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广军
来源:《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年第11期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期间,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建造水平都产生了质的飞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现行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四项核心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方式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个企业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寻求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公路建设项目林立的时代,公路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不仅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国家提高产业实力的客观需要,对于企业和政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设计招标模式
计招标模式是最为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通用的。这种项目管理模式非常实用,它是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的,这个顺序非常符合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律,能够使项目程序按照环节逐次开展。这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十分明确的,施工方、设计方和建设方都能够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也避免了行政干扰。这种模式由于长期广泛地使用,社会各界也非常熟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初步规划工作,减少项目筹备时间。
(二)公路建设管理模式
公路建设管理模式不同于设计招标模式,它不是按照程序一步步进行,而是在项目建设的开始就聘请市场上优秀的施工方参与到项目中来。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可以为设计方提供依据,也可以为以后的项目实施积累经验。它改变了设计完之后再招标的弊端,项目一开始便和施工方、设计方等项目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为项目管理工作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同监督、协调和质量控制。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增加了各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有可能导致施工效率的下降。
(三)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项目管理承办模式是建设方聘请承包方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建设方只保留很少一部分决策权的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把管理权的绝大部分委托给承包方。承包方开展工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进行计划设计,对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计划做好安排,承包方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然后是执行阶段,这个阶段由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承包方会及时向建设方通报情况,而建设方通常也会派出人员督查建设情况。
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一)完善公路建设风险管理体系,规范风险控制的具体流程
公路建设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风险控制策略,通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对风险进行逐步排除,合理解决突出的风险问题。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为公路建设单位健康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公路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组织机构,把各项责任问题落实到位,有效防范风险,全面规范风险管理流程,为公路建设实现风险管理流程化创造积极的条件。
流程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公路建设施工风险,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重要基础。公路建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创新的理念,制訂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确定风险产生的原因,保证风险控制手段的先进和高效。
(二)公路建设单位需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公路建设管理中需要按照分类风险控制策略,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公路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风险内部控制需要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逐步减少各类风险产生。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将控制关口前移,树立把关意识,确定提前介入、提前防范的策略,针对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需要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公路建设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公路建设项目实施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全面把好合同风险等重要关口
合同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合同一旦产生纠纷对企业产生的风险是巨大的,因此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加强企业合同风险防控。合同制订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定,认真研读各项文件,确保合同符合相关规定,维护好公路建设施工企业的根本利益。针对合同制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漏洞,需要坚持风险防控的基本原则,确保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三、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制度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法人制在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明确了管理主体责任和各方的责权利关系,规范了主体行为,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而且,行业内对非经营性项目和一些中小型项目是否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认识不统一。同时,还存在着招标不规范,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资金到位率不足,拖欠工程款,自行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等问题。 (二)工程监理制
目前,我国已有561家公路工程甲乙级资质监理企业,持证监理工程师6.1万人。虽然近期监理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监理还是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在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监督和控制作用。而且,工程监理制最主要的问题是,定位不清。监理既非独立第三方,也非业主雇员代表业主利益,更不是代表政府进行监管,定位模糊。 (三)招标投标制
各地一般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了招投标程序和评标方法,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信用评价结果更好地与招投标挂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堵塞招投标中的漏洞。招标投标中,最突出的是评标方法偏离了择优的目标,一些地区在招标工作中,以防止腐败为核心,用随机排序甚至抓阉的方式选择队伍,忽视工程技术上的要求,给工程建设造成隐患,还缺乏适应新的建设管理模式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大部分小型项目也要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程序复杂,周期长,效率低,招投标成本在整个建设成本中占比偏大。 (四)合同管理制
合同管理制总体执行较好,公路建设项目基本都实行了合同管理制,一方面为建设各方履约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为提高管理效能,维护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缺乏契约精神,法制意识淡薄,履约程度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命令大于合同约束,随意压缩正常工期,发包人延期支付,转包分包,人员和设备不按合同承诺到位等。此外,合同范本覆盖范围不全,存在霸王条款等不合理现象也时有发生。 结束语
随着我国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要求也不断增强,作为企业综合管理方法之一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结合必然为提供了企业管理的一种思路,从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石。而且,针对公路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路管理制度,解决公路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同层次的矛盾、在最大程度
上建立、完善和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等一系列手段和有效措施,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这对于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来说至关重要。也只有在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既定的工期内圆满地完成公路项目的各项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江玉林,杜娟.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公路,2000,08:68-72. [2]蔚林巍.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J].管理工程学报,2000,03:65-69+1.
[3]何清华,陈发标.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04:75-80.
[4]尹贻林,严玲.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及其监管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3,12:1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