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词语有:高门大族,朋坐族诛,普天同庆。
普米族的词语有:普天同庆,名门右族,鱼米乡。2:繁体是、普米族。3:结构是、普(上下结构)米(独体结构)族(左右结构)。4:注音是、ㄆㄨˇㄇ一ˇㄗㄨˊ。5:拼音是、pǔ mǐ zú。6:简体是、普米族。
关于普米族的成语
德洋恩普 普渡众生 非我族类 毁宗夷族 普度众生 普天匝地 雪夜访普 普天同庆 普济众生
关于普米族的造句
1、韩规古籍是普米族祭司韩规使用的宗教典籍。
2、周三,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一名工人在矿坑中被泥石流淹死,另外一个矿坑中的两名工人目前下落不明。
3、那个身穿短衣宽裤、披着白羊皮领褂的普米族巫师是被孙浩父母请来为张扬看病的,据说,他是整个县城最有成就的大巫师。
4、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
5、竹子是普米族的保护神,篾盒是普米族婚丧嫁娶、节日等诸多民俗活动的贵重馈赠礼品。
普米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等地。人口24,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普米族[pǔmǐzú]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等地。人口24,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基础解释: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等地。人口,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二、引证解释
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等地。人口24,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三、网络解释
普米族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汉语大词典: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西蕃、巴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丽江、宁蒗、维西、永胜等地。人口24,000多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国语辞典: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兰坪、宁蒗、维西等县。约有两万四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人民多以农业维生,兼营畜牧;男童在十三岁左右行成丁礼,有表兄弟姊妹间通婚、妻兄弟通婚(转房)的习俗。普米族[pǔmǐzú]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兰坪、宁蒗、维西等县。约有两万四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人民多以农业维生,兼营畜牧;男童在十三岁左右行成丁礼,有表兄弟姊妹间通婚、妻兄弟通婚(转房)的习俗。英语Pumiethnicgroup德语Pumi法语Pumi(groupeethnique)辞典修订版: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兰坪、宁蒗、维西等县。约有两万四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人民多以农业维生,兼营畜牧;男童在十三岁左右行成丁礼,有表兄弟姊妹间通婚、妻兄弟通婚(转房)的习俗。其他释义: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3万人(1990年)。用普米语。曾用丁巴文,现通用汉文、藏文。信仰原始宗教。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大年节、转山节等。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