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需要提交民事诉状、前往被告住所地基层法院起诉并办理立案手续,提交相关材料,包括结婚证、夫妻身份证、小孩户口或出生证明原件和分割财产的相关证据,证据需交2套复印件,立案庭审查后缴费,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法院立案庭,等待法院通知。
法律分析
起诉离婚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基本流程:
1.提交民事诉状;
2.前往被告住所地基层法院起诉,并在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3.在立案时提交民事诉状2份、结婚证、夫妻身份证和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明原件。如果需要分割财产,还需要提供相关证据,例如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证据需要交2套复印件
4.立案庭审查后,缴费
5.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法院立案庭,回家等通知。
拓展延伸
离婚诉讼需要哪些材料和流程?
离婚诉讼是指夫妻双方因婚姻关系破裂而进行的诉讼。为了保障诉讼的公正和效率,离婚诉讼需要准备一定的材料和遵守一定的流程。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零零六十三条的规定,离婚诉讼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身份证件:原告和被告的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
2.结婚证:双方结婚的原始证明,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3.离婚协议:如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需提供原件;
4.财产清单:列出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包括房产、车辆等,需提供清单;
5.损失清单:列出双方因离婚所受到的损失,包括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等,需提供清单;
6.其他证据:如有其他证据需提供,如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
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和被告需按照法院规定的程序进行出庭应诉、提交证据等。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零零六十三条的规定,离婚诉讼需要经过法院的调解,如调解不成,则可进行诉讼。因此,在准备离婚诉讼时,原告和被告应确保准备充分的材料,以便在诉讼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诉讼。
结语
起诉离婚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和基本流程,包括民事诉状、前往被告住所地基层法院起诉、提交相关证据等。在办理立案手续时,需要提供结婚证、夫妻身份证、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明原件以及分割财产的相关证据。立案庭审查后,需要缴费并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法院立案庭,之后可以回家等待通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