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日本国旗上用黑色墨水写着常见的对于生命和战斗祈祷的祝福用语,它们是士兵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甚至是战友在他们奔赴前线时题写的。B:上士,热带战斗服,约1939年-42年 这名年轻上士穿着缝着肩章的“第二版”热带制服(1937年)和全套的战斗装备。他的海军2型头盔用“第二版”布套子(绣着...
2、骑兵军曹 隶属于第110师团,这名军人的武器是收着刺刀的1911年版44式6.5毫米口径骑兵卡宾以及19年版骑兵马刀。3、第40师团的二等兵,大衣上大的可拆卸的兜帽罩住了他的野战帽,大衣里面则是98式冬装。注意其毛衬里的军靴以及有特殊衬里的防冻水壶都很有特色。1944年到1945年 缅甸中国 1、日军...
日本士兵帽子后面的像猪耳朵样的设计,其主要功能是防风、防沙以及驱蚊蝇。在夏天或天气温热的时候,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阻挡风沙和蚊虫的侵扰。然而,到了冬天,日本士兵会换上冬装,这时他们戴的则是棉帽子。这种设计上的区别,反映了不同季节对士兵保护的需求。通过观察历史上的军队装具,我们可以发现这...
二战期间的日军非常残忍,平民、“三光”等行为让日军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残暴的军队。为何当时的日本兵会这样?不只是本性中的恶,还有日本高层对士兵们的变态训练方式,一步步将日本兵变成了恶魔。当时的日军训练中,充满了各种无理由的虐待。比如冬天时,他们会将士兵扔进冰冷的河水中,直到士兵漏在...
因此,一些日军士兵会在钢盔外层添加额外保护措施以增强防护力。到了冬天,日本士兵会面临另一个问题:钢盔会因汗水冻结在头上,难以取下。新兵们往往直接戴上钢盔,而老兵们则会在钢盔内衬上麻布以避免这种困境。30式钢盔的总体防护性能无疑是二战中最差的,日本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受限于资源,他们...
1941年至1942年,日军更加强调集中力量打击党,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的约40余万人(不含侵占东北的日军)。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时,敌后区战场还抗击了占侵华日军58%的约35万人、伪军90%的约73.5万人。1945年的春季、夏季大规模攻势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
日本人侵华时穿的日本军服,帽子上有两块不垂下这两片布片,正规的名字叫“军帽垂布”,有时也简称“帽垂”。对这种东西的用途有几种说法:一是说这做制式源于法队。主要用途是为了遮阳和防止蚊虫等叮咬。据说,这种军帽最先是法国在北非军团中使用的。因北非地处沙漠地带,为了防止兵士被阳光暴晒...
二、日本钢盔比苏联钢盔差得远 一旦到了冬天,日本士兵的噩梦就来临了。那些日本新兵不懂钢盔的危害,那些新兵都是直接戴上钢盔。军队自然要行军作战,头部出汗之后,很有可能将钢盔冻在头上。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新兵嗷嗷叫摘头盔的情况。那些日本老兵则精明得多,这些老兵会在钢盔里衬上一层麻布,这样...
由于日本在战争期间的仇恨,两层也被称为儿童自行车。对于这个“屁股”角色,日本官方声明是:以防晒,防止蚊虫叮咬。这种军帽也是一种谚语,为了防止炮兵或专业的炮兵,耳朵被火烧到了火的声音,并削弱了另一个。但是,似乎没关系。此外,由于中国南侧的某些地区,气候与日本的天气截然不同,所以当日本士兵...
日本军队伙食先好后坏 相对来说,亚洲的饮食文化较为复杂,不像西方国家,面包牛排就搞定了,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在伙食上也挺讲究的,因此,二战时期,日本的伙食也很丰盛。二战初期,日本士兵的标准口粮是以米饭为主食,辅之鱼、肉、家禽类和汤类,同时也配有各种调味品、水果和茶等产品。在很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