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鸿胪寺意思

来源:汇智旅游网

鸿胪寺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鸿胪寺[hónglúsì]⒈官署名。

鸿胪寺的词语解释是:官署名。鸿胪寺[hónglúsì]⒈官署名。 结构是:鸿(左右结构)胪(左右结构)寺(上下结构)。 注音是:ㄏㄨㄥˊㄌㄨˊㄙˋ。 简体是:鸿胪寺。 繁体是:鴻臚寺。 拼音是:hóng lú sì。

关于鸿胪寺的成语

鸿商富贾  鸿消鲤息  业峻鸿绩  鸿蒙初辟  鸿泥雪爪  鸿案相庄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鸿隐凤伏  

关于鸿胪寺的诗词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  

鸿胪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官署名。参见“鸿臚”。引《隋书·百官志中》:“鸿臚寺,掌蕃客朝会,吉凶弔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金瓶梅》第七十回:“不如你今日先往鸿臚寺报了名,明日早朝谢了恩,直到那日堂上官引奏毕,领札付起身就是了。”《清史稿·职官志二》:“顺治元年,设鸿臚寺,置满汉卿各一人。”

二、网络解释

鸿胪寺鸿胪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清末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综合释义:官署名。《隋书·百官志中》:“鸿臚寺,掌蕃客朝会,吉凶弔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金瓶梅》第七十回:“不如你今日先往鸿臚寺报了名,明日早朝谢了恩,直到那日堂上官引奏毕,领札付起身就是了。”《清史稿·职官志二》:“顺治元年,设鸿臚寺,置满汉卿各一人。”参见“鸿臚”。汉语大词典:官署名。《隋书·百官志中》:“鸿胪寺,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金瓶梅》第七十回:“不如你今日先往鸿胪寺报了名,明日早朝谢了恩,直到那日堂上官引奏毕,领札付起身就是了。”《清史稿·职官志二》:“顺治元年,设鸿胪寺,置满汉卿各一人。”参见“鸿胪”。国语辞典:古代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鸿胪寺[hónglúsì]⒈古代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奉天门,进到奉天殿,里面一片天乐之声,隐隐听见鸿胪寺唱:『排班。』」辞典修订版:古代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奉天门,进到奉天殿,里面一片天乐之声,隐隐听见鸿胪寺唱:『排班。』」其他释义:1.官署名。

关于鸿胪寺的造句

1、杜十一郎是礼部尚书之子,自幼生长在高门大族,小小年纪已是七品,在鸿胪寺历练两年,升至五品并不是难事。  

2、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3、鸿胪之名出自汉武帝之手,即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唐朝时又改称“鸿胪寺”。  

4、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  

5、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鸾仪衙门诸缺额,未暇细数。  

关于鸿胪寺的词语

业峻鸿绩  哀鸿满路  目断鳞鸿  附骥攀鸿  鱼网鸿离  鸿案相庄  鸿消鲤息  鸿蒙初辟  巨学鸿生  古寺青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