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子,双方对子女抚养权协商不成,男方抢孩子不可取。可寻求警察帮助或提起抚养权诉讼。法院判决抚养权根据子女成长原则,不满两周岁由母亲抚养,特殊情况下由父亲抚养。两周岁以上子女根据父母抚养能力和条件裁决。八周岁以上尊重孩子意愿,但法院一般在双方具备抚养条件时才考虑孩子意见。
法律分析
未婚生子,双方对该子女抚养权归属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男方抢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可以寻求警察帮助或者提起抚养权诉讼。
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
一、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但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父亲一方抚养:
(1)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的,如母亲的经济能力及生活环境对抚养子女明显不利的,或母亲的品行不端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或因违法犯罪被判服刑不可能抚养子女的等等。
二、对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达不成协议时,法院应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妥善地作出裁决。
三、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孩子,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但是这并不是说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孩子可以随意选择随谁生活,法院一般在父母同争抚养权,且双方都具有抚养孩子的条件时,才考虑孩子个人的意见。
拓展延伸
男方抢夺未婚生子,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男方抢夺未婚生子涉及到复杂的法律责任界定。根据法律规定,未婚生子的父亲在生育过程中没有权利进行抢夺行为。男方的抢夺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如非法拘禁、强迫或胁迫行为等。根据具体情况,法律会考虑男方的动机、手段和后果等因素来确定责任程度。如果男方的行为导致未婚生子或母亲受到伤害,他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和民事赔偿。然而,法律也会考虑到保护儿童权益和家庭利益的原则,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判决。因此,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靠司法机构的判断和裁决。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未婚生子双方对抚养权归属协商不一致时,男方抢夺孩子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寻求警察帮助或提起抚养权诉讼。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时,一般会以有利于子女成长为原则进行裁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法院会综合考虑父母的抚养能力和条件,并尊重八周岁以上孩子的真实意愿。男方抢夺未婚生子的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责任程度,并保护儿童权益和家庭利益的原则。最终的责任界定需要依靠司法机构的判断和裁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