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例

来源:汇智旅游网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文1

一、学习对象分析

。作为《建筑材料与检测》的部分学习对象,职校学生大都偏爱动手操作,喜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二、提炼微课程知识点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是否有效,教师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处理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首先要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地分析,使它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涉及原料、工艺、组成、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储存等诸多方面,课程知识点很多,在选择微课知识点时笔者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①侧重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②知识点的选择要小,对于大的知识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分割成小知识点来讲,每个知识点最好在10分钟内能够讲解清楚。③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第五,混凝土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混凝土概述”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和易性”,主要介绍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分类,混凝土和易性的含义、检测方法等内容。第六,钢材部分,笔者选择的知识点有“钢材概述”和“钢材冷弯”,主要介绍了钢材的分类,钢材冷弯的检测过程和合格性判断等内容。

三、编写微课设计方案

。。要想在短短的5~10分钟之内把各个教学要素安排有序,并将教学重点讲解清楚,最终达到每节微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提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一)使用软件

。除了Office2010,可选用下列工具。

1.录屏软件

。。

2.优芽网

。笔者微课中的部分动画制作就用到了优芽网上的自动软件。。。

(二)制作方式选择

1.录像式微课

这种微课制作方法,可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部分具体的试验过程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展示,比如砂子、石子的表观密度检测,砂子、石子的堆积密度检测等。

2.录屏式微课

。。。

3.混合式微课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文2

【关键词】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课业文本

空中乘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所开设的课程内容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民航市场对空乘人员技能的实际需要。《客舱设备运行》的开发研究将摆脱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的影响,完全根据空乘工作过程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

一、课程开发的步骤与方法

本课程将按照高职课程改革的要求,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富有空乘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1、分析空乘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通过对空乘岗位服务过程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出空乘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诸多典型工作任务中,客舱设备安全操作技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乘务员工作技能之一,《客舱设备运行》正是依据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开设的。

2、从典型工作任务转换到学习领域。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强调开设《客舱设备运行》课程的行业依据。

3、具体设计《客舱设备运行》。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学习领域课程《客舱设备运行》进行具体设计。在该学习领域框架内,划分设计学习情境,即单个的小型学习单元。

4、《客舱设备运行》课程的课业设计。以传统的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建构有机融合的教学原则,进行《客舱设备运行》课程的课业设计。包括教师设计的指导性课业文本、课业学习评价标准和学生整理的课业工作页等。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要完成从策划《客舱设备运行》课程知识体系的框架到具体设计课程的课业文本中涉及到的多项任务,包括设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制作课件等。课程设计是《客舱设备运行》课程开发的核心部分。

《客舱设备运行》依据空乘专业客舱设备操作的典型工作任务,选用我国使用最多的机型之一――波音737-800作为通用机型,设置学习情境,安排教学单元。基本框架结构如下(见表1―表4)。

三、《客舱设备运行》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依照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不变、学习难度逐步递增、教师讲授的内容逐步递减、学生自主能力逐步增强的原则,划分设计学习情境,即若干小型学习单元。将《客舱设备运行》课程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自备梯、机门和出口操作,客舱服务设备操作,客舱应急设备操作,其他机型客舱设备运行(见表5)。

《客舱设备运行》选用我国使用最多的机型之一――波音737-800作为通用机型,正好与学院现有模拟客舱的机型一致,便于学生操作练习。。学习情境2则由教师讲授为主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模拟客舱设备进行操作训练。。比如氧气面罩、救生衣、安全带、安全须知等,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反复练习。学习情境4是在学习情境1、2、3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学习,迁移到其他机型(A320、A340、B747等,随着将来A380的推广使用,将增设空客380客舱设备运行第五个学习情境),教师布置学生比较不同机型客舱设备的差异,学生在比较中领悟客舱设备操作的一般规律,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一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四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使与空乘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工作任务在行动情境中充分体现,并通过教学过程得以充分展示。

四、《客舱设备运行》的课业文本设计

课业设计是学习领域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课业是教师根据学习领域课程计划中的学习情境设计的学生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客舱设备运行》课程的课业设计是根据设置的四个学习情境进行安排的。

根据这些学习情境,进行《客舱设备运行》的课业设计,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课程教学采用六步教法,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六个工作步骤的学习与实践,逐步掌握空乘的基本工作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目标。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时,注重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与实训,使学生了解各种主要机型客舱服务设备的设置及使用方法、客舱应急设备的配备;掌握客舱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尤其是应急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服务意识,培养能适应民航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下面是《客舱设备运行》学习领域课程的课业文本设计举例。根据学习情境2――“客舱服务设备操作”设计课业文本(见表6)。

