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灭虢的词语有:假途,秦虢,虢季盉。
假途灭虢的词语有:冥冥灭灭,三虢,虢季盉。2:词性是、成语。3:简体是、假途灭虢。4:繁体是、假途滅虢。5:注音是、ㄐ一ㄚˇㄊㄨˊㄇ一ㄝˋㄍㄨㄛˊ。6:拼音是、jiǎ tú miè guó。
关于假途灭虢的成语
暮虢朝虞 假仁假义 假道伐虢 假仁假意 假人假义 假情假意 假门假事 假模假式 真真假假 假道灭虢
关于假途灭虢的近义词
假道灭虢
假途灭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五六回:“玄德又问如何。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明杨慎《滇载记》:“杀虎子而还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诈其狙公,假途灭虢,献璧吞虞,金印玉书,乃为钓鱼之香饵。”综合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此乃“~”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网友释义:假途灭虢之战,是春秋初年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先后攻灭虢、虞两个小国的一次作战。该词曾出现于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听写词库。国语辞典: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师途中,亦灭虞国。见《左传.僖公五年》。后以假途灭虢代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假途灭虢[jiǎtúmièguó]⒈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师途中,亦灭虞国。见《左传·僖公五年》。后以假途灭虢代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引《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成语解释假途灭虢辞典修订版: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师途中,亦灭虞国。见《左传.僖公五年》。后以假途灭虢代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师途中,亦灭虞国。见左传˙僖公五年。后以假途灭虢代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其他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二、词语解释
假途:借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名。指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策略。假途灭虢[jiǎtúmièguó]⒈《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关于假途灭虢的造句
1、大汉历初平元年夏,术密谒其兄绍,劝其行假途灭虢之计,谋取冀州,绍阴然之。
2、今叶飘零收吕布在前,拜孔明于后,乃图北伐之计,他日假途灭虢,君侯不可不防也。
3、公孙攻打冀州甚急,趁主公未和韩馥撕破脸,将军可诈称引兵救助,以便就中取事,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
4、这是一个假途灭虢的方法。
5、帝国主义者惯于用假途灭虢之计,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