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包括赔偿款由谁支付、法律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伤残等级、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诉讼时效等方面。工伤赔偿适用的是《工伤保险条例》及地方性工伤赔偿法规或规章,属于劳动法律范畴;而人身损害赔偿适用的是《民法典》、《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属于一般民事法律范畴。
法律分析
一、关于工伤赔偿的基准是否属于人身损害赔偿范畴,需要明确的是,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法律适用上的差异导致了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在诉讼时效、认定标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二、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
1、关于赔偿款由谁支付和法律适用的区别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赔偿款都是由侵权人或加害人本人来承担,国家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一般人身损害赔偿适用的是诸如《民法典》、《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属于一般民事法律范畴。而在工伤赔偿中,很多项目都是由国家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例如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只有少部分款项由用人单位来支付,例如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6级的伤残津贴、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工伤赔偿适用的是《工伤保险条例》及地方性工伤赔偿法规或规章,属于劳动法律范畴。
2、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区别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只要存在伤残等级就会有精神抚慰金的赔偿,一般各地掌握在一个伤残等级为2000元-5000元的赔偿标准。而工伤赔偿没有精神抚慰金一说,如果在工伤赔偿中,伤者及其家属一方在劳动仲裁或诉讼中提出精神抚慰金,则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一般不会得到仲裁或法院的支持。当然,如果伤者及其家属在与单位谈判、协商过程中提出精神抚慰金,这个可以和单位商量,但如果单位不同意此项要求,则不能强加于人、强人所难,毕竟该项要求目前尚无任何法律上的依据。
3、关于伤残等级的区别
目前,我国工伤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依据为《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而其他一般人身损害伤残等级鉴定暂时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伤情,工伤伤残等级要比交通事故等的伤残等级更有利于伤者,比如说同样是脾切除,按照工伤属于6级或7级(以35岁为界,35岁以下是6级),而按照交通事故评残只能评为8级伤残。再比如同样是手掌骨折,按照工伤可评为10级,而按交通事故评残可能根本评不上级别。之所以会出现同种伤情不同伤残等级鉴定结果,是因为工伤和交通事故两者评残的鉴定依据不同所致。
4、关于是否存在过错的区别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都会涉及过错责任分担,按照侵权双方过错大小承担不同的赔偿责任比例。而工伤不存在过错问题,只要是属于工伤,国家或单位要承担百分之百的赔偿或补偿,工伤者本人不承担任何损失。
5、关于诉讼时效的区别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一般诉讼时效是1年,从受伤害之日起计算。而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也是一年,伤者及其家属应在受伤害或职业病鉴定后1年之内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后,何时提出劳动仲裁申请赔偿,法律对此不严格执行一年劳动仲裁申请时效规定,根据具体情况掌握。
6、关于提供法律援助的区别
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政府一般不提供法律援助。而在工伤索赔中,只要伤者愿意向政府申请,一般都会得到法律援助的支持,政府会为其提供免费的律师服务。
三、工伤认定期限
当职工发生事故受到伤害后,作为用人单位也好,受伤职工也好,除了积极治疗外,首先要把握好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这是受伤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保障的前提。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申报工伤的手续。如果超过期限,就很难认定了。对于申请工伤的期限,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认定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重要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为一年,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计算。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工伤保险责任,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阻碍工伤认定申请的提出。为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也对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首先,用人单位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应当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则视为未发生工伤事故。
其次,在工伤认定申请过程中,用人单位需要提供与工伤有关的证明材料,包括事故现场证明、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等。若用人单位无法提供这些证明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权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据,并可以进行调查核实。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伤认定申请过程中,用人单位不得阻挠或者变相阻挠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阻挠或者变相阻挠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依法处理,并可以向社会公布。
综上所述,《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工伤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虽有本质区别,但两者在诉讼时效、认定标准、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工伤赔偿主要适用于《工伤保险条例》及地方性工伤赔偿法规或规章,而人身损害赔偿则适用《民法典》、《民法典》等一般民事法律范畴。在赔偿款由谁支付和法律适用上存在不同。工伤赔偿主要是由国家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而人身损害赔偿一般由侵权人或加害人本人承担。另外,在精神损害赔偿、伤残等级鉴定和诉讼时效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为一年,而伤者及其家属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如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需提供相关证据,否则一般不会得到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