总之,《客舱设备运行》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尤其是教学整体设计、学习情境和课业文本设计都是基于空乘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这些设计内容正在我院的空乘专业课程实施中不断查漏补缺,逐步完善。随着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培养出更多适应民航服务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文3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学生与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 :课程设置;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0 课程设计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越来越重视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中的“设计”二字,需要以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为前期准备。高职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呈现从一到多的发散式状态,即对待问题的解决从“是什么”转变为“可能是什么”,学生能假设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境并加以理解与思考,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能通过假想的思维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课程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1]。在职业教育中,通常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对培养未来的劳动者有着“关键作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关键能力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来实施与完成[2]。

1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背景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制造业、电子服务业、电子开发业等行业领域,其对应的产业链和主要岗位分析如图1 所示。

在高职教育中,《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其对应的岗位有工艺工程师、产线作业员、材料工程师等。课程的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能力,即,淤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于常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工具、装配准备工艺、焊接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等;盂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

2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2.1《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开发步骤

。淤深入电子信息类企业调研,收集相关的信息;于分析本课程面对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盂提取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培养目标信息;榆设置本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虞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单元。

2.2《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分析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如图2 所示。

2.3《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的职业性分析

本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需要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参照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信息,并且综合考量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要求。

3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分析

3.1《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选择

所示。

3.2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整合课程内容,达到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最后,结合校内外实训室优化课程内容,如表2 所示。

4 结语

笔者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着眼于课程开发整合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高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院

[1]汪霞.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179).

[2]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60).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文4

1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网络课程开发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情境体验、学习是一种协作过程、学习是一个会话过程、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过程。在网络教育的新形势下,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设计和开发有自身特色的网络课程显得非常重要。

网络课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创设教学情景、意义建构、交互性。教学要积极创设“以真表情,以趣,疑入境,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景。问题情景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熟知教材知识体系,特别是要熟知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特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使设置的问题既包含了学生熟知的某些现象、概念、知识和技能,又不能使学生单凭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简单的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欲罢不能、欲行不能”的“愤悱”心理状态。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82个演示实验即为中学化学网络课程中的实验情景要素:镁带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转眼间白色金属变成银白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由绿色变成了黑色;酸碱盐相互间的变沉淀反应等等。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经过老师的开发和完善,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

。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的关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断“同化”与“顺应”。在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实现意义建构。

我们设计的中学化学网络课程是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网络表现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2中学化学网络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

化学作为中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更是一门创新性课程。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领域,使化学教学改革有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为使中学化学的教学拥有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条件。因此,探讨中学化学网络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模式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课前任务。在遵照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前提下,结合中学化学学科特点,我设计了中学化学网络课程的结构(如图1所示)

2.1研究性学习模块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中学化学网络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索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块主要由课题学习系统和教学反馈系统组成。

2.1.1课题学习系统

2.1.1.2课题库和案例库

课题库和案例库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式学习环境。课题是围绕教学目标通过调研精选的,不同类型的学生配备不同的课题。。通过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完成课题,一套案例对应一个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案例,以不同的方法、途径解决课题。同时要为学生在有分析障碍时提供相应的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

对于讨论频率高的案例,系统将自动记录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以便于老师集中力量指导难点,并收集各种分析途径,经过整理后制作出案例分析网络课件。。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和讨论交流,完成某一道课题,这种形式特别有利于网上无约束力情况下的教学。设置课题库和配套的案例库,是为了便于应用探索式学习模式,其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探索式学习模式一般由有关教育专家设立一些适合于特定学习对象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课题、项目或作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科问题,通过网络,启发、引导学生解答。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计算机能够按照每个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分别组织教学和制定教学进度,甚至诊断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适于他们的教材和活动。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而且,这种模式可以简单到通过电子邮件功能实现。例如,设计一个课题实验,除去氯化钠晶体中的少量NH4 HC03和Na2S04。学生选择课题实验后,可以独立探索完成课题。一首先提出问题:如何除去氯化钠晶体中的NH4HC03和SO;提供资料:①欲从氯化钠晶体中除去NH4HC03,可以加热或加NaOH溶液的方法;②欲除去杂质中的SOi一,可以采用加入BaCl2或Ba(N03)z试液的方法;提示信息:先除去NH4HCO3,还是先除去Na2S0。不同的学生,可能会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但总有一种是最佳方案。反馈信息:先除去NH4HC03(加热分解法,不留任何残余物),后除去SO一为上,而不采用加NaOH除NH方法;要判断NH4HC03是否已除净?以不再产生NH3为准(用HCl检试)。随后,将热后的氯化钠晶体溶于水,加入BaCl[不采用加Ba(N03)z,以免混入新

的杂质NO];怎样判断S0;一是否已沉淀完全?宜采用了以少量滤液,加入Na2S04溶液,观察如出现如白色沉淀(滤液变浑浊),表示沉淀完全,或往少量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如仍保持澄清,表示沉淀完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从知识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加强了理论基础,为实验操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探索式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衔接以后,便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时提示信息,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能够弹出有启发性的提示信息,以便及时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探索式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查询课程资源库。

