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
十一的足音还未消弭,重阳节的茱萸香却早已漫出。
在展望旭日东升神州意气之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汉朝就曾以孝作为选拔官员的方式,《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的真挚情感亦令人动容,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虽颇有夸张造作之嫌,但古人崇孝敬老的思想可见一斑。
但当敬老这个字眼渐渐淡漠在物欲横流和利己主义时,政府发布的关于子女陪伴父母的硬性法规又将敬老卷入公众舆论的轩然大波中。当道德到了需要法律来维护的地步,当天伦之乐变为桎梏枷锁的时候,我们不禁发问: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
可能是频发的碰瓷事件弄得人心惶惶,人们仿佛找到了不敬老的借口,用冷漠的眼光注视着那孱弱的身躯。这一触即碎的信任难道是来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熏陶?
“香九龄,能温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在这些诗句仍朗朗上口之际,我们又有多久未曾踏进那或许在记忆中尘封的小屋?那在门口翘首期盼的身影定格在脑海挥之不去,我们便以为他们永远在那里,等着你长大,等着你与他们来日方长。却忘了岁月催人,斯须改变,转眼斯人已逝。难道非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肯罢休?
每当我回到家时,更多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奶奶偶尔想和我说上几句话,我便立刻对她即将出口的说教不满起来,不愿再和她多说。即便看着她黯然的神色心怀愧疚,却仍旧克制不住自己的不耐烦。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过类似的感受,然而尊老爱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中不朽的精神坐标。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把敬老作为内心的行为准则,作为一名时代新人,我们更应把敬老继续传承发扬。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起,从现在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宽容,点亮心中善意的火光,在校尊敬师长,在家孝顺长辈,做中华美德的弘扬者!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