,1I(1):50—51院学报:医学版,2006,23(3):69~70. [责任编辑:王洪泽] [2]王琳,朱勇,侯铁舟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fJ1.西北医学教 育,2009,17(2):407—409. (上接第263页)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