2.1.1.3协作室讨论室和答疑室

学生在课题库中选取了课题之后,可以在协作室内充分应用协作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学生在案例库中选取与课题相配套的系列案例后,可以在讨论室内充分应用讨论学习模式。教师和相应的辅助学习软件在答疑室内辅导学生,解决协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其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协作室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制成协作室(协作学习系统)。协作学习系统,由多个学生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且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协作学习之所以有效是由于学生学会的是交互思考的方式。

讨论室是为学生提供的讨论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发表观点,激发学习兴趣。讨论室内实现讨论学习模式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万维网上的BBS(电子公告牌)系统。讨论学习模式是由学科领域的专家或老师在答疑室内负责监控,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讨论,通过内嵌在页面中的表单输入讨论信息,然后由浏览器启动有关程序并处理这些信息。

答疑室是专门为协作式学习模式和讨论式学习模式而设立的。答疑室内由学科专家或老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老师还可以在答疑室内实时监控协作室和讨论室内的学习进展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指导。

2.1.2教学反馈系统

教学反馈系统包括测评反馈系统和库室使用计时系统。其中测评反馈系统用于作形成性评价的应答与测评反馈;库室使用计时系统用于统计师生个人使用各库的情况,以及统计老师网上答疑辅导的工作量。

2.2基础性学习模块

基础性学习模块主要使学生具备国家规定的化学学科基础学力,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应有的化学素养。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知识体系和容量,培养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深入学习所必需的学科基础。

基础性学习模块解决了传统教学如知识的获得和运用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缺乏直接经验的过程及其方法的教育;缺少知识发展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的弱点。。

2.2.1课堂单元学习

课堂单元学习系统主要包括课程要求、学习内容和课程作业。课堂单元学习系统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离,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单元教学系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的支持。

网络课程继承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课堂单元学习模块可以进行同步式讲授模式。网络课程构造一个在线的实时对话程序,利用TCP协议或UDP协议来传送文字或语音信息。。。另处还在这些教学页面中,内嵌一个表单,供学生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

2.2.2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系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的评价和自我评测的有效方法。考试题库可由任课教师在线添加、删除或修改。考试的成绩都记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考虑到化学专业作图和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多,两套系统的在线提交页面都带有用UBB代码编写的插件,使学生和老师在提交作业和题库录入时就如同使用Word一样方便。

2.2.3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系统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药品数据、仪器安装、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几大块模块构成。。。

2.Z.4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化学资料室、文献教参室、自学软件室和模拟操作室,也可以称为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涵盖了课堂单元学习、创新实验室所需的大量学习资源,实时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模拟操作室包括老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使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化学资料室和文献教参室便于应用异步讲授模式,使用教学资源库中的自学软件室和模拟操作室便于应用个别辅导模式,教学资源库与教学模式的对应关系(如图6所示)。

2.2.4.1异步讲授模式

异步式讲授模式是由老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教学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便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问答。

2.2.4.2个别辅导模式

个别辅导模式可通过自学软件室、模拟操作室中的多媒体课件、CAI软件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来实现。例如,笔者主要应用Flash Mx软件,制作了中学化学中的喷泉实验(如图7所示)。另外还以大学有机化学基本实验为素材,制作了十五个基本实验(如图8所示)。

3小结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文5

当前,远程教学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络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目标的新途径,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应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更加解放思想,加快网络建设,注重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快实现网络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课程设计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实现的方法和过程。通常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里进行,但是这套软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在线设计,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老师反馈设计成果,并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形式上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育,液压系统,组合机床,课程设计,回路

:18000多字的机械专业本科论文,但结合计算机知识做的论文

400元

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范文6

>> 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 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游戏开发应用中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面向游戏开发方向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探讨 计算机审计课程开发与建设探讨 益智小游戏设计与开发 游戏设计方向课程建设研究 “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设计 高职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探讨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建设方案探讨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Flas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课程开发与设计探讨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软件实践类课程建设探讨 “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第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EB/OL]. [2011-06-23]. /.

[5] 彭岩,王万森.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1):30-33.

[6] 王小捷. 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J].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1(3):28-30.

[7] 李仪.“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10(10):99-101.

[8] 陈少波. 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 浙江学刊,2007(2):221-224.

[9] 王浩. Visual C++游戏开发经典案例详解[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4-217.

[10] 吴清强,刘方. 计算机游戏基础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87-196.

[11]John David Funge.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游戏和动画中的应用[M]. 班晓娟,艾迪明,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7-116.

[12] 于洪.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0):15-18.

Study on Intelligent Gam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Teaching

YU Hong, WANG Guoyin, LIU Hongtao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 Chongqing 400065, Chin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