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游记
钱志良||浙江
湘湖,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约二十公里,隔钱塘江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对,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
第一次知道湘湖这个名字,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我任民办教师,教初中语文,接触到一本湘湖师范学校编写的参考资料,知道湘湖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至今半个世纪过去,那本参考书上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对湘湖的美好感情一直留存于内心深处。
近日,我提出到湘湖看看,得到老伴积极响应。
我们从海宁火车站出发,近四十分钟后到达杭州城站,然后换乘地铁一号线,经过七站后到达湘湖站。从C口出来,即登上几十米外的775路公交车。原定到老虎洞站游客中心下车,没想到乘坐一站以后透过右侧车窗已望得见湖面了,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提前下了车。
我们沿着湖边漫步。这里游客稀少,环境幽静。目之所及,皆是宜人景色。湖畔杨柳依依,芦苇嫩绿;湖中碧水盈盈,微波荡漾;对岸山脉连绵,满目苍翠。沿途我们经过越风楼、沈王家船埠,驻足跨湖桥遗址,徜徉杨堤,既观赏湖光山色,又了解历史文化。
跨湖桥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把浙江文明史前推到八千年;这里也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文天祥、刘基等历代名人在此留有不朽诗文。杨堤是宋代福建人杨时所筑。杨时即是“程门立雪”典故中的主人公。当年他与同学到洛阳拜程颐为师,恰逢程颐在休息,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天降大雪,直到程颐醒来,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这个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典范,传颂至今。杨时任萧山县令时,为改善民生,“以山为界,筑土为塘”,用湘湖的蓄水,灌溉九乡十四万亩稻田。千百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的功绩。在杨堤东端,立有他的雕像。
游览途中,发现有架直升机在低空盘旋,以为是航拍。途经湖山广场飞行基地,得知它是一个空中观光项目,一次可载客四人。老伴与另外三位游客一起,上去体验了一把:环湖一圈,十多公里,四分钟左右。我则在停机坪旁摄下了起降过程。老伴走下飞机时,笑容满面——看来她感觉不错。
然后,我们乘坐游船。舟行水上,凉风习习;前方美景由远而近:或长桥卧波,或小岛浮水,或楼阁凌空……令人目不暇接。在沐心岛游览并用餐后,再次登船。但被告知,因下午风力达到了五级,为确保安全,中途景点不再停靠,只把我们送到附近码头。于是我们到游客中心上了岸。
游客中心固然没有让人失望。入口处场地开阔,高大的石牌坊气势不凡,现场游客比前几处多一些。等候二十分钟后,我们乘坐了环湖观光车。这是这次游程中最为轻松惬意、酣畅淋漓的部分。观光车沿左侧林荫道按顺时针方向行驶,树木花草、小溪支流、桥梁亭榭、窑厂遗迹、古纤道,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如放映电影般扑面而来。湖面则时而十分开阔,烟波浩渺;时而岛列其间,绿意浓浓。还有播音机里悦耳的女声介绍着沿途景点的特色。游客们一边尽情地欣赏着,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一位从内蒙古来的男士说,昨天在西湖看的是人,今天在湘湖看的是景。另一位外地口音的女士打开手机与朋友进行视频分享。时间在欢快中飞逝,回到起点一看,已经过去七十分钟了。
带着一份满足感,我们在老虎洞站乘公交车至湘湖地铁站,经1 号线、9号线和杭海城铁,顺利回到了家里。而美丽的湘湖更形象、更深刻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图片/作者
作 者 简 介
钱志良,男,浙江海宁人。杭州市文学学会会员、杭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员。